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关村第一小学的“梨园小巷”里,象征上课铃声的锣声“哐哐哐”响起,穿着练功服的孩子蹦着跳着跑进练功厅,开始了京剧团每周三次的常规训练。“战疫期间要做到,勤洗手别忘戴口罩,待在家里别乱跑,莫要父母把心操。”唱词凝练、壮阔,情感激昂,三年级4班余悦然同学,根据京剧《持金簪》片段改编的京剧《葵园戏娃要记牢》。

  在京剧团老师的“云”指导下,葵园戏娃们利用学过的京剧唱段改编了戏词,自编、自唱、自创、自演了一些经典剧目,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呼吁大家继续做好防控工作,向做出贡献的叔叔阿姨们致敬。

  中关村一小金帆京剧团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喜欢京剧的孩子越来越多。目前中关村一小已经形成了“课堂普及+社团培优”的京剧教育体系。校长刘畅表示:“京剧团的办团理念是‘学唱京剧,先学做人’。还可以让孩子们从中感悟到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的思想精髓,获得艺术的熏陶,感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日前,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名单正式出炉。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北京市八一中学、海淀区民族小学等6所学校榜上有名,涵盖了京剧、民族音乐、书法、戏剧等多种传统特色文化。

  在海淀区民族小学,学生们用统一的田字格练字纸,同抄一段美文,三至六年级用黑色钢笔,一二年级铅笔书写。学生们握笔正确,坐姿端正,满怀激情,用心书写,展现出了良好的书写习惯,所写作品笔画流畅,结构匀称,整体美观。

  书法是民小师生的“三大必修课”之一。一直以来,校长马万成就倡导“师生共写”“全校习书”,从2014年至今,在北京市“高参小”项目的大力扶持下,民族小学充分发挥首都师范大学的专业资源与优势,先后取得了“全国书法教育实验校”“北京市书法教育示范校”的殊荣与佳绩。

  马万成表示:“传承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和语言文字的热爱,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有利于打造书香校园,增强孩子们的文化底蕴,让孩子们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清华附小同学们在舞台上,表演一曲绛州鼓乐精品《滚核桃》,运用鼓帮、鼓棰等多种演奏技法,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核桃晒干后,从房顶滚落而下的音乐形象,赢得了听众阵阵掌声。

  绛州鼓乐《滚核桃》是根据山西绛州鼓乐改编的一首作品,乐曲表现农村采摘核桃之后,集中装袋、运到房顶上、然后铺开核桃晾晒、核桃滚散开来、滚落地上等场景,抒发劳动时的欢快心情。

  金帆民乐团执行团长吴跃猛表示:“‘清华附小金帆民乐团’是我校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乐团背靠清华大学,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金帆民乐团、清华大学民乐团形成民族音乐文化‘一条龙’发展体系,共同推动和引领着清华园社区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

  审美雅趣是清华附小培养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清华附小金帆民乐团在音乐教育中,以民乐为工具撬动学生的艺术修养,通过用中国乐器演奏中国的音乐、用中国的音乐讲述中国的故事、用中国的故事诠释中国的梦想,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现代人,涵养学生的审美雅趣。

  “这次入选可以说是意外之喜,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让学生们了解民乐,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让他们在专业指导和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民族乐器和民族唱法,达到变被动欣赏为主动创作的目的。”金帆民乐团的老师表示,希望以本次入选为契机,带动更多的师生参与进这门课程中来,进一步发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者 刘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