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政府出資!“官方補課”來了?北京市教委回應

近日,北京市印發了《北京市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計劃(試行)》的通知,提出要搭建中學教師在線輔導雲平臺,鼓勵教師組合運用多種形式開展在線輔導。這個通知一出,馬上引發了家長、學生、老師們的熱切關注,那麼,北京這個“開放型在線輔導”到底什麼樣呢?

北京試行“開放型在線輔導計劃”

根據《計劃》實施步驟,從2022年起,除節假日和寒暑假外,週一至週五每天18時至21時,北京市所有初中學生都可享受在線輔導服務,輔導學科涵蓋語文、數學、英語等9門。

在四種在線輔導形式中,一對一實時在線輔導和一對多實時在線輔導(互動課堂)單次時長均不超過30分鐘。同時,學生還可以在“問答中心”用文字、圖片等方式描述問題進行開放提問。

此外,爲保障學生學習效果和保護學生視力,平臺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合理控制學生連續線上輔導時間。

“開放型在線輔導”是不是“官方補課”

北京“開放型在線輔導計劃”一經發布,立即引發很多家長的熱議,有人說“北京官方補課來了”“北京推出官方補習班”等等,那麼這個在線輔導到底是不是“官方補課”呢?

記者梳理發現,北京市教委此次出臺的在線輔導計劃並不是新政策,早在2016年就進行了試點,2018年制發過試行文件,主要是爲遠郊區的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而此次北京市發佈的這份計劃是以“開放型在線輔導”爲平臺,爲中學生提供精準化、個性化、多樣化的在線教育服務。

北京市教委新聞發言人 李奕:它不是很多人理解的線上補課項目,而是在互聯網背景下爲學生提供可自主選擇的,愛好方面的教師輔導資源。其實是請一部分有優質教育服務屬性的老師,在完成校內基本公共服務和課程服務後,在線上爲更多孩子提供個性發展的支撐。

在整個系統展示中可以看到,例如一對一實時在線輔導,學生和老師是一個互選機制,學生根據自己的問題可以通過自主選擇教師,也可以通過系統推薦特定專長的教師,開展接下來的輔導。

北京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表示,整個機制充分體現了學生和老師的自主選擇,服務和愛好的碰撞和對應,師生之間會有更好的交流。如果交流之後感覺不行,那學生下一次選另一個老師。所以老師服務的質量,學生愛好需求的鮮明度,都是決定着整個活動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四問“輔導計劃”

在北京發佈的這個“開放型在線輔導計劃”中,輔導對象是誰?輔導學科有哪些?教師從哪兒來?輔導費用又由誰來買單呢?

根據《計劃》,輔導對象是北京所有初中學生。2021年上半年,這個輔導計劃已經面向北京通州、延慶多個區域的初中學生開放,計劃2022年拓展到全市所有初中學生。

輔導學科共9門,分別爲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

另外,在線輔導的教師,是面向全市中學和教師研修機構在職在崗的中級及以上職稱的教師進行招募,申請輔導的教師須通過校、區、市三級審覈進入雲平臺。根據實施情況適時拓展到部分有資質的校外教育機構學科教師、高校或社會各界知名專家,教師和學生都需要實名認證。

同時,《計劃》提出,輔導產生的費用全部由政府資金來保障,教師按積分獲得勞務費。學生每次被輔導後,要根據自己實際在線學習的情況,在雲平臺上按要求向在線教師支付積分。教師按照每個積分10元的實際價格來結算輔導勞務費,每學期績效積分上限爲5000分。也就是參與這個計劃的輔導教師每學期代課收入的上限是5萬元。(央視財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