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崔倩)5年前的今天,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今天下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总结五年来高校思政工作。发布会上,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表示,目前该校900余名冬奥志愿者中已成立18个临时党支部,开设“冬奥精神与青年志愿课程”,在促进志愿者队伍科学组织、高效履责的同时,实现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机融入。

向波涛总结道,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清华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改革创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顶层设计。健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落实、院系主动作为、师生校友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机制。成立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充分发挥已有的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作用基础上,成立教师工作委员会、师德建设委员会,设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2017年,召开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各院系专题工作会,采用“1+X”方式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建设:“1”为学校党委制定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及相应的128项分解任务清单;“X”是指针对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制定的25项配套措施。2019年底,认真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进一步制定实施周期为3年的工作台账,形成落实举措130项。经过5年来系统性改革创新、持续性推动落实,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协同性、实效性明显提高,贯穿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功能充分得以发挥。

二、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三抓三促”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提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坚持把价值塑造摆在首位。以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为契机,制定《关于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若干意见》,形成12方面、共计182条具体举措,并推动形成长期坚持工作机制。抓关键群体,促全体参与,形成全员育人合力。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做好育人工作,校党委书记带动40余位院系党政一把手讲授新生导引课,校长每学期为全校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用。抓有效载体,促全面协同,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以“十大育人”体系为主线,全面整合科研育人、文化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管理服务育人等各类育人资源,推动形成育人合力。抓重要环节,促全线贯通,打造全过程育人体系。建立从入学到毕业就业的全过程培养体系,支持学生全面发展、多样成长,强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建设课外因材施教项目30余项,通过“第二成绩单”全面记录学生的各方面成长;坚持“充分选择基础上的重点引导”,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到重点行业领域和地域就业的毕业生超过80%,2021届毕业生中赴中西部、东北地区就业的人数同比提高30%。

三、注重思想价值引领,建设各类课程协同、课堂内外一体融合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思政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从2019级本科生开始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并实现全覆盖,设立思政实践课,建立思政选修课程体系,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大力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型教学和线上线下结合的“翻转课堂”,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合力效应。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并根据院系的不同特点,探索“一院一策”培育方案,组织跨院系“同行备课会”,推出120位各类型课程教师分享的“同行锦囊”;针对通识课、专业课、体育课、实践课等不同类型课程特点,分类探索不同的课程思政模式,挖掘各学科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打造出“电路原理”“数据结构”等一批课程思政标杆示范课程。创新推动构建导学思政体系。多部门联合设立“导学热线”,开辟17处导学交流空间,建设“微沙龙”线上开放交流平台,以导学关系为载体、多元化导学互动场景为纽带,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导学互动全过程。构建社会大课堂实践育人体系。每年超过1000支队、10000人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打造“乡村振兴工作站”、“初心服务团”等品牌实践项目,不同专业学生紧密围绕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需求开展服务。在全国设立25个乡村振兴工作站,改造闲置房屋2.5万平米,引入投资近2亿元,学生在运用所学服务社会、振兴乡村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四、大力弘扬“又红又专”传统,引导教师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推进“新教师导引计划”,专设师德师风和思想政治教育模块,构建全周期教师职业发展体系。实施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行动,开展宣传教育、学习研讨、评选表彰、警示教育和长效机制建设等五项行动,实现制度宣讲和警示教育全覆盖。坚持“共产党是先进科学家的光荣归宿”,成立“青年教师骨干领航工作站”,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靠拢,并为他们搭建共同学习成长的平台。实施“领雁工程”,强化党支部的引导教育、团结服务作用,明确教工党支部书记党建、学术“双带头人”标准并全部配备到位。强化“教书育人是教师第一学术责任”“教学比天大”的理念导向,开展“新百年教学成就奖”“清韵烛光·我最喜爱的老师”“研究生良师益友”等评选活动,广泛宣传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大中、“炭火教授”赵家和、95岁仍一线上课的“北京榜样”张礼等一批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引导教师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

五、把握重要契机,因势利导铸牢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利用重要活动和重要历史节点,举办形式多样、系统深入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拓展思政教育场域,打造参与式、体验式实景课堂。在国庆70周年活动中,5400多名师生参与群众游行等任务;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中,1200多名师生参与多个专项任务。结合重大活动,开设“国家意识与青年责任”等课程,开展集中主题党团日、文艺作品创作等活动,让师生在“我与国”“我与党”的亲身参与和体验中接受生动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活动内容载体,融入理论性、价值性思想内涵。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拓展“云思政”,书记校长3次为5万余名师生云端“同上一堂课”,辅导员与学生线上一对一谈话,开展组织生活、网上读书会、“云”锻炼等各类线上党团班活动,确保思想引领不断线,引导学生从疫情防控大考中读懂党领导人民写就的“中国答卷”。在11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中突出清华和清华人的家国情怀,师生校友参与的联欢晚会中设立“致敬”“向母校报告”等环节,让师生深刻感悟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发挥党团先锋作用,形成组织化、体系化理论学习。在900余名冬奥志愿者中成立18个临时党支部,开设“冬奥精神与青年志愿课程”,开展组织生活深入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促进志愿者队伍科学组织、高效履责的同时,实现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机融入。

下一步,清华大学将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创新工作载体和方法手段,建设全覆盖、多维度、高质量的学生发展支持体系,进一步提升工作实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造就源源不断的大批优秀人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