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姜菁玲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爲第143個成員。

入世20年間,中國經濟展現出了強勁活力。在擴大服務市場開放方面,中國履行加入WTO的承諾,爲境外服務商提供了包括金融、電信、物流、旅遊、教育等在內的廣泛市場準入機會。

在入世談判所涉及的行業當中,電信業因其在一國家經濟社會以及安全事務中的重要地位,一度成爲拉鋸最爲激烈的一個領域。

根據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復關及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的表述,在1994年的入世談判當中,電信業的開放被設置成一道決不允許退讓的底線。而在2001年,電信業開放有利於發展基本成爲共識後,中國電信市場纔在入世的推動下逐步向世界打開。

由於技術、資金、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的加速流動、迭代,二十年間國內電信市場進一步得到培育。工信部數據顯示,2002年至2020年,中國電信業務收入穩步持續上升。從2002年的4116億元,到2020年的1.36萬億元,增長超過3倍。

由於加入了WTO,以華爲爲代表,中國電信行業許多優秀公司開始更加積極地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並且取得優勢地位。同時,外資進入中國電信業的業務範圍和參與程度不斷擴張,中國電信行業廣闊的市場空間開始成爲一部分外資公司重要的收入來源。

漸進開放

談判當中,我國針對電信市場對外資開放的“入世”承諾主要包括兩部分:其一,逐步允許外資與中國企業共同設立合資公司開展電信業務;其二,允許外資開展基礎電信業務、增值電信業務等電信服務。

承諾開放的增值電信業務有:信息服務業務、存儲轉發類業務、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等三項,外資股權比例不超過50%;移動語音與數據業務方面,允許外資最終在合資企業中佔比49%。

具體時間表是

入世第一年,中國將逐步開放網絡服務(主要是ISP);

入世第四年,允許外資在基礎電信中持股比例由放開初期的25%逐步提高到49%,在尋呼業、數據壓縮轉發等電信增值服務領域,外資持股比例由放開初期的30%逐步提高到50%以內。

入世第五年,逐步取消外資在尋呼機、移動電話進口,以及國內固定網絡電話服務等領域的地域限制,完成開放網絡服務;

入世第六年,有線網及光纜完全放開,中國電信服務業傳統壟斷格局基本打破,形成競爭性市場。

也就是說,電信業開放主要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6年內完成。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一份白皮書指出,截至2010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所有承諾全部履行完畢。

2014年,上海自貿區增值電信業務開放超出中國WTO承諾。在中國對WTO承諾基礎上新增加四個對外開放領域,且部分領域外資比例實現突破。自貿區內這三項業務突破了外資股比50%的比例限制,其中信息服務業務中的應用商店業務、存儲轉發類業務外資股比不設限制,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中的經營類電子商務業務外資股比可以放寬到55%。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佈《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發展態勢》報告,目前我國外商投資經營電信業務主要集中在增值電信業務。自對外開放以來,增值電信業務開放種類呈現擴大之勢,外資股權比例呈放寬之勢。截至2020年6月,獲得批准的外商投資電信企業共266家,其中工業信息化部頒發許可證的213家,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發批覆的53家(上海自貿區內企業)。

其中,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成本、信息服務業務、國內呼叫中心業務、互聯網接入服務業務、互聯網數據中心業務等,外資都有涉及。

在最敏感的基礎電信業務上,中國的開放程度也在逐漸提高。在這塊業務上,過往外資能通過對三大運營商戰略投資的方式參與。最終入世協議書裏規定,國外電信企業不能單獨運營基礎電信業務、移動語音業務和各類增值服務業務,外資要進來就必須挑選一家本土運營商作爲合作伙伴。

2019年,英國電信對外宣佈獲得兩項業務許可——中國全國性IP—VPN許可證和中國全國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許可證。 意味着英國電信可以爲中國企業和普通用戶提供網絡服務和信息服務,直接與其在中國國內的全球客戶簽訂合約,並以人民幣收費。中國電信業的開放程度不斷提高。

另外,除了外資,高速增長的電信市場給民營企業提供了足夠的發展空間,民營資本也不斷湧入,參與電信市場的主體和被允許的業務不斷豐富。

2010年,國務院發佈《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鼓勵民間資本以參股方式進入基礎電信運營市場,支持民間資本開展增值電信業務。

2012年,工信部出臺《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鼓勵民間資本開展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開展接入網和駐地網業務等八大重點領域。其中,移動通信轉售系首次開放,每年收入上萬億的移動市場吸引了大量民間資本關注,其中包括蘇寧、聯想、阿里巴巴、小米等公司。

2014年,工信部又出臺了《關於開放寬帶接入市場的意見(徵求意見稿)》,首批在16個城市試點寬帶業務開放,並許可自建自營、轉售、建設出租等三種業務模式。

截至2016年5月,共有42家民營企業獲得移動轉售試點批文,181家民營企業獲得寬帶接入網試點批文。移動轉售企業共發展約3000萬移動用戶,民營寬帶企業在2015年至今的總投資也已經超過100億元。

奮起直追

入世後,電信行業即將對全球市場開放的消息,曾引來一片“狼來了”的擔憂聲。

二十年前,中國郵電體系還處於政企合一、壟斷經營的狀態,唯一一家允許經營電信基本業務的聯通公司,市場份額也只有不到3%。市場化程度低並且技術實力和服務能力上與一些發達國家運營商相比,有較大的差距。

