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百隻淨值產品收益告負 超短期理財火速上線 來源:中國經營網

本報記者 秦玉芳 廣州報道

經過短暫的淨值上浮後,11月底以來,銀行淨值型理財收益率再度回落。截至12月5日固收類封閉式淨值型產品的平均業績基準降至4.17%,數百隻淨值型理財產品最近6個月總回報率低於0,仍有140餘隻產品累計單位淨值持續下跌。

隨着銀行理財產品淨值波動情況延續,越來越多的銀行通過公開渠道發文穩定投資人情緒。銀行理財業務人士透露,近來由於認購的穩健型理財產品一直出現浮虧,不少投資人贖回意願強烈;銀行也在調整銷售策略,超短期理財產品和穩健收益型基金產品近期更受投資人青睞。

400餘隻淨值理財6個月回報率爲負

近來淨值型理財收益率浮動頻繁,百餘隻淨值型產品淨值持續下跌。

Wind數據庫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披露了最新淨值情況的理財產品中,有接近450只產品的最近6個月總回報率爲負,最近3個月總回報率爲負的產品也逾800只,其中包括不少風險等級R2的穩固收益類產品。

從淨值情況來看,累計單位淨值小於1的產品數量下降,但仍有百餘隻產品淨值持續下跌。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2月9日,260餘隻理財產品累計單位淨值小於1,較10月底減少40餘隻,不過仍有140餘隻產品累計單位淨值持續下跌。

某銀行理財客戶經理陳杰(化名)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最近幾個月來有些理財產品的淨值波動較爲明顯,例如該行某個系列的穩固收益類R2產品幾個月來收益率也在一直下跌。

普益標準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10月新發理財產品中固收類產品居多,新發2709款,其封閉式淨值型產品的平均業績基準爲4.16%,環比下跌0.03個百分點。

中金公司研報也指出,10月淨值理財產品收益率微降,截至10月末,過去6個月固收類、混合類、現金管理類淨值型理財產品算術平均年化收益率錄得4.33%、3.58%、3.04%,分別環比降低12bp、46bp和3bp。

招商證券廖志明團隊研究認爲,8月下旬以來,隨着定開固收理財市值法整改,淨值波動加大。由於10月中下旬以來,信用債收益率走低及市值法整改資本利得釋放等,10月下半月及11月上半月定開固收理財平均年化收益率上行明顯。

11月下旬以來,淨值型理財收益率又呈現下跌趨勢。普益標準統計顯示,11月8日~12月5日四周時間內,固收類封閉式淨值型產品的平均業績基準從4.24%降至4.17%。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表示,淨值型理財產品對於市場的波動更加敏感,特別是配置權益類資產較多的淨值型理財產品,其淨值會隨權益類市場波動而波動。一般來說,風險和收益是相對應的,雖然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以穩健爲主,但出現浮虧也屬於正常現象,而部分R2穩固型產品的階段綜合回報率爲負,也可能是配置了部分權益資產。另外,淨值波動與估值方法的調整也有關係。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指出,淨值型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產品淨值要能真實反映底層資產價格的變動,階段性上漲或下跌都屬於正常現象,即使是R2或固收類產品也有浮虧的可能。隨着資管新規過渡期即將結束,銀行及理財公司要完善產品的估值方法,儘量採取市價法進行公允價值計量,不管是固收類、混合類還是權益類產品,淨值都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波動。

劉銀平認爲,階段性浮虧的產品整體來看佔比不大。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7~11月期間,理財公司存續產品累計淨值跌破初始淨值的比例爲0.39%,階段性浮虧的產品比例爲1.54%。

數百隻淨值型理財產品單位淨值仍實現增長。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2月9日,有600餘隻淨值型理財產品最新的單位淨值增長率超過1%,其中北京銀行2013年心喜京華遠見第1期TJ01131001、光大理財2021年陽光金18M增利穩健1號、信銀理財2021年中信之樂贏穩健純債半年開、工銀理財2019年工銀理財鑫得利全球輪動收益延續型等近40只產品增幅超過10%。

