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1日,在迪拜举行的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全体大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致辞表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将永远地改变冬季运动的风貌。如此评价不仅是国际奥委会对于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肯定和褒奖,更让全世界对北京冬奥会充满期待。而之所以国际奥委会对于北京冬奥会寄予如此高期待,正是缘于北京冬奥会的诸多“不一般”。

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一个奇迹。“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而近年来,随着国家强有力推动,冰雪运动在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和潜力。以2020至2021雪季为例,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全国31个省区市共184个地级市开展了超过1200场次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直接参与和间接影响的人数规模近亿人次。而随着越来越多人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 无疑将为推广和普及雪上运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体育运动与城市更新紧密结合是一项创举。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北京一直本着“节俭办奥”的理念,将冬奥会筹办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起来,在全世界创新开辟了一条“绿色办奥”的新路径。比如在首钢园区,此前用来炼钢的大原料场,经过改造,成为了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原来的发电厂建起了北京冬奥会的竞赛场馆;曾经的精煤车间变身为国家体育总局冬季项目训练中心,在此基础上,首钢不断实现文化、产业、生态、活力四大复兴,被定位为“首都城市复兴发展新高地”。对此,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曾多次盛赞这里是“城市更新的典范”。相信如此将办奥与城市更新紧密结合的探索,无疑为未来更多城市举办奥运提供新的思路。

冬奥与夏季奥运会完美转换是一种传承。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充分利用2008年夏季奥运会场馆,目前北京赛区的13个冬奥场馆中有11个利用了夏季奥运会遗产。北京赛区仅新建了“空白”项目场馆国家速滑馆和首钢滑雪大跳台,而国家速滑馆利用2008年奥运会曲棍球、射箭临时场馆用地;滑雪大跳台利用了首钢老工业遗存的设施。当昔日的“树立方”变身“冰立方”,昔日的“五棵松篮球馆”变身“冰球馆”,如此完美转换、变身,不仅是北京“绿色办奥、节俭办奥”的生动体现,更是北京冬奥会对北京夏季奥运会的一种传承和发展,让更多人对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留下深刻印象。

全民参与、传承、创新、发展,这些无疑都是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不一般”之处,相信正基于此,北京冬奥会才能永远地改变冬季运动的风貌,为未来的世界冬季运动创新发展提供更多新思路、新路径。

文/逯军

图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