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海首富肖永明的跨界往事:開直升飛機回老家,“鉀肥大王”深陷銅礦黑洞

一邊是蹭上鹽湖提鋰熱度而股價飆升,另一邊是實控人被取保候審、千萬股權慘遭流拍,冰火兩重天的景象正在藏格控股(000408.SZ)身上上演。

藏格控股在11月15日公告稱,公司股東所持有5700萬股股票在法拍平臺拍賣。按當日收盤價26.20元/股計算,該部分股權相當於七折甩賣,但仍無人接盤,最後流拍。

藏格控股是國內第二大鉀肥生產企業,擁有佔青海鋰資源50%的察爾汗鹽湖的部分開採權。2021年前三季度,藏格控股實現電池級碳酸鋰產量5572噸、銷量8390噸。

肖永明是藏格控股實際控制人,在青海格爾木當地家喻戶曉。20世紀90年代,肖永明來到格爾木,靠餐飲業起家,借國企改制契機將鹽湖資源納入囊中,並逐步壯大,一度被譽爲“鉀肥大王”。2016年,藏格控股借殼金谷源上市,肖永明當年就以265億元身家位列胡潤百富榜第64位,問鼎青海首富。

肖永明很快又盯上了另一塊“肥肉”。藏格控股上市後,肖永明開始以控股股東身份頻繁佔用上市公司資金,運作國內第一大銅礦巨龍銅業。

這次“豪賭”並未成功。因開採條件極度惡劣,巨龍銅業遲遲無法實現變現。肖永明則因佔用上市公司資金、財務造假等原因遭監管部門立案調查。

2021年2月,肖永明因涉嫌非法採礦罪被逮捕。8月,藏格控股公告稱,肖永明被取保候審,不日將開庭審理。

藏格控股的肖永明時代已經落幕,但肖氏家族與鹽湖的故事還未完結。

財報資料顯示,藏格控股董事長肖寧和總經理肖瑤都爲肖永明之子,二人均出生於1990年,在藏格系擁有超過8年的任職經歷。

11月21日,一名藏格控股前員工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肖永明在2019年便已不在藏格系任職。“肖永明很早就有意識培養接班人,也留有後手,目前兩個兒子已基本穩住了公司局面。藏格基本度過了最困難時期。”該前員工說。

餐飲標杆跨界做鉀肥

近10年,青海首富之位一直在肖永明和李銀會兩人之間流轉。

李銀會是青青稞酒(002646.SZ)實控人、董事長。他和肖永明都不是青海本地人,均是白手起家,在異鄉闖出一番天地。

1964年,肖永明出生在四川安嶽縣石羊鎮啓元村。他是家中長子,父親肖方林腦子靈光,做過風箱、算盤和麻繩等小玩意在當地倒賣。

肖永明17歲就開始幫父親打理生意。20世紀90年代,肖父一手創辦的安嶽永鴻塑料廠在當地已有了不小規模,肖永明在塑料廠擔任了10餘年的副廠長,爲此後創業積累了豐富經驗。

1996年,肖永明前往格爾木打拼,和他人合夥創辦了一家名爲“小小酒家”的飯店。生意日漸紅火,小小酒家成了當地餐飲業標杆。“當年要預定纔會有位子的。那時候凡是來過格爾木的,沒有不知道小小酒家的。”有當地人回憶道。

依靠小小酒家,肖永明積累了豐富人脈和財富,兩年後大膽跨界一搏,殺入當地最具優勢的鉀肥行業。

那時,格爾木僅有20萬人口,但卻擁有着已探明600多億噸的鹽湖資源,有着“世界鹽湖城、鋰鎂鉀之都”的稱號。鉀肥產業是當地經濟的支柱。

肖永明1998年成立格爾木川北鉀肥有限公司,2002年成立格爾木藏格鉀肥有限公司(下稱“藏格鉀肥”)。不過,當時格爾木的鉀肥市場完全由鹽湖集團和格爾木鉀鎂廠兩大國企巨頭把持,民營企業步履維艱。

趁着國企改革東風,肖永明看準機遇,2004年以100萬元購買了崑崙礦業1.25%的股權。崑崙礦業由格爾木鉀鎂廠改制而成,擁有着察爾汗鹽湖的部分開採權,是全國第二大鉀鎂鹽生產基地。

隨後,肖永明開始了吞併之路,逐步成爲崑崙礦業第二大股東,並借勢收購了原第一大股東瀚海集團(原格爾木鉀鎂廠)。根據藏格控股在2015年借殼時披露的數據,2009年,肖永明以3.84億元受讓了瀚海集團85.82%的股權。

據媒體報道,昔日鉀鎂廠的不少高管均在藏格控股裏任職。“收購鉀鎂廠的價格很低,應該說肖永明撿了個大便宜。無論是政府還是股東,都希望肖永明能夠整合資源、提高效率,因此雙方各取所需,皆大歡喜。”上述前員工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肖永明也不負衆望,對崑崙礦業成功進行整合,使其成爲規模僅次於鹽湖集團的鉀肥企業。

