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國際國內雙循環的重要抓手,也是東城區落實首都功能核心區定位、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使命要求。近幾年,東城區堅持擴大內需與提升國際消費並重,發揮王府井、前門國際消費和展示窗口優勢,培育發展了一批國際產品和服務消費新平臺,引導消費向高品質、內涵化發展。

近幾年,東城區結合自身商業設施完善、文旅體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夜間經濟,策劃舉辦了一系列夜間經濟特色活動,提升夜間消費規模與品質。前門大街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不斷豐富業態,逐步完善夜經濟配套設施,成爲以古都風貌爲主題的“夜京城”地標。

王府井步行街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夜經濟活力。漫步“超級街區”,創意十足的藝術作品配上“可移動街景車”,爲百年金街增添了一份青春活力。

簋街舉辦“不夜節”活動,36家商戶將營業時間延長至次日4時,通過小龍蝦節、啤酒節、網紅直播、小型演出、遊戲互動等環節,強化簋街的夜生活文化屬性。

通過持續推動王府井商圈國際化、時尚化提升,王府井大街的客戶人羣也發生了變化,從以前遊客佔60%,變爲現在本地居民和遊客各佔50%,客單價較2019年也上升了約23%。

前門大街將傳統商業與現代商業有機結合,依託全聚德、便宜坊等老字號品牌優勢,通過傳統手藝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歷代傳承。與此同時,大城小像、杜莎夫人蠟像館等一批優勢品牌相繼亮相前門,吸引了更多年輕人和家庭客戶羣體的到來。

隆福寺加強文化體驗消費的科技化、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成爲京城新晉網紅打卡地。未來,隆福寺將與故宮和王府井組成首都“文化金三角”,以“文化+商業”的模式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東城區還推出南陽共享際、紅橋市場、王府井19號府3處新消費品牌孵化基地。這些孵化基地將利用線上直播、打造高品質場景體驗等多種方式,幫助傳統產業鏈在新消費模式下更快發展。

今年7月,國務院批准北京等五個城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爲貫徹落實國家和北京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部署要求,東城區日前制定印發《東城區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示範區實施方案》,明確了六大任務,提出了12項行動,推動構建“一軸一帶兩核三圈”的全區重點消費空間格局,並部署了前門大柵欄、王府井、東直門、崇外、隆福寺+東四南北大街五大商圈新一輪改造提升工作。

(來源:東城區融媒體中心;編輯:李佳;責編:白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