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餘世鵬

中國國債納入全球三大主要債券指數後,持續受到外資青睞。據統計,外資持有境內債券規模、境外投資者在我國債券市場佔比等數據均不斷走高。其中,外資借道ETF佈局中國國債資產的趨勢較爲明顯。

上半年淨增持規模增71%

南方東英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南方東英”)近日重新發行了固定收益ETF——南方東英彭博中國國債+政策性銀行債券指數ETF(人民幣櫃檯交易代碼:83199,港元櫃檯交易代碼:3199)。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南方東英處獲悉,該產品吸引了多個機構投資者的大額投資。

截至目前,南方東英彭博中國國債+政策性銀行債券指數ETF自重新發行以來規模增加了7.25億美元。截至11月22日,該基金投資於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的比例分別爲46.83%和52.88%。此外,截至目前,南方東英旗下一隻100%投資於中國國債的ICBC CSOP FTSE Chinese Government Bond Index ETF,今年以來淨流入資金已經達到了2.25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王春英指出,截至今年9月末,外資持有境內債券規模是6176億美元,其中上半年外資淨增持規模是1018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71%。截至9月末,中國債券市場餘額是128.1萬億元人民幣,規模排名位居全球第二。境外投資者在我國債券市場佔比是3.1%,較去年底上升了0.2個百分點。

未來增長空間大

今年10月底,富時羅素公司將中國國債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此前,中國債券已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和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王春英表示,目前中國國債已納入全球三大主要指數。未來隨着境內債券市場進一步穩步發展,各類債券產品不斷豐富,有望吸引更多被動型和主動型的配置資金流入。

南方東英相關人士表示,上述資金動向是在中國國債納入全球指數的大背景下,境外投資者佈局中國國債的一個體現。相對於傳統發達國家政府債,中國國債及政策性金融債收益率更加有吸引力,中國國債的流動性也在不斷改善。

王春英說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後,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等高信用等級的債券資產,逐漸受到全球投資者青睞。中國債券市場規模比較大,而且外資佔比比較低,未來有比較大的增長空間。此外,人民幣債券在全球範圍內擁有比較獨立的資產收益表現,有助於投資者分散風險。

融通中國概念債券基金經理成濤表示,境外投資者對中國國債的認可度逐漸提升,在持續加大配置力度。其中,國債ETF爲境外投資者提供了更爲便捷的工具,這類產品成本低,配置便利。

現在是較好配置時期

展望未來,南方東英相關人士認爲,外資配置中國債券資產的趨勢中長期將會繼續。除了被動型指數投資資金以外,尋求收益率改善或有資產配置需求的投資者,也會助力該趨勢。

成濤認爲,這一趨勢能否延續取決於中國國債的投資價值和ETF規模的成長情況。當前,中國國債在全球範圍內非常有吸引力,這是外資願意購買國債ETF的基礎。國債ETF的便利性、跟蹤基準的準確程度、規模和流動性等因素,也是投資者選擇這一工具配置中國國債的重要考量。“後期隨着更多機構進入,國債ETF的規模和流動性形成良性循環,淨申購的趨勢有望逐漸加速。”成濤表示。

在債市行情方面,成濤直言,現在是較好的配置時期。從短週期看,中國目前處在貨幣寬鬆期,國債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間,與發達國家國債形成反差,是較好的入場時機。從中長期看,中國國債的收益率遠高於西方發達國家,並且與發達國家國債的相關性較低,是非常好的分散化投資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