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長沙,記者 吳蔚玲)訊,新能源飛速發展下迎來鋰電池擴產潮,有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頭部鋰電池廠商總產能或達485GWh,合計總產能較2020年將增長187.76%。

財聯社記者獲悉,目前各主要鋰電設備廠訂單放量,部分廠商已在加碼擴產,同時伴隨海外市場恢復,主要廠商紛紛佈局海外並多有收穫。有研究機構認爲,動力電池擴產疊加國產設備進口替代,鋰電設備企業將獲取新的需求增長點。

鋰電設備需求放量

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超預期,滲透率顯著提升,帶動鋰電池需求放量,鋰電設備迎來市場機遇。“受益於下游行業發展、客戶需求提升,2021 年 1-6 月公司新簽訂單金額 92.35 億元(不含稅),創歷年新高”,作爲LG、SK等鋰電池龍頭企業的供應商,先導智能(300450.SZ)在今年9月29日《無錫先導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對深圳證券交易所2021年半年報問詢函回覆的公告》中如此表示。

財聯社記者梳理相關上市公司公告發現,在公佈鋰電設備業務中標或重大合同的相關公告中,2021年公告數量較之2020年顯著上升,且2020年的公告多集中在10月-12月。同時從公佈的金額來看,相關公司2021年中標金額顯著上升,其中海目星(688559.SH)單次中標中航鋰電的金額已達2020年全年營收的148.98%。

贏合科技(300457.SZ)在此前機構調研中曾表示,今年以來公司鋰電主業的增長非常強勁。截至2021年10月20日,公司新籤及中標訂單合計已超過90億元,新簽有效訂單超過72億元。除了寧德科技、國軒高科、蜂巢能源等國內頭部電池企業外,公司還收到了來自寶馬的前段訂單。截至10月底今年以來累計收穫的來自外海品牌的訂單接近5億元人民幣。

11月以來,寧德時代、億緯鋰能、中航鋰電等電池企業紛紛宣佈擴產計劃,或將持續帶動設備訂單放量。先導智能證券部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下游電池廠從宣佈計劃到正式實施需要一定時間,客戶設備採購的節點需根據自身擴建進程而定。

浙商證券研究報告測算,受益鋰電擴產浪潮,全球鋰電設備市場空間到2025年預計將超 2000 億元,未來5年複合增速達38%。

上市公司紛紛擴產

先導智能此前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鋰電池行業進入新一輪擴張期,對裝備的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短時間內快速提升產能、完成客戶交付的裝備公司將在競爭中贏得先機。

今年9月,華自科技(300490.SZ)因被寧德時代取消兩筆訂單而被市場關注,而被取消的原因正是交付。華自科技表示,由於該次寧德時代項目交期與公司其他訂單衝突,無法確保寧德時代交期要求,故雙方協商一致取消訂單。同時公司表示,後續在交付方面仍會有一定壓力。爲緩解交付瓶頸,華自科技亦在擴充產能。正在擴充產能的長沙、武漢、深圳三地預計明年合計產能將達到30億元。

贏合科技亦曾在機構調研中表示,當下行業訂單向好,目前行業面臨的主要限制在於交付能力能否滿足客戶的需求。爲保交付公司已在着手工廠擴建,中段負責制卷的雅康精密已搬入新廠區,無論是廠房面積還是滿產後的產值都實現了倍增,負責疊片的子公司之後可能也會進一步擴產。

杭可科技(688006.SH)此前已公佈了擴產公告,擬投資13.71億元建設鋰離子電池充放電設備智能製造建設項目,具體包括新建10萬平方米智能化生產車間及4.5萬平方米輔助樓,用於擴大生產規模。公司表示,該項目建成後,將有效的提高公司產能。

中信建投高端製造團隊分析認爲,受益於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步轉向消費驅動以及歐美新能源車扶持曾策不斷加碼,動力鋰電池終端消費市場高增趨勢仍將持續,主流鋰電池生產企業紛紛加碼產能擴張,拉動鋰電設備需求增長。同時國內鋰電設備在大多數工藝環節上實現了進口替代,初步具備全球競爭力。預計來年鋰電池生產設備實際招投標金額還將繼續增長,處於頭部鋰電池供應鏈體系且具備技術實力與產能彈性的設備廠商或將高度受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