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民主峯會”:盜“追求世界人民福祉”之名,行“維護美國世界霸權”之實

美國總統拜登將於2021年12月9日至10日召開首屆“民主峯會”,全球共有110個國家或地區的領導人受邀。儘管美國信誓旦旦地定下了三大主題:對抗威權主義、打擊貪腐以及促進對人權的尊重。但是,這場盜“追求世界人民福祉”之名、行“維護美國世界霸權”之實的表演着實拙劣。

明眼人都知道,峯會目標就是對付中俄。不僅如此,美國更是基於自己的一己政治偏好在世界範圍內“挑選”和邀請參會方。因爲,如果真的無愧於“民主”二字的話,美國可有膽量邀請阿富汗——這個飽受美國民主之殤並且至今仍在水深火熱中的國家來參會?這與其說是美國爲了對抗全球威權主義而召開的峯會,不如說是美國爲恢復世界各國對其信心而召開的峯會。拜登早在總統競選期間,就拉起“民主”大旗,並將其作爲美國重新迴歸全球領導地位、重塑其他國家對美國信心、打壓競爭對手的重要手段。

但美國民主的“命門”並不在拜登政府鼓吹的外部挑戰,而在於其國內自80年代以來累積的經濟與社會結構不平衡所激化的民粹主義。從前任總統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到拜登政府的“民主峯會”,本質上都沒有改變美國國力相對衰弱的事實。“無可奈何花落去”、“生不逢時苦爭春,”美國民主模式從理論到實踐都面臨着巨大危機。美國民主不僅沒能給自己人民創造持續福祉,反而加劇了社會內部的撕裂和極端民粹主義與極右翼勢力的崛起。近幾年,美國政壇“後真相”“黑天鵝”事件頻發,執政黨爲了執政而“執政”,反對黨爲了反對而“反對”,上演了多場政治鬧劇。這樣的“師傅”恐怕不能被“徒弟們”信服。2021年,拜登政府匆忙地從阿富汗撤軍,更強化了世界各國對美國的負面印象。即使是像歐洲這樣的天然盟友,也不得不懷疑美國對“民主”的立場。因此,本次“民主峯會”從本質上就帶有缺陷。

本次受邀出席“民主峯會”的不少國家或地區對美西方民主話語、理論霸權有着近乎狂熱地崇拜,簡單地將發展不好歸結於沒有西方的民主制度。美國知名政治學者亨廷頓曾經觀察過很多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和民主制的過程,他認爲成功案例並不多。一些國家空有民主軀殼,經濟社會發展並不成功。鄭永年教授也認爲,無論西方還是非西方國家,要取得成功,得遵循“經濟—社會—政治”這樣的優先級次序,即先創造財富,後分配,再逐漸調整政治權利。遵循這個次序的,民主質量就高、政治社會就穩定;顛倒次序的,則往往陷入混亂、動盪或低水平循環,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對當前這些民主國家或地區而言,尤其是具備強大經濟實力的歐洲民主國家,內部的不平等、民粹主義的崛起、社會兩極化、對精英或建制派政治人物的不信任等,纔是不斷加劇其制度裂痕的原因所在。這些纔是削弱民主制度吸引力的原因。一味地搞意識形態冷戰、“甩鍋”外部力量、指責中俄於事無補。

民主當然是人類的共同價值。但如何實現符合自己國家的民主是有不同進路的。民主必須符合一個國家的文明、文化、國情。“鞋子合不合腳,穿鞋的人最有發言權,不能由其他人說了算”。人民民主的本質屬性和全過程實踐特徵的歷史性結合,是由中國政治制度的內在機理構成的必然性所致。民主本源性問題的中國解決方案構成全過程人民民主發生、發展的制度密碼。中國選舉制度的價值僅在於授權而同政策選擇無直接關聯,政策選擇是建立在廣泛有序的政治協商和參與基礎上,是人民民主必然走向“全過程”的制度機制。

與時俱進,行勝於言。在當今世界格局在理想觀念淡薄、右翼保守主義被強化、國際組織影響力被削弱的大背景下的確充滿了複雜性與不確定性,但我們需要保持戰略定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國際上憑信譽贏得更多尊重。實際上,召集110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或代表參加是一回事,最終如何讓它們與美國站在一起又是另一回事。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首先從疫情中恢復,積極參與全球抗疫合作,展現大國擔當。這一切,全球人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作者李煒煒是北京郵電大學南太平洋地區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