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藍麗琦

近期界面新聞獨家獲悉,太古地產(1972.HK)位於三亞海棠灣——三亞國際免稅城三期的項目,已確定爲太古裏。太古地產內部人員向界面新聞表示,項目名具體是“三亞太古裏”,還是“海棠灣太古裏”還未確定。

早在2022年10月24日,中國中免(601888.SH)公告,與太古地產各自出資12.5億元成立的合資公司,已成功競得三亞海棠灣國家海岸HT05-08-01地塊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雙方共同合作發展三亞國際免稅城三期項目。

雙方的合資公司爲中免棠畔(公司全稱“三亞中免棠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公告中顯示,雙方各持股50%,均不控股。中免棠畔競得地塊的總成交金額爲13.08億元。

彼時中國中免表示,將發揮太古在商業地產開發、招商以及運營方面的商業項目經驗,打造高端旅遊零售業態,通過與三亞國際免稅城一期、二期的協同,助力公司持續鞏固在海南的市場地位。

在項目形式上中國中免通過中國中免投資者關係進行了部分解答,將海島體驗、自然資源、商業街區的建築形式結合,發展一座以零售爲主導的優質綜合商業項目。

根據海棠灣區委宣傳部公號海棠發佈20231126日對該項目的最新進展進行公同時還公佈了項目的示意圖

公告顯示,中免棠畔申請建設的三亞國際免稅城三期A區項目,權屬用地面積20.75萬平方米,建設內容爲3棟地上3層的商業樓,以及1座地下1層的地下室,總建築面積約26.63萬平方米。機動車停車位2324個,其中充電樁停車位517個。

如此龐大的停車位數量規劃,可直接感受太古和中免的市場野心。

此前市場都在猜測,依照太古的品牌調性,即便是合資項目,但應該會沿襲過往的商業形態,最終落成太古裏或者太古匯。前者主打街區型的開放式購物中心,不僅滿足購物需求,開發商在設計初期還要融合當地文化背景;後者定位高端綜合性購物中心,實際感受更偏向簡單粗暴的大型“盒子”商業。

然而,太古裏從建設規劃上也更偏向當下備受市場青睞的“非標商業”。在“盒子”旅遊商業比較成熟的三亞,“太古裏”的形式對太古來說更能體現差異化。

從《海棠發佈》公佈的示意圖來看,三亞的太古裏形態也一改成都太古裏的古城建築形象,建築風格更現代化,且因地制宜融入更多海島的藍色元素。

此外,經當地媒體透露,三亞的太古裏項目已經動工建設,2025年底或將能迎來開業。

根據三亞廣播電視臺今年3月發佈的信息,三亞國際免稅城三期項目現場已有工程車挖掘機忙碌作業該項目計劃2024年底完成主體結構工程,屆時項目分兩期開業,首批次將於2025年底竣工。項目總投資達到70億元

其實早在20233,《海棠發佈就曾低調宣佈太古地產與中免集團合作在三亞投資建設的商業綜合體項目2022已經開工。

或許是還未確定項目最終名稱,抑或是三亞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原因,對比去年11月大肆宣告西安太古裏動工建設,三亞的太古裏項目顯得“風平浪靜”。太古對三亞項目的進展總是保持一種神祕感

這種神祕感還延續到太古與中免的第二次合作上。

2023年11月,三亞旅文消息太古地產宣佈與中國中免股東——中國旅遊集團,就位於海南三亞海棠灣的雲戒島(有稅)項目達成合作太古地產主要負責該項目的物業租賃及運營管理

雲戒島(有稅)項目實則爲三亞國際免稅城的二期地塊。因其開發的是有稅業態,對外口徑已經從免稅城中剝離出來,但實際上仍然屬於整體的免稅城商圈。

也就是說,太古在一年之內拿下三亞國際免稅城的兩個商業項目。但這兩個項目的不同點是,二期地塊(雲戒島項目)爲輕資產運營,三期地塊(太古裏)爲重資產建設兼運營。

在太古宣佈運營雲戒島項目之前,雲戒島早已開門迎客。2023年9月下旬以來,亞歷山大王(AlexanderWang)、布契拉提(Buccellati)、思琳(Celine)、迪奧(Dior)、斐登(Fred)相繼開店,均爲有稅店態。

