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濒危程度远超大熊猫!为保护“雨林歌王”,这里成立一座国家公园→

海南长臂猿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作为世界上最珍稀的灵长类动物,因独特的歌声被外界称为“雨林歌王”。上世纪50年代,海南长臂猿曾广泛分布于海南全岛,数量约有2000只。但由于人类活动干扰,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数量锐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程度已经远超“国宝”大熊猫。

寻找海南长臂猿 

濒危程度远超大熊猫!为保护“雨林歌王”,这里成立一座国家公园→

近年来,在各方的努力下,海南长臂猿的数量正在增长,从不足10只到5群35只。来自中山大学的钟旭凯和他的科研团队已经驻扎在山上五个月了,他们要对海南长臂猿开展近距离观察,这项工作叫“追猿”,每天需要赶在海南长臂猿鸣叫之前到达第一处监听点,根据它的叫声分析位置,追踪观察海南长臂猿一天的行为,大概每五分钟记录它在干什么。从今年3月来到这里后,他们就几乎没下过山。每顿饭都得精打细算,洗澡也只能在小溪里解决。科研之路,在没有路的地方攀爬,在没有桥的地方涉水,在雾气蒸腾的雨林穿行。虽然艰苦、单调,但是在年轻的科研工作者眼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路上,过眼皆是景,耳闻便是乐。

保护海南长臂猿我们在行动

濒危程度远超大熊猫!为保护“雨林歌王”,这里成立一座国家公园→

海南热带雨林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也是海南长臂猿的全球唯一栖息地。为了保护海南长臂猿,今年10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式成立。

相对应的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联合包括中山大学在内的4所重点科研院校组建面向全球开放的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和保护海南长臂猿提供智力支撑。

2021年9月5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公布一条喜讯——在霸王岭栖息的海南长臂猿共有5个家庭群,其中有两群各自有了一个新生儿,种群数量从33只增加到35只,海南长臂猿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现在海南长臂猿喜欢吃的植物喜欢的食物多达140余种,吃饭问题是不用担心了。

在国家公园霸王岭分局监控中心,这个屏幕的另一端连接着320套红外自动触发照相机,这些设备能够实现影像监测数据的实时获取,上传的视频还会经过智能分析、筛选最终提供给屏幕前的科研人员。

在初步掌握了种群结构、活动、繁殖、食性等基本情况后,国家公园选择性地补种了海南长臂猿爱吃的高山榕、小叶榕、重阳木等乡土树种。在一些难以跨越的地带,搭建绳索廊道,帮助海南长臂猿们前往更广阔的雨林世界。

通过开展海南长臂猿保护国际合作和联合攻关开展系统研究,2035年海南长臂猿个体数量预计达到60-70只,实现种群翻番。这个目标的实现,当务之急是留出足够的栖息地。

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森林覆盖率已经高达98.59%,生物多样性指数与亚马孙热带雨林相当,成为全球重要的种质资源基因库。300多位护林员,是这片热带雨林的“守护神”。

一个护林员要管护将近4000亩的山林,靠的就是两条腿。在莽莽雨林之中,拥有各类植物3500多种,当中不乏像黑沙椤、卷柏之类的稀有之物。

千年的古树在这里并不鲜见,百年的大树更是随处可见,被称作“树神”“树王”的陆均松要五六个人才能合抱得住,据考证,两棵古树都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为了保护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野生动植物的安全,管理部门明确划分了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在核心保护区内,人类的生产生活被一律禁止。

为了保护海南长臂猿,这里陆续拆除了五座处在核心保护区内的水电站,一些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也从这片“原始之地”陆续退场。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 刘强

作为海南热带雨林的旗舰物种,一直以来,海南长臂猿的存活数量被视为雨林生态环境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同时也被科学界称为热带雨林的保护伞。随着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慢慢恢复,更多的生物也开始重新被监测到。

除了开展争夺空间、资源、阳光的“军备竞赛”以外,在这个立体的绿色世界中,真正的雨林法则是相互依存,同呼吸、共命运。

半小时观察: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们一直在努力

因为珍贵,所以守护,海南长臂猿案例展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智慧”。目前,中国已经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国家公园,这5个第一批正式设立的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随着我国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不断推进,不少濒危动物在降级。国家公园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宝贵财富,期待在我们的守护下,野生动植物们的家族越来越壮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