劉銀平表示,目前理財公司的產品的投資策略依然以固收+爲主,固收資產投資比例依然最高,同時權益類資產配置不斷加碼,在穩定產品淨值的基礎上儘量提升收益,豐富產品體系,以滿足不同類型投資者需求。

投資者認購熱情轉移

隨着銀行理財淨值收益的持續下跌,越來越多的銀行紛紛發文穩定投資者情緒。

桂林銀行近日發文稱,淨值下滑帶來的浮虧,只要產品投資期限未到期,未來淨值也有漲回的可能,只要市場上漲,產品淨值也會隨之上漲;雖然我行理財產品目前大部分採用市值法估值,但產品所投資資產較原來並未發生重大變化,且所投資資產均經過我行風險評估,整體資產風險可控,所以產品淨值相對穩定。

興業理財此前也發文稱,正在積極調整投資策略,力求匹配市場節奏,以期有助於淨值回升。

陳杰也向記者表示,最近一段時間,有不少投資人因購買的穩健收益類產品連續幾個月浮虧情緒很大,有些投資人要求開放贖回,各種渠道投訴也接連不斷。“我們一方面跟客戶講解疏導,另一方面也在調整銷售策略,針對一年內投資期限的客戶,建議購買穩固收益的基金產品,針對流動性要求高的客戶,更多則推薦短期或超短期的理財產品。”

從產品供給端來看,近來超短期理財產品上線更爲集中。中信建投分析指出,近日多家銀行發佈許多最短持有期爲7天或14天的超短期理財,以招銀理財爲例,僅一週內就發佈了兩款“每日開放”的產品與兩款“最低持有期限爲7天/14天”的理財產品,而此舉主要是爲了替代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

中信建投在研報中表示,利用超短期理財產品替代現金管理類產品的需求成爲了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的主流做法,這類產品一方面可以滿足客戶對高流動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符合資管新規對於理財產品向淨值化轉型的要求。預期今年年底到明年銀行將會發行更多超短期理財產品,用於替代與補充現金管理類產品,加速壓降現金管理類理財規模。

超短期理財產品發行提速的同時,權益類產品銷售依然冷清。陳杰透露,淨值型理財產品整體收益一直在下調,一些含權益類資產配置的“固收+”產品出現浮虧,使得最近客戶認購熱情也在持續減退,儘管一些權益類產品收益情況還不錯,但購買熱度並不高。

資深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認爲,截至2021年6月底,權益類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爲843億元,佔產品總規模的0.33%。這一比例自2019年理財登記託管中心開始披露以來,基本上沒有大的變化,這其中既有理財公司的權益研究框架建設纔剛起步的原因,也和大部分客戶對權益投資仍然青睞於傳統的公募和私募權益基金有關。

在周毅欽看來,今年6月末,理財投向權益類資產餘額佔總投資資產比較2019年的7.56%有較大幅度下滑,其中主要還是非上市企業股權類的投資由於資管新規等監管政策原因到期不再續作造成的。

周毅欽指出,實際上理財公司對二級市場股票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赴上市公司調研次數不斷增加,但是銀行理財大量個人投資者的投資偏好仍舊保持過去求穩健的理財習慣,對於二級市場股票所產生的淨值波動甚至是負收益天然厭惡,所以目前理財公司的權益配置還是比較謹慎,一種是以FOF方式對權益投資進行淨值二次平滑,另一種是在個股配置上儘量選擇以大白馬或者國家層面積極倡導的創新、科技、新能源等藍籌股爲主。

不過中信證券最新報告顯示,今年以來銀行理財公司正加大權益型產品的探索,已有7家公司佈局權益型產品,數量達15只;目前,相關產品結構以指數增強、FOF、打新和穩健主題策略爲主,總體風格穩健。2022年權益型理財有望迎來發展機遇期與競爭力塑造期,特色產品體系設計及投研隊伍和投研文化打造或爲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