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對企業境外上市持開放態度,充分尊重境內企業依法合規自主選擇上市地。

12月9日,中國證監會國際部主任申兵對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政策的表態備受關注。

“將完善境外發行上市監管制度規則,爲符合條件的境內企業到香港等境外市場融資提供更加透明、可預期的制度環境。”申兵稱。

值得注意的是,他是在由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聯合舉辦的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定位與展望聯合研討會上作出上述表態的。

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也在研討會上對內地企業赴港上市表達了看法。他預計,未來可能更多中國公司會選擇在香港或內地上市,同時,基於對收益率和分散風險的考量,國際機構和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興趣也日益增加。

支持自主選擇上市地

申兵表示,一直以來,中國證監會積極推動兩地資本市場務實合作,兩地市場與產品的互聯互通日益深化,一大批內地企業赴港上市融資,兩地監管跨境合作越來越密切,這有力促進了內地與香港的融合發展,爲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提供了有力保障。

“香港國際化、法治化的市場生態支持了大量境內企業上市融資發展。”申兵稱,證監會對企業境外上市持開放態度,充分尊重境內企業依法合規自主選擇上市地。

他表示,近年來,不少符合條件的內地企業到香港資本市場發行上市直接融資,這是香港市場國際化的制度體系和市場生態的重要體現。截至2021年10月底,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共1210家,佔香港上市公司總數近五成(47.45%)。

繼續完善滬深港通

申兵表示,滬深港通機制不斷擴展和優化,已成爲全球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的重要渠道。

據他介紹,截至2021年10月底,滬深股通資金合計淨流入15271億元,港股通資金合計淨流入21397億港元,雙向流動保持平穩有序。

另外,ETF互通順利推出、運行平穩,基金互認穩步推進。近期,港交所還推出了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期貨,爲國際投資者提供了更爲便利的風險管理工具,進一步提升了香港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

“中國證監會將持續完善互聯互通機制,便利全球投資者參與內地市場,進一步拓展和豐富交易標的和風險管理工具,推動ETF納入互聯互通標的,抓緊完善交易日曆安排。”申兵稱。

歐達禮表示,滬深港通以及A股納入國際指數,對內地資本市場改革帶來正面影響。不過,滬深港通運行也面臨一定挑戰。他提出,目前還存在合格投資標的的範圍的限制以及交易層面的障礙,比如假期安排、做空機制、綜合交易賬戶機制等。

他建議,擴大南向交易投資標的的範圍,通過閉環設計爲內地投資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投資產品。

支持境內行業機構“走出去”

“引進來”方面,中國證監會已完全取消證券基金期貨公司的外資股比限制,外資機構業務範圍和監管要求上享受國民待遇。

據申兵介紹,目前已有9家港資合資證券公司、2家港資合資基金公司和1家港資全資期貨公司獲批。

“走出去”方面,共有34家內地證券公司、26家基金管理公司在香港設立了經管機構。

“這些中資機構在香港的業務規模、市場份額和影響力逐步擴大,對鞏固和提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促進兩地金融市場融合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申兵稱,中國證監會繼續支持境內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走出去”,利用香港這個重要的平臺持續拓展業務範圍,不斷提升國際化經營能力和水平,助力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功能發揮。

同時,他還表示,將持續增強兩地資本市場監管執法合作,維護兩地資本市場的穩健運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