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遲不發貨不打款 電商平臺寺庫被曝頻繁違規

第一代奢侈品電商落幕。

文 | 董柴玲  編輯| 謝康玉

奢侈品賽道正呈現冷熱兩極分化,一邊二奢平臺在頻頻融資,另一邊昔日的“中國奢侈品電商第一股”,已在資金斷裂中走向末路。

上市三年後業績逐漸低迷,用戶數、GMV、訂單量等增速明顯放緩,資本市場對其認可度開始降低。股價處在退市邊緣,寺庫創始人李日學此前也發出私有化初步建議書。截至昨日收盤,寺庫的股價爲0.455美元每股,總市值2720萬美元,市值縮水已經超9成。

向多領域和全品類佈局,開展跨境電商、押注直播,寺庫也曾努力自救。受制於目標受衆和市場規模,平臺很快陷入增長乏力的窘境。包括寺庫的第一大股東趣店,此前推出的跨境電商平臺萬里目,大搞百億補貼,仍然是賣不動,如今也面臨市值縮水的命運。

觀察奢侈品電商的發展路徑,無法與平臺電商和新興玩家對抗,即使抱團取暖,“寺庫們”註定無法挺過寒冬。如今的寺庫,已經被用戶和品牌紛紛拋棄,走向衰敗似乎已經定局。

至此,第一代奢侈品電商可以說宣告落幕,2008年前後成立的那一批奢侈品電商,要麼倒閉,要麼轉型不順艱難存活,奢侈品電商終也沒有逃過垂直電商的“魔咒”。

寺庫走向末路

最早做二手奢侈品生意起家,寺庫給用戶提供二手商品的鑑定和售賣服務,包括高客單價的手錶、箱包和鞋服配飾。弊端是在線下開展寄售服務,起量不夠快。

看着奢侈品消費從線下向線上轉移,寺庫開始到線上尋找用戶,開展電商業務,以移動端作爲主要的獲客渠道。一個重要的轉變是,寺庫開始走B2C模式,從上游B端拿貨賣給用戶,從中間賺差價。

爲了拿到更高質量的貨源,寺庫瞄準了知名度較高的國際大牌,與品牌合作獲得商品授權。在2016年找到一線國際品牌直接供貨,包括Tod's、菲拉格慕和範思哲等,寺庫爲其開展中國市場的寄售業務和分銷等,從中收取服務費。

從二手奢侈品到追求全品類,寺庫開始快速擴充商品庫,曾一度銷售超過42萬個SKU。除了二手奢侈品,還賣起了豪車、遊艇和藝術品,針對高端品牌進行營銷。

圍繞奢侈品銷售,寺庫形成寺庫商業、智能、拍賣和智能四大核心板塊。爲了保證正品貨源,寺庫也自建奢侈品鑑定團隊、奢侈品養護工廠。開出線下體驗店塑造品牌形象,線下渠道爲寺庫創造了5%左右的GMV。

成爲行業第一股,上市後的三年時間裏,寺庫的GMV突破百億,進入短暫的高光時刻。期間大幅增加營銷支出,拉動用戶數和訂單量增長,寺庫的GMV從2017年的52.62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80.48億元,2019年爲137.853億元。

寺庫的營收也一路提升,從2017年的37.4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53.876億元,2019年進一步增至68.456億元。

進入2020年,奢侈品行業整體陷入低迷,寺庫的業績較前一年大幅下滑,營收爲60.2億元,同比下降12.1%,淨利潤虧損0.87億元。唯一慶幸的是訂單量和GMV還在保持微弱增長。

拋開疫情等外部因素,實際上寺庫的賺錢能力已經大不如前。供應鏈依賴上游B端賣家和品牌方,無法控制更多的貨源,加上受衆市場太小,寺庫在活躍用戶、訂單量、GMV等幾個核心指標的增長很快碰到天花板,進而導致營收和毛利率難以提升。

對寺庫而言,平臺的生存和持續運轉,需要大量忠誠且購買力高的客戶。在上市前,寺庫的註冊用戶突破1500萬。不過平臺屢次因假貨、退款問題被大量消費者投訴,此前也被曝拖欠供應商貨款,口碑持續下滑的寺庫,拉新效果並不理想。

