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穿越貴州省重重大山,走進遵義市這片熱土,一粒粒紅高粱帶火了鄉村經濟,帶富了當地村民。

得益於當地優勢的白酒產業,一串串鮮紅誘人、顆粒飽滿的高粱穗被羣衆收割後,晾曬、挑選,訂單收購到公司,不僅成爲釀酒的好原料,更是當地農戶穩定增收的保障。

紅花崗、播州、鳳岡、餘慶、正安……當地民營企業貴州珍酒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訂單合作模式,2021年帶動黔北大地7個縣區、15個鄉鎮,種植高粱13萬畝。

以擴產增效促進農業產業化 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高粱種子是公司免費送的,收購有公司的保底價,不愁銷路,這樣的好事誰都願意幹!”種植戶劉從猛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增速背後的原因。年初,劉從猛便與公司簽下高粱訂單,按保底價6.6元每公斤收購,並提供種子和技術,高粱成熟後,若市場價高於保底價,按市場價收購。

“今年是第一年種高粱,以前都是種包穀,投入比高粱大,收入遠不及高粱。一畝地的收入要差1000多元,種包穀投入的肥料、人工還要多些。”劉從猛計劃着,來年要擴大高粱種植的規模,雖然辛苦,但想着今年種的20畝高粱純收入便超過4萬元,夫妻倆樂在其中。

市場好,價格高,村民們種糧的積極性越來越高。鳳岡縣土溪鎮龍臺社區黨總支書記陳婁軍介紹:“簽訂單種植高粱的,很多都是利用以前的撂荒地,其他的土地原來種的是玉米。種一畝高粱,產量平均有300公斤,這幾年高粱的收購價都是每公斤6元以上,畝產值就有2000餘元。加上種高粱人力、物力投入成本不大,很受羣衆喜歡。”

這些日子,貴州珍酒釀酒公司採購部主管瞿卓理很是忙碌,明年高粱種植計劃已經提上案頭:明年高粱基地面積將比今年翻一番,達到26萬畝。數據的增長,來源於貴州珍酒擴產擴能。“預計到十四五期末,貴州珍酒將帶動本地農民種植有機高粱80萬畝,形成一條極具競爭力的農業產業鏈條。”

促進返鄉就業創造良好環境 推動鄉村人才生態振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作爲遵義市的龍頭企業,貴州珍酒在促進就業、引導返鄉人員就近就業等方面作出了積極探索。目前,該公司80%的職工來自當地農村,有力促進帶動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在其擴產項目完成後預計還將新增就業崗位近3萬個,帶動帶動上下游產業30餘萬人就業……

“優先本地人就業,創造條件讓更多返鄉人員成爲生產的一線員工、釀酒技術人才。” 楊成奎是土生土長的遵義人,在退伍轉業後便招聘進入貴州珍酒。今年,楊成奎以“上甑技術比武大賽”第一名的成績晉升“班長”。

“公司通過老師傅用傳幫帶的形式,將釀酒關鍵技術傳授給新人,幫助新人提高自身素質,成爲專項技術人才。” 楊成奎介紹說,正是通過這種文化素質提升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等方式爲鄉村培養了一批“帶不走”的技術工人,越來越多的返鄉勞動力願意留下來,在家門口就業。

白酒產業跨越“三產”的特殊性,也擴充了其產業鏈條,留住了更多年輕人。“90後”李陽今年參加招工成了該公司一名糧食收購業務員,當被問到爲何沒出去打工時,他笑着說:“出去有什麼好,現在家裏生活和環境都很好!”

勇做產業振興“排頭兵” 引領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前,人民智庫課題組在《國家治理》週刊上,刊發貴州珍酒助力鄉村振興主題調研報告,參與專家也對相關實踐探索,給出了見解。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教授唐任伍認爲,作爲一家民營企業的貴州珍酒,憑藉在脫貧攻堅中的企業擔當和卓越貢獻,被授予“貴州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的稱號。進入新發展階段,這一榮譽爲起點,開啓了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新徵程。通過擴大產能,延伸產業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責任擔當,詮釋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和奉獻擔當。

北京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二級教授,新疆財經大學特聘教授雷明則提出,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民營企業作爲重要力量之一,貴州珍酒成爲產業鏈條上名副其實的“鏈主”,真正通過“手把手”幫扶,來解決遵義當地農民就業增收大計。同時,緊緊抓住遵義市地方政府打造的紅色文化IP,圍繞“文化珍酒”講好珍酒故事,把珍酒品牌打出去、打響亮。通過塑造優質品牌,一頭連接生產端,提供高質量產品;一頭連接消費端,促進生產得好轉向賣得好,全面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周立表示,推動共同富裕,短板弱項在農業農村,發展潛力在鄉村產業。產業興,則百業興。鄉村產業振興背後有兩大共同體:一是生命共同體,二是利益共同體。全面轉向鄉村振興的今天,貴州珍酒樹立“休慼與共、利益共擔、風險共擔”的共同體思維,以共同體思維引領鄉村產業發展、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