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12月8日上午,德國社會民主黨(社民黨)總理候選人奧拉夫·朔爾茨正式當選德國總理。

據路透社報道,7日的發佈會上,朔爾茨強調尋求與中國合作的必要性,認爲德國需要推動國際合作:“我們認爲,盡一切努力推動國際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你在每件事情中採取的行動都需要仔細權衡。在一個需要合作的世界裏,還是應該充分利用好合作的信號。”

9月,德國舉行聯邦議院選舉,朔爾茨所在的社民黨獲得25.7%的選票,排名第一;前總理默克爾所屬的聯盟黨得票率24.1%,排名第二;綠黨和自民黨分別排名第三和第四。

經過一系列緊張談判,德國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達成組閣協議,由於這三個黨派的代表色分別爲紅色、綠色和黃色,它們也被稱爲“紅綠燈”組合。

消息人士稱,該執政聯盟承諾升級基礎設施以及加快推進氣候保護措施,朔爾茨也將履行競選承諾,讓更多女性進入內閣。

朔爾茨1958年出生於德國北部城市奧斯納布呂克,1975年以高中生身份加入社民黨。從漢堡大學法律系畢業後,他成爲一名律師,後任勞工部部長、漢堡市市長等職,2018年任德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部長。

擔任財政部部長期間,朔爾茨負責管理數十億歐元的緊急救助資金,幫助德國企業和家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嚴重影響。

在今年夏季德國百年一遇的洪災中,朔爾茨多次前往災區視察,宣佈緊急救助方案,撥款4億歐元幫助災民重建,這段施政表現爲他本人和社民黨加了不少分。

據德媒此前報道,在外交政策方面,綠黨要求採取更爲強硬的對華政策,但社民黨無意改變現有政策。有德國學者分析稱,對華政策是總理政策,即使綠黨和自民黨得到了外交話語權,在政策更改方面的空間也是有限的。在新政府的領導下,德國的對華政策會有所轉變,但不會有根本性變化。在實際事務中,新政府將達成共識,即深化與中國的經濟聯繫非常重要。

10月底,默克爾帶朔爾茨一同參加了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峯會,被外界認爲是在向各國元首介紹其接班人。

德媒分析指出,德國政府希望藉此向其他國家傳達一個最重要的信號:在默克爾擔任聯邦總理16年之後,一個時代將會結束,但是德國的外交政策將保持不變。儘管默克爾和朔爾茨來自不同的政黨,但德國在向世界承諾其政策延續性。

新一屆德國政府誕生,意味着從2005年至今長達16年的默克爾時代正式落幕。

當地時間12月2日,德國聯邦國防軍在柏林爲默克爾舉行了軍樂告別儀式。默克爾在當晚的儀式上表示,她16年的總理生涯是“忙碌和充滿挑戰的”。

默克爾說,“在我如此長時間履行的職責面前,我感到謙卑。對我所受到的信任,我表示感激。我總是認爲信任是政治領域最重要的資產,而信任絕非隨手可得,因此我要表示衷心的感謝。”

資料來源:新華社、參考消息、央視新聞、中新網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