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关系着居民宜居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五年来,石景山区紧扣“七有”“五性”要求,结合服务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无障碍创建相关要求,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不断增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自2003年起,石景山区在创建无障碍环境方面已深耕近二十年。经过多年努力,新建项目无障碍设施日趋规范、公共建筑改造率大幅提升,全区无障碍环境水平再上新台阶。

五年来,石景山区陆续完成120余条区属道路、2000余个公共服务场所、3000多个“七小门店”无障碍设施改造并重点对首钢滑雪大跳台等4个涉奥场所及周边一公里内无障碍进行了专项改造,打造出了“首善有爱、环境无碍”的美好出行环境。以“绣花精神”高质量实现全区无障碍设施全覆盖,在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年度绩效管理考评中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

精细化改造无障碍环境提升城市温度

平整、连续的行进盲道,带扶手的座椅,设有轮椅坡道的出入口…… 如今,八角和古城街道的社区活动场地、步行街、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随处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无障碍坡道,这些无障碍坡道不仅方便了残疾人的出行,而且为老幼病孕等特殊群体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

“这几年,随着全区无障碍环境建设不断推进,小区里、商业场里都设置了无障碍扶手、无障碍坡道等无障碍环境设施,极大方便了自己的出行近日”,现在自己一个人也能推着轮椅出门了。

石景山区积极回应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出行需求,大力推进七小门店、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造,帮助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出行需求真正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全力打造“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和“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所在地,同时承担冬奥相关比赛项目,加快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满足残疾人便利化办事需求意义重大。

按照冬奥会冬残奥会标准,重点对首钢滑雪大跳台、富力万达嘉华酒店,首钢工舍酒店,首钢香格里拉酒店、首钢医院4个涉奥场所、首钢陶楼红色教育基地及周边一公里内无障碍进行了专项整改。最大限度地满足前来参观的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需求。

全区所有公共停车场按照2%标准设置了无障碍停车位,19个政务服务大厅和区信访办配备了“爱之声”远程在线手语翻译机,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政务服务大厅信息无障碍一系列改造升级,极大地满足了特殊群体的需要。

全区48个中、小学校修建了无障碍坡道和无障碍厕位,礼堂设立了无障碍席位和陪护席位。

所有社区对外服务窗口设立了低位服务台,对老旧小区单元楼门前坡道及楼内扶手进行了改造,改造点位922个,打通残疾人及老年人出行“最后一步”。

完善“硬件”升级“软件” 无障碍便民服务处处暖心

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

五年来,石景山区在全区九个街道陆续建立了11个职康站,为残疾朋友提供康复技能培训,举办“帮扶到人、政策到位、岗位到手、追踪到底”就业援助系列活动,为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建立“一生一策”动态服务管理,历年均实现100%就业。大力推进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建设工作,为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本区已有两家获评市级示范基地,66名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实现单位就业,截止目前,共辐射带动239名残疾人就业。

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审核工作,促进社会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共核定用人单位4054家次,就业残疾人13285人次,按比例就业残疾人数逐年上升。目前,我区残疾人就业率已达80%以上,在就业年龄段内且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就业率达99%。

全面提高残疾人康复水平

全面提高残疾人康复水平。以家庭康复培训学校为依托,开展医疗康复训练、辅助器具评估适配、心理疏导、文体活动“四进”家庭康复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已达90%以上。实行辅助器具网上申购制度,使残疾人足不出户,便可享受辅具补贴申请购买所需辅具,对有需求的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100%。

高标准建设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

石景山首个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8911平方米,现一期工程建设基本完成,计划2021年12底前投入使用。不久的将来,全区残疾朋友将拥有一座康复种类最全、专业性领先的职业能力训练和身体康复基地。

创造文化特色

以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在北京召开为契机,围绕残疾人群体特点,开展滑冰运动体验、冬奥知识大讲堂、仿冰体验和特奥冰雪趣味运动等活动,建立了残疾人“冰雪之家”功能室,推动了我区残疾人冰雪运动发展。在9个街道成立了残疾人“追梦艺术团”、“海燕艺术团”等文化团队,组织开展音乐、舞蹈、朗诵、书法、绘画、摄影等培训班,形成“一街道一品牌”的残疾人文化特色。

如今,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分享机遇、同心寻梦,生活得更有尊严和滋味。

让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老年人轻松行走;让推着婴儿车的妈妈不再因上台阶犯愁……一个个适合、方便的无障碍设施展现在人们眼前,一个个精准的举措解决了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无障碍设施,切实打通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提升残疾人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