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主母》劇中小貓被毒死情節引爭議

最近這些天,古裝熱播電視劇《當家主母》頻頻登上熱搜,之所以上熱搜,並不是因爲它的劇情有多吸引人,而是劇中有一段小貓被毒死的鏡頭,引發了不少愛貓人士的質疑。

原來,在《當家主母》第32集中有這麼一段戲:一隻白色的小貓喫了桌上有毒的點心後,從桌上摔了下來,經過一陣掙扎,小貓嘴裏流出了紅色液體,之後死亡。這段劇情播出後,很多觀衆感到不適。

由於小貓的動作和表情實在是太過逼真,有網友懷疑,劇組是不是爲了拍攝需要、想省特效製作的錢,真的毒死了一隻貓?比如這位就說了:“貓掙扎的反應太真實了,躺在地上的時候,也看不出有呼吸。”還有網友猜測,會不會是事先給貓打了麻醉,再抹上血漿進行拍攝的?總之,衆說紛紜,相關話題在微博熱搜榜上引發了上億次圍觀。

面對質疑,11月26號,《當家主母》劇組通過微博發佈聲明稱,這組鏡頭的拍攝是在專業人士的指導和看護下,並在確保小貓安全的情況下進行的,小貓嘴上的“血跡”是可食用的血漿和糖漿;小貓落地掙扎的鏡頭,是由工作人員在保證小貓不受傷的前提下,使用繩子牽引腿部,模仿達到的掙扎效果;最後小貓不動的鏡頭,也是由一張小貓靜止的截圖完成的,小貓並沒有死亡,感謝大家的監督。

本以爲劇組發佈聲明以後,這事兒就過去了,但沒想到,網友們卻並不買賬,紛紛在評論區要求劇組把小貓現在的視頻放出來,證明小動物還活蹦亂跳的活着。

不僅如此,11月28號,一位自稱是《當家主母》羣演的網友爆料稱,那隻小貓早就死了,而且不是被毒死的,而是被電死的。此言一出,迅速登上熱搜,有網友表示,這是公開虐貓,要求劇組必須給觀衆一個交待。

一時間,真相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爲此,《當家主母》劇組在11月29號凌晨發佈了一段介紹小貓近況的視頻。視頻中,小貓的主人抱着貓咪稱,小貓現在活得好好的,只是外出玩耍了一段時間,剛回家。

然而,在這段視頻發佈之後,不少網友依舊“不買賬”,有網友觀察發現,劇中的貓是隻母貓,而視頻裏貓主人手裏抱着的是隻公貓;還有網友表示,兩隻貓的眼睛顏色不一樣,劇中貓的眼珠是藍色的,視頻裏的貓則是黃色的,因此懷疑劇組是找了一隻類似的白貓糊弄大家。

劇組反駁殺貓傳言 涉事網友道歉

除了視頻以外,11月29號凌晨,《當家主母》劇組還發布了一份聲明稱,小貓被劇組“毒死”和“電死”的言論與事實嚴重相悖,在拍攝中,小貓並未死亡,也沒有受傷,目前依然平安健在。劇組已經報案,將追究造謠者的刑事責任。此事已進入司法程序,在最終調查結果出來前,劇組將不再回應。

這份聲明倒是起了一些作用,據新京報報道,聲明發出當天,此前爆料劇組電死小貓的那名網友在網上發了一封道歉信,信中稱,自己的說法系謠言,並懷着沉痛和懊悔的心情向《當家主母》劇組和全體網友道歉。

但這事兒還沒完,11月30號晚間,該劇組的一位特約演員李中賀向新京報記者透露,拍攝白貓時,他就在現場,在不到3個小時的時間裏,他見到白貓被注射了四到五次不明液體,此外,他還看到工作人員通過魚線控制白貓動作。對此,12月1號上午,新京報就此事致電該劇的出品方東陽歡娛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該公司前臺工作人員回覆稱,關於貓的問題,攝製組方面已經解釋過了,至於白貓是否被注射不明液體,暫不方便回答。

說了這麼多,估計大夥兒都蒙了,劇組當時到底對小貓做了什麼?這隻小貓現在究竟是死是活?事情真相依然撲朔迷離。在最終結論出爐之前,我們不妨都冷靜冷靜,不要妄加猜測,或許事情很快就會水落石出。

那些曾被質疑虐待動物的影視劇組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影視劇組第一次被網友質疑虐待動物了。同樣是“毒死貓”的鏡頭,2013年播出的電視劇《精忠岳飛》也曾被質疑過,儘管該劇的導演當時回應稱,貓中毒的戲份是用了麻醉針,但網上的反對聲音依然很多。

不僅是貓,據報道,2009年,新版《三國》在拍攝時,爲了突顯戰爭場面的宏大,劇組從新西蘭進口了一批純種馬,導演高希希當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我們的馬在拍戲中一共犧牲了6匹,瘋了8匹,連馬都受不住了,你想想大概是什麼樣的一個戰爭場面吧。”導演說這番話,本來是要說明投資方的誠意和劇組的努力,結果卻遭到了網友們的質疑和批評。

再舉個例子,2018年,熱播劇《延禧攻略》中有一個摔鸚鵡籠的鏡頭,不少網友認爲,籠子裏的鸚鵡已經死亡。當時有科普博主指出,該鸚鵡是一種叫“和尚鸚鵡”的二級保護動物,像是被淹死的。面對質疑,當時涉事劇組通過其官方微博發佈了一段鸚鵡的視頻,疑似是在闢謠殺死鸚鵡的傳聞。但後來,此事一直沒有明確的說法。

業內人士:爭議背後是行業規範的缺位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這裏就不給大家一一列舉了。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稱,之所以屢屢出現這樣的爭議,根本原因在於:目前,我國並沒有針對虐待動物的專門立法,影視行業更是缺乏相關標準和規範。而從現行法律的角度來看,動物是作爲財產權的客體,是人可以開發、佔有和利用的資源。

正因爲如此,曾經一度,一些參與表演的“動物演員”經常被影視劇組歸到“道具組”裏邊,視同道具進行管理。影片上映後,片尾字幕也不會提及“動物演員”和背後團隊的名字。而當一些劇情被網友質疑虐待動物的時候,涉事劇組大多不以爲然,敷衍了事,事情也往往在一番爭議過後,最終不了了之。

雖然法律上還沒有明確的規定,但近年來,人們對動物的權利以及人類與動物的關係都有了新的認識。在很多人眼中,動物和普通的物品不同,它們是寄託着人類情感的朋友。因此,對動物無故受到的傷害,已經越來越不能被社會輿論所接受了。

該如何保障“動物演員”的生命安全?

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此,有專家表示,在這方面,其他一些國家的做法或許值得我們借鑑。比如,有的國家頒佈了電影拍攝法案,禁止在拍攝電影時傷害動物或有表現殘害動物的鏡頭,電影分級委員會有權對電影中出現的傷害動物的鏡頭進行刪減。當然了,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在具體實踐層面上應該如何操作,還需要有關部門仔細斟酌和研判。

而在相應的法律法規還沒有建立前,在影視行業使用“動物演員”的規範上,有專家認爲應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對於不是必須呈現一定的鏡頭才能保證故事情節完整的情況,能不傷害動物就不傷害;二是,對於可以使用技術或其他手段替代的鏡頭,能替代就替代。總之,尊重生命、保護動物已經成爲整個影視行業乃至全社會的共識,不管是在影視劇中還是現實生活中,我們都不該讓那些無辜的動物受到傷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