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泰證券易主 下海官員李峯改革向何方 來源:中國經營網

本報記者 崔文靜 夏欣 北京報道

近日,中泰證券(600918.SH)發佈公告,擬更換大股東。曾救中泰證券於危難之際的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萊鋼集團”)將退居第三大股東,持股比由46.37%降至15%。棗莊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棗礦集團”)即將取而代之,成爲中泰證券持股32.62%的控股股東。

“如果不換股東,我們可能就成爲央企了。”中泰證券一內部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如今,山東鋼鐵集團併入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武集團”)幾成定局,萊鋼集團隸屬山東鋼鐵集團。

眼下,中泰證券發展正處上升期,大股東的變更,是否意味着其高管層將隨之調整?多位受訪者均告訴記者,董事長李峯原任職單位爲山東省財政廳而非任何股東方,其任職大概率不會受到影響,包括總經理畢玉國在內的多位股東方出身的高管,職務變動可能性更大。

棗礦集團升任大股東

相關轉讓完成後,棗礦集團將以32.62%的持股比取代萊鋼集團成爲中泰證券新任大股東,其一致行動人新汶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新礦集團”)亦將持股3.47%。此外,萊鋼集團持股降至15%,高速投資持股5.32%。其中,棗礦集團和新礦集團同爲山能集團全資子公司。包括中泰證券在內的上述公司實控人均爲山東省國資委。

董事長李峯在近期召開的中泰證券2021年三季度經營工作會議中更是表示,“上半年,公司綜合業務排名爲第14位,較2020年年底提升1位;1~9月份,公司營業收入、利潤總額、淨利潤均實現較大幅度增長。”

在此背景下,中泰證券爲何要更換股東,萊鋼集團又因何交出大股東之位?這要從中泰證券的歷史說起。

2001年5月,齊魯經紀(中泰證券前身)在濟南成立。2004年,萊鋼集團向齊魯經紀增資3億元,齊魯經紀更名爲齊魯證券。

當年,中證協官網每年披露的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僅限前20名,齊魯證券未曾入榜。榜單上,另一家註冊地爲濟南的券商卻顯現身影——天同證券。

僅就2004年相關排名來看,天同證券股票基金交易總金額排名第12,僅次於中信證券和華泰證券;股票主承銷金額排名第17;主承銷家數排名第15。

當年的天同證券,綜合實力遠居齊魯證券之上。但在2004年11月,天同證券因系列問題被接管,鉅虧60億元,嚴重資不抵債。

誰來接手天同證券?作爲山東省頗受注目的金融資產,山東省政府自然希望天同證券能夠交到山東國企的手中。同爲券商的齊魯證券成爲了理想之選。

彼時,齊魯證券註冊資本僅爲8.12億元,要想拿下天同證券,必須大量增資。

哪家國企能夠拿得出錢,又情願投資?

萊鋼集團原本不是第一候選人,但由於更被看好的一家礦企不願大量出資,萊鋼集團接下了這一“任務”。2006年12月,萊鋼集團、建銀投資、濟鋼集團、兗礦集團和新礦集團等5家公司向齊魯證券增資14億元,齊魯證券順利將天同證券收入囊中。

在同年中證協股票基金交易金額排名前20中,齊魯證券首次入榜,位列第14。彼時,如今的券業一哥中信證券尚未進入前十,排名第11,華泰證券亦居第10名。此後,齊魯證券位次略有起伏,但始終保持在前20之列。2007年度證券公司股票、基金、債券和權證交易總金額排名中,齊魯證券位居第16;2008年度證券公司股票基金交易總金額排名,齊魯證券位列第15。

2008年,萊鋼集團等27家單位再度向齊魯證券增資30億元。此後的2015年,齊魯證券更名爲中泰證券,並於同年完成股份改制,且很快啓動IPO,2016年3月22日首次披露招股書。2020年6月3日,中泰證券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2021年初,山東鋼鐵集團併入寶武集團進入實質性階段。寶武集團實控人爲國務院國資委,山東鋼鐵集團實控人爲山東省國資委,萊鋼集團隸屬於山東鋼鐵集團。

