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高校應屆研究生可直接“落滬”,一輪新的人才戰略開始佈局

超大城市的落戶向來不是易事。但今年開始,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11月29日,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發佈通告稱,將試點在五個新城和自貿區新片區就業的上海應屆研究生畢業生符合基本條件可直接落戶的政策。通告一出,引發熱議。

破除高校身份歧視

衆所周知,受長期以來的大城市人口承載力有限的思維影響,此前中國城市的落戶存在一定門檻,其中又以一些大城市、超大城市爲甚。但從2017年開始,天津、西安、杭州等城市率先降低落戶門檻,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吸引人才競爭。

在過去幾年的引人競爭中,各城市的門檻不斷降低。中央層面也在推進有序放開放寬城市落戶限制。事實上,根據《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已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

隨着各城市的引人政策紛紛祭出,中國的人才流動格局也在發生變化。根據部分求職類機構公佈的數據顯示,不少海歸正在離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

2020年9月,上海放寬了落戶限制,將應屆本科畢業生符合基本條件可直接落戶的範圍,從2018年開始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兩所擴大至在滬的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四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而這一次,上海又推出了“試點在五個新城和自貿區新片區就業的上海市應屆研究生畢業生符合基本條件可直接落戶”的政策,使得超大城市落戶門檻進一步放寬,引人範圍擴大到全市統招高校的應屆研究生畢業生。

此前,除了圈定的部分高校外,不設其他門檻可直接落戶上海的應屆生只有博士研究生畢業生。而大部分的應屆畢業生都需要依靠“打分”累計72分的政策才能落戶,這些分數的組成包含了高校身份、學生身份、分數及獲獎等項。

此次上海的落戶新政有兩個特點:首先是進一步放寬,破除了“打分”制中的高校身份歧視;其次是精準,將落戶範圍限定在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等五大新城與自貿區新片區,以及部分重點發展的產業。

吸引人才政策將更加寬鬆與精準

上海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落戶門檻,背後的原因也顯而易見。

一是人口結構的變化影響了經濟發展。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上海已經進入典型的老齡化社會,上海勞動力階段的人口比重,較十年前降低了9.5個百分點。

二是城市產業佈局向郊區拓展延伸,對高端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上海的5個新城和自貿區新片區雖地處郊區,但都是上海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地方。而北京的積分落戶政策中的“職住區域”加分項,也將天平指向了“三城一區”。

三是積極響應中央要求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的號召。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可以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11月15日和16日,北京市委和上海市委先後召開了人才工作會議佈局人才戰略。

四是各城市從搶人升級到搶人才,倒逼超大城市的人才競爭策略變化。2021年開始,深圳、杭州等地紛紛上調落戶門檻,從此前的大專學歷提升至本科學歷。貴陽更是針對“重量級”科技人才出臺了最高可給予1億元獎補的政策。

各城市吸引人才主要針對兩種:一是知識型,一是技能型。不過,此次上海的落戶放寬政策主要是針對知識型,即應屆研究生畢業生。但這卻釋放了積極的信號,未來超大城市吸引人才的政策可能會更加寬鬆與精準。只有更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能爲擔當國家戰略使命提供強大力量支撐。

新京報特約撰稿人 | 謝良兵(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