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銀髮經濟”來了!股市四大細分賽道蘊藏機遇 來源:證券日報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隨之產生的諸多問題被社會各方廣泛關注。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應運而生的“銀髮經濟”成爲新的發展機遇,獲得資本持續看好。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養老產業正迎來快速發展期,帶動養老服務、養老用品、養老金融、養老消費等多個領域迎來投資機會,值得市場密切關注。

養老產業政策持續加碼

產業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11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佈,其中針對當前日益突出的老齡化問題,提出一系列應相關措施,以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對此,德邦證券分析表示,應對老齡化是一個長期過程,消費結構將面臨重大改變,老年羣體消費需求會成爲主導因素,從而衍生“銀髮經濟”這一新經濟增長點。

近年來,隨着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與養老產業相關的政策也陸續出臺。

具體來看,2019年9月份,民政部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指出,擴大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事關億萬老年人及其家庭生活幸福,對拉動內需、擴大就業、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底,國務院印發的《關於促進養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23條政策舉措;2021年3月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正式發佈,對“一老一小”問題指明時間表和路線圖。

事實上,早在2017年,我國將探索建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納入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在廣東、山東安徽貴州江蘇等省份試點順利進行的基礎上,目前,這項制度已具備在全國推廣的經驗和條件。

據悉,我國自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後,老年人口規模日益龐大、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中國統計年鑑2021》顯示,截至去年年末,65週歲以上老人達1.9億人,佔社會總人口的13.5%,老年人口數量、佔比均創下歷史新高。

中國老年人口自2005年突破1億人,在短短的15年時間裏,老年人口數量近乎翻番。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6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將超過3億人,佔總人口比例將超過20%,彼時我國將正式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不可否認的是,嚴峻的老齡化形勢也爲養老產業帶來寬廣的市場前景。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註冊登記的養老機構共計3.8萬個,比上年增加0.4萬個;2021年二季度全國註冊登記的養老機構共計39085個,同比增長11.3%。隨着人口老齡化加劇,高齡和失能失智老人數量不斷增多,養老機構需求因此隨之大幅增加。

有機構預測,2021年養老產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8.78萬億元,2022年增長至10.25萬億元,市場規模增速保持在15%以上。

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預計2030年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將超過20萬億元。同時,根據2019年工信部等有關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老年用品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預測,2025年我國老年用品產業總規模將超過5萬億元。

養老產業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已成爲業內人士的一致看法。光大證券表示,“十四五”期間,中國的50後、60後開始集中邁入60週歲階段,未來三個五年規劃期內,中國老齡化率將進入加速上升階段。在老齡化加速的背景下,發展多支柱養老體系已迫在眉睫。

養老闆塊指數月內上漲2.75%

機構提前佈局49只概念股

隨着我國老齡化人口比例不斷增長,A股養老概念板塊的上市公司“隊伍”也在逐漸發展壯大。

據數據顯示,截至11月26日,養老概念板塊共計有95家上市公司,主要涉及22個申萬一級行業。進一步梳理發現,上述公司主要集中在醫藥生物、房地產、計算機等三大行業,分別爲26家、18家、13家。

近期,隨着政策利好,養老概念板塊在11月初探底後逐漸回升。據數據顯示,11月2日,養老概念板塊指數下探至2352.48點,此後逐漸反彈,截至11月26日收盤,養老概念指數回升至2465.51點,較本月最低點回升113.03點。總體來看,11月份以來,養老概念板塊指數期間累計漲幅爲2.75%,跑贏同期大盤(漲幅爲0.47%),板塊內有74只個股跑贏大盤,佔比超七成。其中,南京新百康泰醫學誠益通翔宇醫療三星醫療等5只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均超27%,表現強勢。

與此同時,市場資金也對部分養老概念股進行重點佈局。11月份以來,共有20只養老概念股呈主力資金淨流入態勢,資金合計淨流入達14.2億元。其中,保利發展主力資金淨流入額位居首位,爲5.42億元;萬科a和三星醫療緊隨其後,分別爲3.6億元和1.78億元;融捷健康奧佳華、南京新百等3只個股主力資金淨流入額均超6000萬元。上述6只個股合計吸金12.92億元。

對此,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冬拓投資基金經理王春秀表示,近期養老闆塊表現強勢受多重因素共同影響:基本面上,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達2.6億人,且老齡化程度仍在不斷加深,與“銀髮經濟”密切相關的家政服務、健康服務、老年用品等行業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政策層面上,《意見》的出臺,進一步推動養老產業健康發展,養老產業發展有望駛入快車道。

金百臨諮詢分析師秦洪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養老產業尤其是養老院等領域具有較強的社會公益性質,所以在資本市場的交易情緒並不友好,大多呈現脈衝行情。不過對養老產業鏈中的康復等細分領域仍有望獲得較高估值溢價。

值得注意的是,養老概念板塊仍有一些低估值個股值得關注。截至11月26日收盤,A股整體最新動態市盈率(整體法)爲19.25倍,養老概念板塊內有41只個股最新動態市盈率均低於A股整體水平。其中,英科醫療中南建設柳鋼股份雅戈爾愛建集團新華保險等6只個股的最新動態市盈率甚至低於8倍。

良好的業績表現對於股價上漲提供有力支撐,今年前三季度養老概念板塊的上市公司普遍取得較好業績,有59家養老概念上市公司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佔比超六成。其中,有13家公司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均超100%。

