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瀕危程度遠超大熊貓!爲保護“雨林歌王”,這裏成立一座國家公園→

海南長臂猿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作爲世界上最珍稀的靈長類動物,因獨特的歌聲被外界稱爲“雨林歌王”。上世紀50年代,海南長臂猿曾廣泛分佈於海南全島,數量約有2000只。但由於人類活動干擾,棲息地遭到嚴重破壞,數量銳減,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程度已經遠超“國寶”大熊貓。

尋找海南長臂猿 

瀕危程度遠超大熊貓!爲保護“雨林歌王”,這裏成立一座國家公園→

近年來,在各方的努力下,海南長臂猿的數量正在增長,從不足10只到5羣35只。來自中山大學的鐘旭凱和他的科研團隊已經駐紮在山上五個月了,他們要對海南長臂猿開展近距離觀察,這項工作叫“追猿”,每天需要趕在海南長臂猿鳴叫之前到達第一處監聽點,根據它的叫聲分析位置,追蹤觀察海南長臂猿一天的行爲,大概每五分鐘記錄它在幹什麼。從今年3月來到這裏後,他們就幾乎沒下過山。每頓飯都得精打細算,洗澡也只能在小溪裏解決。科研之路,在沒有路的地方攀爬,在沒有橋的地方涉水,在霧氣蒸騰的雨林穿行。雖然艱苦、單調,但是在年輕的科研工作者眼中,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路上,過眼皆是景,耳聞便是樂。

保護海南長臂猿我們在行動

瀕危程度遠超大熊貓!爲保護“雨林歌王”,這裏成立一座國家公園→

海南熱帶雨林是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也是海南長臂猿的全球唯一棲息地。爲了保護海南長臂猿,今年10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正式成立。

相對應的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聯合包括中山大學在內的4所重點科研院校組建面向全球開放的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爲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和保護海南長臂猿提供智力支撐。

2021年9月5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公佈一條喜訊——在霸王嶺棲息的海南長臂猿共有5個家庭羣,其中有兩羣各自有了一個新生兒,種羣數量從33只增加到35只,海南長臂猿保護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現在海南長臂猿喜歡喫的植物喜歡的食物多達140餘種,喫飯問題是不用擔心了。

在國家公園霸王嶺分局監控中心,這個屏幕的另一端連接着320套紅外自動觸發照相機,這些設備能夠實現影像監測數據的實時獲取,上傳的視頻還會經過智能分析、篩選最終提供給屏幕前的科研人員。

在初步掌握了種羣結構、活動、繁殖、食性等基本情況後,國家公園選擇性地補種了海南長臂猿愛喫的高山榕、小葉榕、重陽木等鄉土樹種。在一些難以跨越的地帶,搭建繩索廊道,幫助海南長臂猿們前往更廣闊的雨林世界。

通過開展海南長臂猿保護國際合作和聯合攻關開展系統研究,2035年海南長臂猿個體數量預計達到60-70只,實現種羣翻番。這個目標的實現,當務之急是留出足夠的棲息地。

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森林覆蓋率已經高達98.59%,生物多樣性指數與亞馬孫熱帶雨林相當,成爲全球重要的種質資源基因庫。300多位護林員,是這片熱帶雨林的“守護神”。

一個護林員要管護將近4000畝的山林,靠的就是兩條腿。在莽莽雨林之中,擁有各類植物3500多種,當中不乏像黑沙欏、卷柏之類的稀有之物。

千年的古樹在這裏並不鮮見,百年的大樹更是隨處可見,被稱作“樹神”“樹王”的陸均松要五六個人才能合抱得住,據考證,兩棵古樹都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

爲了保護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野生動植物的安全,管理部門明確劃分了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在覈心保護區內,人類的生產生活被一律禁止。

爲了保護海南長臂猿,這裏陸續拆除了五座處在覈心保護區內的水電站,一些世代居住在這裏的村民也從這片“原始之地”陸續退場。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 劉強

作爲海南熱帶雨林的旗艦物種,一直以來,海南長臂猿的存活數量被視爲雨林生態環境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同時也被科學界稱爲熱帶雨林的保護傘。隨着海南長臂猿的種羣慢慢恢復,更多的生物也開始重新被監測到。

除了開展爭奪空間、資源、陽光的“軍備競賽”以外,在這個立體的綠色世界中,真正的雨林法則是相互依存,同呼吸、共命運。

半小時觀察:保護生物多樣性 我們一直在努力

因爲珍貴,所以守護,海南長臂猿案例展示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國智慧”。目前,中國已經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國家公園,這5個第一批正式設立的國家公園,保護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涵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隨着我國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不斷推進,不少瀕危動物在降級。國家公園是我們留給子孫後代的一筆寶貴財富,期待在我們的守護下,野生動植物們的家族越來越壯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