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定市开始逐步深入实施古城保护更新项目。西大街作为其核心片区的三大核心之一,也开启了商户搬迁腾退、违规门头整治等一系列行动。引起市民和媒体广泛关注。

新希望:曾被称作“让人叹息”的打卡地

来自网络

作为保定市古城(现属于莲池区)的中轴线,西大街东起莲池大街,西至恒祥大街。长846米,是目前国内保存较好的清末民初特点的建筑画廊,也是保定市留存的为数不多的古建筑街道,素有“中国北方名街”之称。

网络资料图

恒祥大街这头也就是保定古城原西城门,雅称“瞻岳”。这两个字如今被刻在了街头的石牌坊上。遗憾的是,1950年至1955年,古城墙陆续拆除,只留有西南城角至小南门一段城墙作为人民公园(今动物园)北边的天然墙界,这545米如今依然幸存。

西大街以商业建筑为主,兼具衙署、祠堂、民居的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代表着清末民初古建筑文化,更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

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西大街场景。来自网络

多年来,保定市商业中心的逐步转移,西大街业态也悄悄“跑偏”,一度成为电动车、自行车、殡仪用品“售卖一条街”。曾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专程前来“打卡”,却在博客标题里写有“被遗忘”“让人叹息”等形容词。

据资料显示,十几年来,保定市也曾多次对西大街开展过城市规划和集中整治行动,遗憾的是,虽然一次次保住了古建筑,修出了步行街式的街道,却未能解决业态走向的根本问题,拥堵、违建等“顽疾”总是卷土重来。

而近期西大街一系列动作,让保定市民燃起了古城发展的新希望,同时,当街商户也不再彷徨抵触。

新颜值: 让古城从此焕发新活力

今年,保定市宣布开展古城保护更新项目,谋划分步骤、全方位地打造古城新业态。拆、改不再是城市管理者的“单打独斗”,而是保定市建设规划的“首步棋”:城市更新。同时,借助 10月份开展的聚焦城市管理“新颜值”行动的强势推动,西大街的腾退、整治工作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

图:保定市古城保护更新项目主要内容

据悉,11月12日,莲池区组织7个单位开展古城保护核心区集中拆违行动。几天内组织了100多人,对西大街两侧沿街门店及周边小区,35处违章建筑和违规广告实施拆除,拆除面积共计3090平方米。

来自莲池融媒

11月26日开始,莲池区启动西大街段(莲池大街至恒祥大街)古城保护行动。旨在恢复古城原有风貌,对业态进行规范规划腾退修复,同时引进行合古城文化特点的业态,提升古城靓丽形象。行动共涉及电动车、自行车门店68家,殡葬用品店14家。截至12月5日,共清理门头牌匾100余块协助搬运700余车次,搬运电动车15000余台。

来自莲池融媒

同时,莲池区结合聚焦城市管理“新颜值”行动,坚持人民至上理念,针对此次腾退搬运行动积极开展协调工作。听取广大商户意见,制定政策方针,最终将大慈阁农贸市场选定为临时安置点。提供10余辆免费货运车,协助商户尽快将货物运至安置点,切实保障商户的利益,减少损失。

此次这样的西大街,再次吸引了许多商户、游客“回头”打卡。群众的眼睛是敏锐的,他们见证了这些古建筑的“显山露水”,也成为了“新保定”“新颜值”的坚定支持者。

新保定: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展示区

保定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保定古城保护基本原则是,既让古城古味十足,同时又充满现代气息,既让古城“活起来”,又让古城“静下来”。在充分展示古城风貌的同时,多点激活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有思念、有味道、有故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集中展示区。

10月5日,保定市委书记党晓龙,市委副书记、市长闫继红利用国庆假期,冒雨对古城保护利用项目进行调研。党晓龙强调,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古城保护利用项目,激活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时代功能价值,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展示地,让人民群众在增强文化自信中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10月16日,保定市召开古城保护利用项目调度会,全面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研究部署加快推进古城保护利用开发有关事宜。市长闫继红出席会议并讲话。闫继红强调,要以西大街为重点,对古城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进行全面梳理,结合打造“全国博物馆之城”,强化规划设计,做好保护研究。要充分挖掘保定老字号历史文化内涵,合理布局经营业态,不断优化观展体验,早日重现历史文化街区繁华盛景。要延续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真正让“历史文化名城”活起来。

近日,从保定市文发集团获悉,保定市古城保护更新项目总面积约3.94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估算约70亿元。规划范围包括核心片区、府河片区、体育场片区。本项目计划2021年完成战略合作伙伴谈判、规划设计方案评审和节点工程开工建设,2025年完成一期项目全部内容。

相信,西大街的历史也将不断更新,它将成为“新保定”的新示范街,为保定市古城保护树立样板。

编辑:韩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