在這其中引起轟動的莫過於頂奢LV的入駐。界面新聞曾報道,202310,LV海南首店落地三亞國際免稅城二期(雲戒島項目),而在今年3海口萬象城的LV圍擋被撤除

現在看來,LV首店選擇海口還是三亞的背後,不僅有不同城市的考量,還涉及華潤“萬象系”和太古之間的競爭。答案也顯而易見,LV先選擇了旅遊聖地三亞,以及與中國中免深度合作的太古。

太古地產內部人員向界面新聞透露,太古有參與雲戒島的改造升級,且雲戒島自去年9月開業至今表現都超出公司預料,“這個生意都比我們想象中更厲害一點。”

他也毫不掩蓋對未來三亞新項目的期待:“整個三亞的海棠灣目前有18個五星級酒店,大概是有9000個房間,未來還有新的酒店去落成的成立,這麼集中的五星級酒店是非常獨有的。”

未來整個三亞國際免稅城的一期、二期、三期項目都會進行聯動。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一期和二期之間會搭建雲戒橋,二期和三期之間也會以相似的形式去進行鏈接。

待太古裏開業後,太古地產將直接面向三亞市場,參與運營的雲戒島項目還只是前期練手。未來需要經營好一座總投資70億的商業項目,太古內部都期望能如成都太古裏一樣,創造商業輝煌且四季常青的城市商業地標。

在3月24日的行業論壇上,太古地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新項目(零售)總經理餘國安,就新一年的太古建設項目,分享當下商業形態的變化分享心得。

提到新的消費模式時,未來所有零售、所有的體驗都會被重新再定義,市場、經濟、消費者都是一直在變。餘國安分享了一個概念——“15分鐘生活圈”,意即消費者希望可以在15分鐘以內抵達的場景中,完成喫飯、購物、見朋友等事情。

提到以往消費模式衍生的商業形態,“傳統的零售模式,一塊是奢侈品,一塊是餐飲,樓上可能是寫字樓,樓下是酒店,這其實就是廣州太古匯的模式。”他說。

基於消費模式的轉變,傳統商業形態在未來也許會持續受到衝擊。對於太古未來商業的建設,餘國安分享了內部的想法:“可能全部是堆在一起,比較交錯。可能這裏是一家奢侈品,旁邊就是公園,再旁邊是一個咖啡廳、寫字樓,全部打亂在一起。這就是未來零售的模式,也是基於這15分鐘生活圈的基礎想法。”

“作爲開發商,不能因爲消費者的改變而把商場砸了重新再蓋,所以需要從整個體驗和未來的模式提前做好準備。我們做的項目都是爲了未來的5年,甚至是未來的10年去考慮的。”餘國安分享道。

回望2023年,太古地產整體利潤獲得兩位數的增長,一舉提升中高端商業地產的士氣。財報顯示,2023年太古地產實現總收入146.7億港元,同比增長6%;公司股東應占基本溢利115.7億港元,同比增長33%。

這也是對太古地產來說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2023年太古地產的零售板塊業務收入首次超過寫字樓,且一舉拉開了13.08億港元的差距,成爲公司內部第一大業務收入。

其中,內地零售物業租金收入總額爲41.91億港元,同比大漲超過4成。內地市場又一次成爲太古業績增長的重要支撐,其重要性愈發明顯。

對此,餘國安分享了一個數據,疫情之前國內的消費者只有1/3的奢侈品消費是發生在國內,有2/3是在國外;但疫情期間絕大多數都停留在國內。去年開始,國內消費者的奢侈品消費,有2/3是在國內發生的,結構發生了變化。預測到2027年,國人的奢侈品消費習慣都會一直持續。

此前財報透露,目前在建的太古項目,除去三亞、西安這兩座城市的太古裏以外,還有北京頤堤港的辦公樓,以及上海前灘、上海洋徑的兩個綜合開發項目,合計5個項目。

未寫入財報的還有廣州的太古裏項目廣州的項目和三亞一樣同樣未進行正式的命名太古內部暫稱“聚龍灣太古項目”界面新聞曾於20229月報道,廣州珠江太古聚龍灣項目舉行簽約暨動工活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