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人民銀行發佈2021年11月金融統計數據。

1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7萬億元,同比少增1605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733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517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821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567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1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417億元。 

1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35.6萬億元,同比增長8.5%,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往前看,伴隨宏觀政策持續向穩增長方向微調,特別是房地產融資環境回暖,12月信貸和社融增速有望同步加快,後續“寬信用”進程將從政府融資發力轉向企業和政府融資雙輪驅動。這將是穩住明年上半年宏觀經濟大盤的重要保障。

社融增速回升

1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27萬億元,同比少增1605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733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517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821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567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1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417億元。 

對於11月新增貸款的結構特點,光大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張旭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第一,居民戶中長期貸款增長較好。今年11月該類貸款在10月同比多增的基礎上進一步多增了近800億元。其中,住房按揭貸款佔比較多,這個科目的連續多增顯示出金融機構對房地產業的融資行爲正在恢復正常。第二,居民戶和企(事)業單位貸款環比明顯多增。今年11月上述兩類貸款分別較10月多增了2690億元和2578億元,這主要是由於季節性因素所致。

11月社融增量爲2.6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4786億元。其中企業債券淨融資4104億元,同比多3264億元;政府債券淨融資8158億元,同比多4158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1294億元,同比多523億元。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11月社融多增部分主要由政府債券和直接融資貢獻。具體來看,政府債券新增8158億元,新增規模創年內次新高,同比多增4158億元,主要由於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儘量要在今年11月底前發行完畢,發行節奏有所加快。

此外,直接融資多增較多,企業債券融資4104億元,同比多增3264億元,股票融資1294億元,同比多增523億元。原因是去年同期受個別企業債券違約影響,直接融資新增規模偏少,債券融資和股票融資分別僅有840億元和771億元。

對於下一階社融增速趨勢,張旭表示,11月社融存量的同比增速已由10月的10.0%小幅提高至10.1%,預計12月社融增速反彈進一步反彈的概率較高。事實上,當前支持社融增速企穩回升的有利因素較多,如去年12月新增社融基數較低,但更重要的是,今年12月的降准將釋放約1.2萬億元的長期資金,併爲金融機構每年節約大致150億元的資金成本,這可以明顯提升其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

流動性仍將保持合理充裕

1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35.6萬億元,同比增長8.5%,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對於M2增速回落的原因,溫彬認爲,一方面受基數效應影響,去年同期M2增長10.7%,漲幅比前月提高了0.2個百分點,形成了較高的基數。另一方面受信貸派生能力減弱影響,本月新增信貸規模弱於去年同期,同比少增1605億元,貨幣派生能力減弱。

溫彬表示,整體上看,本月社融增速觸底回升,信貸增量同比少增,體現了企業融資需求偏弱。從目前貨幣政策調控來看,央行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決定於12月15日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下調了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此前還推出了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潔利用的專項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這些政策的落地實施和逐漸發揮效果,將有利於促進貸款規模穩定增長和貸款結構優化,加大對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東方金誠首席經濟學家王青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整體上看,11月金融數據顯示,本輪寬信用進程啓動較緩,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爲明顯,後者突出體現在企業中長期貸款低迷、表外票據融資收縮、M1增速持續處於低位等方面。這意味着12月央行全面降準有很強的針對性,表明監管層對當前實體經濟運行狀況、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加大給予了充分重視。

往前看,伴隨宏觀政策持續向穩增長方向微調,特別是房地產融資環境回暖,12月信貸和社融增速有望同步加快,後續“寬信用”進程將從政府融資發力轉向企業和政府融資雙輪驅動。這將是穩住明年上半年宏觀經濟大盤的重要保障。

張迅認爲,未來一段時間央行會繼續充分滿足金融機構對各期限流動性的合理需求,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進行精準調控。值得一提的是,12月15日將有9500億元的MLF到期,而該日降準所釋放的約1.2萬億元資金可以用來歸還MLF,此外該日人民銀行還會視金融機構的需求情況通過OMO和MLF向市場提供流動性,引導主要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上下波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