從全年的活躍用戶情況來看,寺庫在2017年的活躍用戶爲22.57萬,2018年增長到73萬,2019年全年活躍用戶達到122.3萬。隨着2020年進入低谷,最新披露的Q3季度,這一數值已經下滑到51.87萬。一整年的活躍用戶僅在百萬級別,平臺體量始終起不來,增長還在持續下降,寺庫最終也沒能敵過垂直電商的“魔咒”。

即使推出百億補貼項目,寺庫對用戶的吸引力也不再,被許多品牌紛紛拋棄。越來越多奢侈品品牌入駐天貓、京東等頭部電商平臺,開出自家的官方旗艦店,寺庫隨之失去品牌和渠道兩端的優勢。

在利潤增長方面,寺庫的淨利潤增速一落千丈。從2017年同比增長399.30%,到2018年同比增長16.59%,到2019年同比增速僅3.94%。

寺庫爲何衰敗

寺庫的故事破滅,其他奢侈品電商的日子也不好過。

早期燒錢獲客,存貨大幅增加,平臺的現金流開始喫緊。加上疫情期間用戶月活和GMV下滑,奢侈品電商紛紛抱團取暖。去年6月,趣店以1億美元投資寺庫,成爲寺庫的第一大股東,持有其28.9%的股份。

寺庫“投靠”趣店,衝着能緩解現金流難題。對趣店而言,利潤增長陷入瓶頸,投資寺庫也是其轉型奢侈品電商的關鍵動作。早在去年3月,趣店推出旗下跨境奢侈品電商平臺萬里目,一登場就拿出百億補貼的玩法,燒錢拉新,然而收效甚微。

在高速增長的奢侈品市場,相比奢侈品品牌,垂直電商可以說是艱難求生。奢侈品電商的核心在於打造供應鏈,提高控貨和商品週轉能力。早期面向B端市場,利潤空間小,用戶增長很快見頂,此前的尊享網、品聚網、佳品網、呼哈網等,已經有一波老玩家倒下。

從二手奢侈品定位全品類平臺,如今的寺庫依舊卡在供應鏈短板上,賣新品不如品牌的官方渠道,做二手奢侈品也比不過新玩家。

奢侈品行業仍然不斷有入局者。看準未來的貨源將更多集中在個人賣家手中,二手奢侈品賽道在近兩年熱度迅速提升。紅布林、胖虎、只二、妃魚等平臺紛紛成立,均獲得多輪融資。

能夠激活更大的存量市場,加上高性價比的優勢,相比公價低至2-3折,二手奢侈品似乎充滿了更多的想象空間。隨着直播成爲教育用戶和高效轉化的新路徑,這些平臺也藉助直播吸引了一批消費者,頭部平臺如紅布林,直播業務的月GMV已經過億。

後興起的二奢奢侈品電商,也在努力填補寺庫的模式漏洞。

對消費者而言,最大的痛點在於商品真僞難辨,加上售後服務不完善,影響購買體驗。因而信用體系的搭建是重要的一環,平臺通常採取和中檢機構合作,以及自建鑑定團隊,再延展至倉儲物流體系,把整個鏈條做長。

二奢商品的非標品特性始終爲痛點,不過有了專業鑑定團隊,平臺掌握定價標準,從中抽取15%-20%的佣金。加上身處貨源充足的To C市場,這些二奢平臺仍處在高速增長的階段。

包括寺庫等玩家在內,如今也需要直面與電商巨頭天貓、京東等的競爭。例如天貓上線的“天貓奢品”,吸引上百家奢侈品品牌入駐,在平臺首發新品。進入電商體系內,通過線上渠道觸達用戶,品牌的運營重點更多放在了頭部平臺和品牌私域,而非垂直電商,寺庫的品牌優勢正在流失。

作爲奢侈品電商曾經的領路者,寺庫的市場份額被一點點蠶食。在資本驅動下,不同平臺對流量和用戶的爭奪變得更加激烈,很大程度上分走了寺庫原本聚焦的品牌和用戶。

一個寺庫倒下,背後的千億奢侈品市場還還在不斷誕生新的商業模式。如今各個新玩家也開始在打造供應鏈之外,講起了平臺服務能力的新故事,昂貴的奢侈品,也仍然變着法地在各個渠道流轉。(未來消費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