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公募業績大分化 方正富邦、銀河、東吳基金墊底 來源:中國經營網

本報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

由於A股市場上演了極致分化行情,今年以來,主動權益類基金的業績表現也呈現出兩極分化。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8日,全市場有可比數據的4100多隻主動權益類基金中(未統計封閉式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下同),兩隻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超過100%,另有8只基金年內收益率超過80%;此外,淨值下跌幅度超過20%的基金共有18只,其中,表現最差基金年內收益率爲-30.22%。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部分基金的年內業績之所以相對“突出”,並不能簡單歸因於基礎市場的客觀因素,基金管理人的主動管理能力欠佳或爲主因。例如,一些基金的投資風格飄忽不定,不斷在“押注冷門”與追逐風口之間切換;或是判斷行業走勢時出現失誤,在今年二季度突然切換到醫藥賽道,卻趕上了醫藥板塊的大幅下調。

踏錯節奏、盲目跟風

今年年內,新能源主題基金的表現大幅跑贏消費、醫藥主題基金。截至12月8日,今年以來,有2只基金實現了收益翻倍,業績表現最好的前海開源公用事業的收益率達到118.58%,而方正富邦創新動力C的收益率則爲-30.22%;去年同期,全市場共有15只基金在當年內實現了收益翻倍,表現最好的廣發高端製造A的收益率達到124.73%,而當時表現最弱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的收益率爲-9.76%。

就業績欠佳的基金而言,截至目前,有可比數據的主動權益類基金中,年內收益率爲負的基金佔比約爲四分之一。其中,方正富邦創新動力C、銀河龍頭、東吳雙三角C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分別爲-30.22%、-22.80%和-22.45%,在主動權益類基金中墊底。另外,泰達宏利領先中小盤、國融融銀C等15只基金年內下跌幅度也超過20%。

整體上,導致上述基金業績不佳的原因,主要在於,“一方面,部分基金經理沒有把握好節奏:今年的市場以結構性行情爲主,如果選對了賽道,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同理,選錯了賽道有可能導致滿盤皆輸。當然,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也是決定基金業績的主要因素,‘能力圈’相對單一的基金經理,在今年的市場環境中,不容易獲得較高的收益。”有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

在私募排排網財富管理合夥人榮浩看來,今年基金業績分化的主要原因,一是對國家長遠戰略規劃的理解深度不同;二是對疫情之下機會機遇的把握能力存在差異;三是有賴於管理人是否能夠突破路徑依賴,實現不斷求新。

若具體分析每隻基金的持倉,可以發現,每一隻表現欠佳的基金背後,或多或少都存在選股失誤、踏錯節奏或是盲目跟風的操作。

以東吳雙三角A爲例,從基金持倉來看,2020年末,該基金持有的前三大行業分別是信息技術、工業和可選消費,而現任基金經理在今年1月22日上任後,對基金前十大重倉股進行了調整,截至一季末,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只有一隻個股與去年末的重倉股重合,但行業配置仍然覆蓋了信息技術、可選消費。到了今年二季末,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又全部更換了一遍,且集中持有醫療保健行業,基金換手率高達519.51%;三季末,該基金仍然聚焦醫療保健行業,有3只個股新進成爲重倉股。但三季度期間,申萬醫藥生物指數下跌了13.68%。

再來看方正富邦創新動力,截至今年三季末,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在基金資產淨值中的佔比爲56.77%(基金合計持股佔基金資產淨值的比例爲85.59%),三季度期間,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的平均漲幅爲33.89%,但方正富邦創新C卻在三季度下跌了13.19%。這或許意味着,三季度,該基金並未享受到重倉個股上漲帶來的收益,而是在個股上漲後期才入場。

而銀河龍頭在今年內的調倉動作也比較大,且前十大重倉股佔比較低,未把握住相關個股的行情。今年二季末,銀河龍頭的前十大重倉股中有6只個股來自可選消費或是日常消費;而截至今年三季末,該基金重倉了金融、材料、醫療保健、工業等行業的個股,前十大重倉股在基金資產淨值中的佔比爲39.13%;三季度期間,其前十大重倉股平均漲幅爲3.77%,但基金在三季度期間的收益率卻爲負數。

消費、醫藥“落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內業績表現欠佳的基金中,不乏在2020年業績排名靠前或是由明星基金經理掌舵的基金,且以大消費、醫藥主題基金爲主。

例如,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8日,東方新興成長今年以來的收益率爲-20.30%,該基金在2020年實現了93.42%的收益率,今年二季末,該基金持有的前三大行業分別是日常消費、醫療保健和可選消費;泓德臻遠回報今年以來的收益率爲-16.05%;該基金2020年的收益率爲72.38%。

榮浩向記者分析,深耕某一賽道的基金經理往往是對標的企業和行業做深度研究,因此,他們的換手率偏低,也就意味着持倉比較慎重,除非發生“黑天鵝”事件或者有認知範圍內更好的賽道纔會調換倉位。過去兩年表現不錯但今年表現不好的基金,可能具有一定的路徑依賴;而換擋對他們來說又需要慎重決策。

另有第三方人士表示,部分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由於規模較大,持倉中有較多近年的“抱團股”,這部分股票在今年上半年曆經一波回調後仍處於盤整期,而二季度以來,上漲較快的板塊多出自於中小創以及新興行業龍頭。對於部分明星基金經理而言,一方面可能存在能力圈的問題,享受了過去兩年行業貝塔收益後,但行業輪動後相對業績出現滑落;另一方面是規模過大造成所投標的受限於大中盤股,並有較高的調倉成本,使其難以持續在行業輪動過程中突出出來。

不過,如果將相同行業或相同主題的基金進行對比,可以看到,老牌消費、醫藥基金相對於新成立的同一行業基金,仍然具有一定的業績優勢。也就是說,雖然整體表現不佳,但消費主題或醫藥主題基金內部依舊存在業績分化。“這主要是因爲持倉集中度、倉位、擇時、以及行業內部細分領域的側重等這些差異造成的分化。”榮浩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