知情人士張立偉(化名)告訴記者,寶武集團與山東鋼鐵集團的合併主要針對鋼鐵板塊,作爲證券公司的中泰證券若隨萊鋼集團而一併併入或許並不合適;與此同時,中泰證券系山東省唯一省屬本土券商,將其“留在山東”更符合多方期待。這也意味着,萊鋼集團不宜繼續擔任中泰證券控股股東,資本實力雄厚的棗礦集團成爲了接盤者。

改革初見成效

作爲省屬國企、山東省唯一省級本土券商、山東僅有的兩家本土券商之一,股東方均爲山東省重點企業。可以說,中泰證券天然享有豐富的山東本土資源優勢。

不過,在中泰證券內部人士劉浩(化名)看來,“躺喫資源”的時代早已過去,眼下襬在他們面前的是激烈的市場化競爭。

他告訴記者,中泰證券靠經紀業務起家,以前經紀業務佣金千三千五之時,中泰證券憑藉在山東省內廣設的營業部,的確過了多年舒服日子。但隨着佣金率下降和券商內卷的加劇,尤其是中信證券山東分公司的設立等,他們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不得不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進行全面“革新”。

張立偉曾在中泰證券擔任投行工作,他告訴記者,一定程度上,中泰證券非但沒能最大化利用股東方資源,反倒稍顯劣勢。首先,同許多大型國企一樣,一些山東國企認爲“選擇最好的證券公司有助於規避風險”,把IPO、增發等項目給了頭部券商而非中泰證券。其次,部分與中泰證券股東方存在競爭關係的公司,擔心中泰證券偏袒而另選他家。再者,中泰證券控股股東爲地方國企,當中泰證券一把手皆爲控股股東派出時,其對山東省各地市資源的盤活能力有限。

不過,2020年12月,曾擔任山東省財政廳副廳長的李峯正式接下中泰證券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等職。此前,他還在濰坊、日照等多地擔任政府重要領導。在山東省內資源挖掘上,李峯顯然享有天然優勢。

李峯上任後,大刀闊斧“革新”,在盤活省內資源上,已經取得顯著成效。在中泰證券內部三季度經營工作會議上,李峯總結道:“在省級層面,6月份我們和省工信廳、省新動能基金聯合搞了‘泰山登頂’活動,組成上市培育共同體,共同服務全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與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山東證監局等聯合主辦了多次北交所上市專題培訓,增強了服務中小企業的黏性。在省內重點區域層面,我們5月份在青島,和膠東五市財政局集體簽約,共同服務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在地市層面,到目前公司已經與省內13個地級市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我們還派出了10餘名幹部掛職市地方金融局,設立了濰坊、威海、棗莊等多隻上市基金。在縣域經濟方面,我們與10多家縣級市簽訂了合作協議,取得了積極成效。”

中泰證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上述成績的取得,與李峯上任以來的大改革息息相關。“今年一季度,公司實施了2007年整合天同證券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按照‘務實、高效、精簡’的原則,將53個一級部門整合壓縮爲41個;按照‘以業績論英雄、憑實績用幹部’的用人導向,對75名中層幹部進行了調整,順應了行業發展趨勢,有效調動了廣大幹部職工幹事創業的積極性,激發了經營活力,爲公司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此外,中泰證券深入實施“深耕山東、南布重兵、做強北京”的區域突破戰略,投行業務大調整,在山東、北京、上海、深圳設立四個投行總部,完成了與廈門市政府、西安銀行、陝西盤龍藥業、福建新大陸、北京銀行的戰略合作協議簽署等。

根據Wind統計,中泰證券股權業務在山東市場的佔比由之前的8%提升到32%,債券業務市場佔比達到22%;在長三角、珠三角、北京地區當地市場佔比分別達到3.24%、7.46%、5.6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