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關村第一小學的“梨園小巷”裏,象徵上課鈴聲的鑼聲“哐哐哐”響起,穿着練功服的孩子蹦着跳着跑進練功廳,開始了京劇團每週三次的常規訓練。“戰疫期間要做到,勤洗手別忘戴口罩,待在家裏別亂跑,莫要父母把心操。”唱詞凝練、壯闊,情感激昂,三年級4班餘悅然同學,根據京劇《持金簪》片段改編的京劇《葵園戲娃要記牢》。

  在京劇團老師的“雲”指導下,葵園戲娃們利用學過的京劇唱段改編了戲詞,自編、自唱、自創、自演了一些經典劇目,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呼籲大家繼續做好防控工作,向做出貢獻的叔叔阿姨們致敬。

  中關村一小金帆京劇團在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喜歡京劇的孩子越來越多。目前中關村一小已經形成了“課堂普及+社團培優”的京劇教育體系。校長劉暢表示:“京劇團的辦團理念是‘學唱京劇,先學做人’。還可以讓孩子們從中感悟到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的思想精髓,獲得藝術的薰陶,感悟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日前,第三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名單正式出爐。海淀區中關村第一小學、北京市八一中學、海淀區民族小學等6所學校榜上有名,涵蓋了京劇、民族音樂、書法、戲劇等多種傳統特色文化。

  在海淀區民族小學,學生們用統一的田字格練字紙,同抄一段美文,三至六年級用黑色鋼筆,一二年級鉛筆書寫。學生們握筆正確,坐姿端正,滿懷激情,用心書寫,展現出了良好的書寫習慣,所寫作品筆畫流暢,結構勻稱,整體美觀。

  書法是民小師生的“三大必修課”之一。一直以來,校長馬萬成就倡導“師生共寫”“全校習書”,從2014年至今,在北京市“高參小”項目的大力扶持下,民族小學充分發揮首都師範大學的專業資源與優勢,先後取得了“全國書法教育實驗校”“北京市書法教育示範校”的殊榮與佳績。

  馬萬成表示:“傳承和弘揚了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和語言文字的熱愛,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有利於打造書香校園,增強孩子們的文化底蘊,讓孩子們努力成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好少年。”

  清華附小同學們在舞臺上,表演一曲絳州鼓樂精品《滾核桃》,運用鼓幫、鼓棰等多種演奏技法,惟妙惟肖地表現了核桃曬乾後,從房頂滾落而下的音樂形象,贏得了聽衆陣陣掌聲。

  絳州鼓樂《滾核桃》是根據山西絳州鼓樂改編的一首作品,樂曲表現農村採摘核桃之後,集中裝袋、運到房頂上、然後鋪開核桃晾曬、核桃滾散開來、滾落地上等場景,抒發勞動時的歡快心情。

  金帆民樂團執行團長吳躍猛表示:“‘清華附小金帆民樂團’是我校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樂團背靠清華大學,與清華大學附屬中學金帆民樂團、清華大學民樂團形成民族音樂文化‘一條龍’發展體系,共同推動和引領着清華園社區民族音樂藝術的發展。”

  審美雅趣是清華附小培養學生的五大核心素養之一。清華附小金帆民樂團在音樂教育中,以民樂爲工具撬動學生的藝術修養,通過用中國樂器演奏中國的音樂、用中國的音樂講述中國的故事、用中國的故事詮釋中國的夢想,培養具有中國靈魂國際視野的現代人,涵養學生的審美雅趣。

  “這次入選可以說是意外之喜,前期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讓學生們瞭解民樂,激發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讓他們在專業指導和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學習民族樂器和民族唱法,達到變被動欣賞爲主動創作的目的。”金帆民樂團的老師表示,希望以本次入選爲契機,帶動更多的師生參與進這門課程中來,進一步發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記者 劉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