來源: 中國證券報

被稱爲投資風向標的權益類ETF,今年以來一路高歌猛進,總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關口,出現24只ETF規模超百億的盛況。

從現有格局來看,逾八成市場份額被前十家頭部公司佔據。在ETF從“藍海”逐漸變爲“紅海”的過程中,不斷有新來者想要入局,卻屢屢碰壁。

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

極致結構化行情下,工具型產品ETF迎來蓬勃發展。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22日, 全市場543只權益類ETF規模達到10007億元,這意味着,中國權益類ETF首次突破萬億關口,成爲公募權益基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單隻產品來看,規模最大的3只巨無霸ETF仍是三隻老牌寬基產品,分別是華夏上證50ETF、南方中證500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規模分別爲573.44億元、446.99億元、421.45億元。此外,今年來還有不少行業主題ETF規模突破200億元,包括被基民大舉抄底的易方達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50ETF,今年來份額增長201億份,規模達到324億元,成爲僅次於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的第二大窄基指數ETF。

華北某基金經理表示,在國外成熟市場,指數基金規模已超過主動權益基金,隨着阿爾法逐漸消亡,被動指數發展將成爲主流,中國的指數產品發展空間仍十分廣闊。

分化格局初現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百億ETF產品中,幾乎被該領域的頭部公司霸榜。華夏、易方達、國泰、華泰柏瑞、南方基金、華寶基金等6家公司,包攬了21座百億ETF席位。除此之外,僅有3家基金公司有百億權益類ETF。

從基金公司管理規模來看,華夏基金管理權益ETF規模達到2275.94億元,其次爲易方達基金,管理規模達到1257.27億元,僅這兩家頭部公司管理規模,就佔據權益類ETF總規模的35%,國泰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華寶基金管理規模則分別佔據9.27%、8.78%、8.41%、5.65%,而ETF管理規模靠前的十家基金公司,佔據了82%的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還有33家基金公司管理權益類ETF的規模僅佔據不到1%的比例,分化格局已顯現。

中小基金公司難以入局

儘管規模分化嚴重,但今年來,仍有不少基金公司萌生了進軍ETF陣營的想法。某中小基金公司人士告訴中證君,公司正在考慮上報ETF產品,但目前仍猶豫不決,一是因爲較高的成本問題,二是在目前的格局下,中小基金公司很難再找到新的突破點。此外,觀察到近期部分基金公司的新發產品,無論規模還是成交量都與預想情況有差異,更感到難以入局。

某華北中小基金公司踊躍競爭,在今年邁出第一步,成立了第一隻行業主題ETF。一位基金經理告訴中國證券報·中證金牛座記者,公司把發展ETF當作戰略任務,但一番梳理後發現,不少高景氣度的賽道都已經被“搶佔先機”。作爲中型基金公司,後發劣勢明顯,只能在沒有太多競品的賽道中尋找新機會,並尋找更爲細分的切入點。

“與主動權益基金不同,ETF並非基金經理看好就可以去做,公司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支持,無論系統建設、宣傳投入,以及後期流動性維護,都必須依靠公司戰略支持。”上述基金經理稱,以系統建設爲例,ETF需要每天做申贖清單,清單一旦出錯會導致嚴重後果,包括受到監管處罰,或者面臨鉅額賠償等,因此,風險控制非常重要。公司建設了一套標準的OA流程,將不同系統生成的清單結果進行對比,確保無誤後才能發佈。

此外,越是頭部,或越早入局的公司越有競爭優勢,無論是跟券商合作開展做市商業務提供流動性,還是跟外部機構的合作, 先發者都具有更多資源。一位管理寬基指數ETF的基金經理表示,雖然也看好一些主題賽道,但目前這些產品明顯同質化,而若想與第三方合作推出新的指數,也難以達成合作。“此前我們也和第三方指數公司溝通過,想做一些細分賽道的產品,但對方早已和頭部公司形成合作夥伴關係,最終只能不了了之。” 他直言,“感覺到太受傷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