意氣風發的肖永明,開始把眼光瞄準資本市場,籌謀藏格控股上市。

坐直升機高調回老家

2014年年底,金谷源發佈公告稱,擬發行17億股股份用於收購藏格鉀肥全部股權,總估價達到89.94億元。此番借殼上市經歷諸多波折,最終在2016年塵埃落地。

也正是在那一年,肖永明迎來了“高光時刻”,肖永明家族以265億元身家問鼎青海首富,位列當年胡潤百富榜第64位。

在外漂泊多年,“衣錦還鄉”是肖永明最深的執念之一。

肖永明爲家鄉四川省安嶽縣捐款頗多,包括村中的橋樑、路燈、水利設施等,另外,肖永明還捐款6000餘萬元在當地興建了兩所學校,其中一所學校以其父的名字命名爲“方林中學”。每年回村裏時,肖永明都會給鄉親發錢,老人1000元,小孩400元。

據媒體報道,2012年,肖永明購買了一架型號爲達索獵鷹7X私人飛機,該飛機報價大概在4530萬美元左右。該飛機歸屬於藏格鉀肥旗下。當時有媒體曾聯繫藏格鉀肥,希望對肖永明進行採訪,但該公司的一名經理表示,“現在買私人飛機又不是啥稀奇事”,並最終拒絕了採訪。

據媒體報道,肖永明平時頗爲低調,幾乎沒有接受過媒體採訪,也很少在公開場合拋頭露面。然而,一次偶發卻極爲高調的行爲,卻讓這位青海首富意外出圈。

2017年國慶假期期間,肖永明因爲“高速太堵因此開直升機回家”登上熱搜。據媒體報道,肖永明乘坐直升機直接降落在石羊鎮。儘管全程停留僅有10分鐘,但所停的道路禁止車輛和行人通過,肖永明因此也賺盡了風頭。

除了主要佈局在青海的“藏格系”資產外,肖永明在四川多地也開設有地產等項目。天眼查顯示,2010年,藏格集團在成都成立了成都世龍實業有限公司(下稱“世龍實業”),註冊資本5.63億元,法人代表爲肖永明之女肖苗苗,肖瑤、肖寧均擔任公司董事。

身陷巨龍銅業“無底洞”

跨界鉀肥業務,讓肖永明得名又得利。他並不滿足於此,開始將目光投向礦產領域。

2006年,巨龍銅業成立,是國內第一大銅礦,共計有三個礦區:驅龍銅多金屬礦、榮木錯拉銅礦和知不拉銅多金屬礦,合計銅金屬量爲985.06萬噸,伴生礦鉬金屬量49.95萬噸。

在巨龍銅業成立之初,由肖永明控股的藏格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共持股77.88%。

報道稱,肖永明曾計劃投入151億元用於開發巨龍銅業。由於地處西藏高原地區,巨龍銅業的勘探和採集工作都異常艱難。肖永明始終未將該部分業務納入上市公司體系。

隨着資金的消耗,藏格投資現金流喫緊,而巨龍銅業的生產仍遙遙無期。

2018年7月,肖永明提出以280億元的價格收購巨龍銅業100%的股權,但該重組事項並未如期進行,隨後,肖永明又提出作價91.8億元收購巨龍銅業51%的股權的方案,但仍然未能成行。

一系列的重組風波下,巨龍銅業的估值也從最初的280億元“腰斬”至130億元左右。與此同時,巨龍銅業的虧損幅度還在逐步擴大。2016年和2017年,巨龍銅業分別虧損1.32億元和1.55億元,負債率爲69.96%和77.32%。到收購前的2018年6月底,其負債率更攀升至80.93%。

在藏格控股的2018年年報中,會計師事務所爲此出具了非標審計意見,稱上市公司的內控存在重大缺陷。隨後,上市公司在深交所的回覆函中坦承,2018年,控股股東藏格集團等非經營性佔用上市公司22.04億元。藏格集團則表示,將把巨龍銅業37%的股權低價轉讓給上市公司以抹平款項。

此事引來證監會立案調查。2019年11月,證監會宣佈藏格控股涉嫌存在虛増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虛增應收賬款和預付賬款、未按規定披露其控股股東藏格集團及其關聯方非經營性佔用藏格控股資金事項3項違法事實。藏格控股被處以60萬元罰款,肖永明被處以5年市場禁入措施。

顯然,肖永明這次以巨龍銅業爲賭注的“豪賭”並不能爲他增添一個“銅礦大王”的稱號。一系列“拆東牆補西牆”式的做法不僅使得上市公司千瘡百孔,更直接讓肖永明被迫喪失了巨龍銅業的控制權。

2020年6月,紫金礦業(601899.SH)發佈公告,擬以38.83億元收購巨龍礦業50.1%的股權。根據11月11日藏格控股公佈的機構調研紀要,藏格控股目前擁有巨龍銅業30.7%的股權。其中,驅龍銅多金屬礦預計年底將建成投產。

而肖永明的人生,也從開直升機回老家跌落至禁坐高鐵的境地。2019年4月,肖永明被成都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出具了限制消費令,將不能乘坐高鐵和飛機等交通工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