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研究紮實促進共同富裕問題。一直以來,共同富裕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孜孜以求的奮鬥目標,當前更成爲一個熱議話題。那麼,何爲共同富裕,爲什麼要紮實促進共同富裕,又如何實現共同富裕?回答這些問題,亟須對“共同富裕”的科學內涵予以辯證認識和把握。

共同富裕既是奮鬥目標,又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向着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懈努力。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就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目標。

共同富裕又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動態過程。推動生產力發展,促進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本身就是動態發展的過程。作爲一個經濟學範疇的概念,富裕是衡量社會財富、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從經濟總量來看,我國從1952年的679億元到如今業已成爲超百萬億規模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實現歷史性跨越。然而,共同富裕包含着富裕與共享,要實現從富裕到共同富裕的跨越,還必須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當前,城鄉區域發展存在明顯的失衡現象,一些地區發展不充分、發展動能不足,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要在這樣一個基本國情下實現14多億人的共同富裕,難以一蹴而就,需要腳踏實地、量力而行、久久爲功,因此共同富裕必然表現爲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

共同富裕既要注重高質量發展,又要注重改革發展成果共享。推進共同富裕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在此過程中,我們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創新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模式,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推動各類企業的競爭與合作,促進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提升,加快建設製造強國。重點是構建完整的產業體系,推進生產組織方式網絡化、智能化,增強品牌影響力、核心競爭力,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性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羣衆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需求。關鍵是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斷提高科技進步貢獻率,促進各類經濟資源效率的大幅躍升,進而不斷提升社會全要素生產率,爲做大“蛋糕”注入持久動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我們不僅要做大“蛋糕”,更應分好“蛋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着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要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注重經濟增長的包容性,支持企業合理提高勞動報酬及其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讓農民分享更多產業增值收益。完善再分配製度,聚焦社會公平正義,強調社會責任,建立和完善低收入羣體幫扶機制和高收入羣體回報社會的激勵機制,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提升全體人民收入水平和財富存量水平。同時,促進以居民消費爲主體的內需格局的形成,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爲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共同富裕既要發揮市場經濟的長處,又要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利用市場經濟,就是運用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規律,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紮實推進共同富裕。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一基本規律,着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幹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重點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實現市場準入暢通、開放有序、競爭充分、秩序規範,推動資源配置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關鍵在於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更好結合,讓市場在所有能夠發揮作用的領域都充分發揮作用,堅決破除阻礙經濟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一切體制機制,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更加活躍更有創造力的市場主體,有效激發實現共同富裕的內生動力,壯大共同富裕的社會根基。

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即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爲民謀利、爲民解憂,補齊民生短板,在全社會努力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加強有效治理,優化公共服務,彌補市場失靈。重點是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均衡佈局,持續改善城鄉居民居住條件,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和普惠型養老服務,不斷推進城鄉區域基本公共服務更加普惠均等可及。關鍵在於探索建立中國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切實縮小城鄉區域差距,破解城鄉二元結構難題,通過共同努力和共同奮鬥,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作者系華中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