同時,部分養老概念股也獲得機構青睞。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有49只養老概念股獲得社保基金、養老基金、公募基金、券商、QFII等機構持倉,合計持倉量達47.78億股。從個股持有情況來看,保利發展、萬科A、愛爾眼科中國平安、中南建設、衛寧健康招商蛇口中國太保等8只個股獲得上述機構合計持倉量均超1.5億股。

“機構看好養老闆塊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看好養老闆塊未來發展前景,二是看好養老闆塊業績增長高確定性。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養老問題將日漸凸顯,養老產業將迎來廣闊發展前景。目前,我國高淨值人羣年齡集中在45週歲-55週歲,這意味着在未來10年內,我國消費能力最強的一羣人將步入養老階段。因此未來10年養老行業將迎來黃金期。此外,養老問題涉及諸多社會問題,備受關注的同時,也獲得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私募排排網研究主管劉有華表示。

持有相似觀點的粵資基金研究員任濤表示,目前我國老齡化加速,老年人口數量創歷史新高,但城鄉社區現有養老服務設施不足,社會化專業水平不高,與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需求存在較大差距。《意見》針對現有問題提出,要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務和管理水平,加強老年醫院、護理院、老年設施等建設。

“銀髮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可關注四大優質細分賽道

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以及互聯網滲透率提高,老年人口的消費需求和消費理念不斷升級拓展,疊加政策支持力度加碼,可以預見“銀髮經濟”發展潛力巨大。養老產業中有哪些細分賽道可能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對此,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養老產業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落實《意見》提出的措施,將進一步推動我國養老產業多元化體系建設,帶動養老服務、養老用品、養老金融、養老消費等多個領域迎來投資機會。”

首先,養老服務包括照護服務、智能家居、娛樂消費等相關服務。

人口老齡化加劇導致高齡和失能失智老人數量不斷增多,養老機構需求隨之增加,從而帶動養老機構增長。平安證券表示,我國目前的養老模式仍然以居家養老爲主,但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人口流動增強且家庭規模縮小。可見缺少專業人員輔助,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居家養老生活質量無法得到保障。由此來看,我國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的需求或將提升。展望未來,具備養老產業資源整合能力,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是養老產業企業做大做強的關鍵所在。預計資金實力較強、運營服務水平較高且多種養老業務模式協同發展的企業有望脫穎而出。

“健康護理無疑是養老機構中最爲核心的需求,而養老服務投資是一項長期投資,在養老服務當中最大的難點是對失智失能老人的護理,而專業護理人員的素質與養老機構的理念、服務模式將成爲支撐資本運作的核心,所以從短期來看,此板塊並不會有太多業績支撐,但從中長線來看,其卻是未來養老機構發展重心,值得資本關注。”金鼎資產董事長龍灝表示。

其次,養老用品板塊主要包括醫療器械、保健品、藥品等細分領域,健康是“銀髮產業”供給端核心需求。據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發佈的數據顯示,銀髮族的“健康生活”高速增長,齒科消費增長8倍、健康體檢消費增長2倍;同時,健康服務類商品數量同比增長超10倍,醫藥、營養保健品的商品數量同比增長超1倍。

浙商證券行業策略分析師孫建表示,康復政策頻出,體現的是對供給端建設急切需求,康復醫療行業或將迎來拐點。目前我國無論是康復醫療機構、牀位,還是康復醫師數量均存在較大供給缺口。康復政策的出臺補足康復醫療領域缺口有望得到快速彌補。

其三,養老金融板塊主要包括各種養老相關保險,如長期看護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國盛證券表示,養老產業中最突出的是保險銀行領域,爲此銀保監會決定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未來10年是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銀行業、保險業助力養老產業發展的同時,這些行業也將從中受益。

其四,銀髮族網購頻率不斷提高,帶動養老網絡消費快速增長。2021年4月份,工信部發布《互聯網網站適老化通用設計規範》,使得互聯網應用的適老化勢在必行。據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發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老年適用品的數量同比增長33%,銷量同比增長73%,市場需求旺盛。由此可見,銀髮人羣數字化進程明顯加快,老年用戶網購銷量同比增長4.8倍,華北、華東地區成交額佔比高於用戶數佔比,銀髮族網購的購買力更強。因此對電商而言,老年消費市場成爲一個新發展機遇。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也持相似看法,“養老機構是社會消費習慣還在培養和形成、投資回報週期長、政策依賴度高的產業,處於政策支持相對友善的經濟發達地區、服務和品牌相對高端、獲取金融支持方面做得好的養老服務機構發展會更快一些。和養老相關的醫療服務、醫療器械、醫療康復會是短期主要發展和受益的方向,中長期看,保險和養老地產的相關機會也會逐步呈現。”

此外,機構對養老產業概念股關注度較高。據同花順數據統計顯示,近30日內,50只養老產業概念股獲得機構“看好”評級,佔比超五成。其中,13只個股獲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次數在5次及以上,愛爾眼科、保利發展、中國平安、萬科A、中國太保、衛寧健康、新華保險、招商蛇口等8只概念股近期機構看好次數均在10次及以上。

四季度以來,13只養老產業概念股獲機構密集調研,衛寧健康期間參與調研機構家數位居首位,達到125家;魚躍醫療創業慧康均受到70家以上機構扎堆調研,分別爲82家、76家;另外,湯臣倍健恆華科技仙樂健康、英科醫療、中京電子等5只概念股期間被超10家機構聯袂調研,後市表現值得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