開放以後,國內電信公司是否能夠承受住外來資本的競爭壓力,進一步市場化後的運營商本身會產生怎樣的變化,未可知。

加入WTO後,爲進一步提高市場化程度,我國推動電信企業經歷了一系列分拆、重組、改制、上市,中國國有電信公司的體制改革發生了重大突破。2002年,原中國電信拆分爲南方的中國電信和北方的中國網通。2008年中國聯通和中國網通合併,從此市場三足鼎立,電信壟斷從一定程度上被打破。

在技術方面,國內企業奮起直追,開始從追隨者向主導者進發。在吸收並發展了2G和3G通訊技術後,中國移動、大唐電信等企業適時推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LTE技術,目前已經入選國際4G候選標準之一,並被超過20個國家的電信運營商所採用,中國在4G時代開始發揮主導力量,中國運營商在4G時代營業收入進入全球前三。

進入5G時代,中國移動等公司開始參與制定相關技術標準,三大運營商5G建設進度按下快進鍵。中國建成全球最大的5G網絡和千兆接入網絡。

通過市場競爭,通信業整體降低了運行成本,提高了運行效率。2021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宣佈,目前,我國已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網絡,5G網絡覆蓋所有地級市,4G基站規模佔全球總量一半以上。較五年前,我國固定寬帶和移動網絡端到端用戶體驗速率增長約7倍,固定寬帶單位帶寬和移動網絡單位流量平均資費降幅超95%。

2021年財富500強排行榜中,中國移動位居第56位;中國電信第126位;中國聯通第260位。網絡技術的快速進步支撐着中國跑步進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孵化了中國領先的移動互聯網產業,讓中國可以在高科技領域挑戰世界第一強國;也將支撐三家運營商,乘着中國社會經濟向數字化全面轉型的時代浪潮,不斷向前、向好發展。

實現雙贏

在通信設備領域,入世二十年,同樣也是一個頑強攀登頂峯的故事。

1994年,任正非提出一個暢想:“10年後,世界通信行業三分天下,華爲將佔一分”。而1995年的數據顯示,當時的華爲在中國電子百強企業中排名只第26位。

華爲決定“走出去”,但困難重重。

2013年以前,全球通信設備市場份額基本集中在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朗訊、北電、摩托羅拉等歐美企業手中。

任正非在一次講話中提到,“當我們計劃國際化的時候,所有肥沃的土地都被西方的公司佔領了。只有那些荒涼的、貧瘠的和未被開發的地方纔是我們擴張的機會。”

不過,依靠贏得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的“價格敏感型客戶”,華爲仍然邁出了第一步。1996年華爲進入了俄羅斯市場,1997年進入拉丁美洲市場,1998年進入非洲市場,2000年進入亞洲市場,截至2005 年,華爲已經擴張到世界各地。

華爲意識到,如果不能掌握專利和核心技術,就無法真正意義上和西方公司展開直接的競爭。所以,在海外擴張之路上,華爲投入大量精力在建立全球研發網絡上。2006年至今,華爲已經與全球14個運營商建立了28個聯合創新中心,成功合作的重要創新課題超過100個以上。

依靠正確的戰略和不斷地技術創新,華爲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不斷上升。2013年,華爲全球銷售收入首次超過了通信設備霸主愛立信,成爲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廠商。

此後,華爲正式從追隨者的角色變成領導者,與其他公司之間的差距不斷拉大。

2001年入世之初,華爲的全球收入不足100億元,而2020年,華爲的全球銷售收入已高達8914億元人民幣,其中海外收入達到3064.6億,二十年內增長了近90倍。

華爲不斷成長的同時,中國電信業廣闊開放的市場空間其實也在不斷吸引和幫助其他外資公司實現業務增長。在全球通信設備巨頭愛立信近年的財報當中,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大中華區的收入已經成爲該公司最強勁的收入來源之一。

愛立信財報顯示,2020年全年,包括中國大陸、日本等地區在內的東北亞地區的銷售額實現了遠超其他地區的強勁增長,銷售總額爲33.3億瑞典克朗,僅次於北美地區,而增長率達到了26%,位居各地區第一,與之相比,歐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區甚至出現了負增長,而北美的年度增長率只有5%,東南亞等地區只有1%。

不過在今年二三季度,由於在中國市場設備集採中失利,愛立信在華銷售額連續下跌,其公司營收迎來整體下滑。

入世二十年,在全球市場環境中,華爲、中興、大唐電信等一批公司通過合作、引進技術等方式不斷壯大自己,積極進入國際市場競爭。

另一方面,由於通信技術變遷所催動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繁榮的互聯網、物聯網應用,中國電信市場在全球市場中的重要性不斷增強。從華爲的銷售構成來看,其2020年約70%的銷售收入來自國內市場。2020年,中國三大運營商的資本開支達到3330億元,接近美國九大有線和無線運營商的總資本支出達到670億美元(約合4266億人民幣)。

二十年過去,曾經在開放時被憂慮重重的中國電信業,抓住了機會,實現了快步發展,在國際市場中重要性不斷增強。從2G到5G,技術的每次的變遷更迭,都打開一場新的市場排位賽,中國電信企業在這場排位賽中,實現了迎頭趕超,向頂峯不斷攀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