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財經社 康嘉林

編輯|遊勇

美國時間12月2日,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發表聲明稱,將對英偉達收購ARM提起行政訴訟,阻止此番史上最大規模的半導體行業收購案。

對此,英偉達回應稱,將繼續展示收購ARM這筆交易的好處,“我們將繼續努力證明這項交易將有利於行業並促進競爭。”

是否損害競爭成爲監管重點

2020年9月,英偉達宣佈斥資400億美元,以現金加股票的方式從軟銀手中手收購其英國芯片設計子公司ARM。

ARM是一家業務模式較爲特殊的芯片廠商,其本身不生產和出售芯片,主要盈利模式是通過設計指令集架構及相關IP出售給集成電路設計公司,收取授權費和專利費。去年,蘋果基於ARM架構打造出M1系列芯片,在PC產業直面與英特爾x86架構的競爭,讓英偉達、高通等一系列半導體公司看到了ARM的潛力。在手機領域,基於ARM架構的芯片普遍應用於當下市面上的知名智能手機中。

英偉達更是目前美國市值第一的半導體公司,當下市值現超7000億美元,業務範圍橫跨芯片設計、成品銷售、驅動和軟件開發、產品售後。在元宇宙和遊戲電競產業的雙重利好加持下,英偉達是資本市場最看好的科技巨頭之一。

因此,對於這筆芯片史上最大規模的歷史性收購,部分科技企業表達出擔憂,認爲被英偉達收購後,ARM的各項核心業務會喪失寶貴的中立性和獨立性,包括谷歌、微軟、高通、華爲、中芯國際等企業陸續對這一收購案表示了反對,針對該交易對於半導體產業所產生的利弊更引發各方熱議。

而ARM自己也不情願被收購。在獲悉英偉達的收購意願後,ARM聯合創始人Hermann Hauser便迅速發表公開信,呼籲英國政府拯救ARM。他在信中表示,如果英偉達收購ARM,那麼對整個行業是災難性事件,不僅ARM在英國的就業機會可能消失,還將摧毀ARM的商業模式。

分析機構興業證券也曾評論稱,ARM的IP授權模式向來以“中立”態度面對全球客戶,未來能否繼續面向全球保持中立仍存在不確定性。

在收到各方呼籲後,該收購案引起了監管機構的密切關注。一位芯片授權方向的分析師告訴AI財經社,由於ARM公司總部設在英國,且業務範圍涵蓋美國、歐盟、日本、中國等多個市場。如果沒有以上司法管轄區的批准,預計收購會難以進行。

他舉例,2018年,高通宣佈放棄原本44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半導體的計劃,原因便是其中必須批准該協議的國家之一中國拒絕批准這一併購計劃,導致併購案“流產”。在此之前,這項收購案已經得到了包括美國、歐盟、日本、俄羅斯、韓國在內的八個國家和地區監管部門的批准。

實際上,美國審查併購的程序法授權FTC和司法部反壟斷部門對併購進行評估,這兩個部門都有權提出質疑。FTC給出的理由是,此次收購將使得英偉達控制競爭對手開發芯片所需的計算機技術和設計,若交易達成,包括物聯網在內的下一代半導體技術發展有被扼殺的風險,將損害半導體市場的競爭。

收購失敗對英偉達影響甚微

面對多方反對,英偉達再三強調,該交易將有利於ARM本身和芯片行業的發展,如果收購可以完成,將致力於保留ARM的開放授權模式,並確保其IP可供當前和未來所有感興趣的被許可人使用。換言之,英偉達不會阻止ARM的出貨。

外媒報道稱,英偉達已經向中國監管機構提交了審查申請。中國反壟斷法規定,如果要合併或收購的兩家企業的全球營收超過100億,並且每一家在中國營收超過4億,或者兩家企業在中國的合計營收超過20億,每一家至少在中國營收超過4億,必須經過中國審批。

但從現在的進展來看,英偉達在主場都無法說服美國政府,“中國商務部會放行嗎?”該人士說得坦白。“但英偉達在資本市場正得意,收購失敗對其影響應該比較小。”

目前,市場對英偉達GPU以及數據中心AI芯片的需求可謂旺盛,助推公司業績股價齊飛,從2015年開始,憑藉在圖形處理器領域的優勢,該公司在6年之間股價上漲幅度累計超過了7000%,在“全宇宙”和“元宇宙”的雙噱頭加持下,其市值正在向8000億美金邁進。

據悉,這則收購案的截止日期爲2022年9月,如果英偉達的這項收購案依然無法通過各方審查,那麼總共將損失12.5億美元預付款,留給英偉達的時間已經不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