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的風險在於,“萬一再出現比較大的股價波動,那有可能創業辛辛苦苦奮鬥(帶來的)個人財富一下就清零”。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陳睿雅

2021年開年,市值突破千億的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大訊飛”)發佈公告: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在20億元至26億元之間。公司實際控制人劉慶峯,以及其控制的安徽言知科技有限公司將全盤認購。

這是一個不進則退的時刻,劉慶峯選擇了激流勇進。4月,微軟宣佈以197億美元的巨資收購語音識別巨頭Nuance,較Nuance收盤價溢價超20%,後者被業內稱爲“美版科大訊飛”。

劉慶峯告訴《中國企業家》,當前企業和科學界面臨兩大主題:一是人工智能3.0的紅利將在“十四五”期間進一步兌現,核心技術創新、產品應用等因素將重新決定市場格局;二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關注人工智能腦機接口、更新的人工智能算法以及人機協作模式等。

在這樣的關鍵時期和機遇下,劉慶峯幾乎抵押了自己所有的股票,借了20多億元進行增持。這件事的風險在於,“萬一再出現比較大的股價波動,那有可能創業辛辛苦苦奮鬥(帶來的)個人財富一下就清零”。

但劉慶峯在公司內部鼓勵大家,這是一次彰顯信心的定增,爲了產業夢想的實現,爲了“十四五”關鍵期間的股權結構穩定,“我願意冒這個險”。

據公開信息,包括中科大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在內,劉慶峯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佔比18.56%。截至發稿,科大訊飛市值1245億元。根據2021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科大訊飛歷史上前三季度營收首次突破100億元。

今年,科大訊飛在公司頂層組織架構上也做了相應的人員安排。劉慶峯在今年2月8日辭去公司總裁職務,此前的輪值總裁吳曉如正式成爲科大訊飛總裁。

對此,劉慶峯告訴《中國企業家》,科大訊飛8年前設立輪值總裁制度的目的,就是希望董事長不要兼任總裁,讓總裁負責日常經營,董事長有更多精力思考戰略、長期組織架構、內部機制以及關鍵人才的選拔培養。

今年是科大訊飛創立的第22個年頭。此前,三位聯合創始人吳曉如、胡鬱和陳濤完成6年兩輪輪值。第7年,科大訊飛設立了三大委員會——行業戰略發展委員會、消費者戰略發展委員會、運營管理委員會,幫助輪值總裁以更全面的視角審視公司。劉慶峯認爲,第7年,吳曉如在完成第三次輪值之後,“當獨立總裁的時間已經成熟了”。

全速前進

劉慶峯依然保持一週7天的工作節奏,雖然他已經將自己從公司內部常規經營中剝離出來,每個月的經營分析會、總裁辦公會等由吳曉如來推動。

“今年確實比較忙,原因是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有很多戰略性的佈局要去做。”劉慶峯解釋。除了爲科大訊飛的重大活動站臺,他還要頻繁地拜訪各地領導。

據《中國企業家》不完全統計,從1月到10月,劉慶峯先後到訪貴州省、吉林省、遼寧省、甘肅省、湖北省等地。這也與當下科大訊飛的業務佈局有關。

首先是科大訊飛開放平臺。

此前在1.0階段,科大訊飛開放平臺已向200多萬開發者團隊提供核心技術能力,“相當於二維的戰略”。開放平臺進入2.0階段後,技術要解決重大社會命題,需要更復雜的系統:一方面,“訊飛和行業龍頭加上開發者,這是開放平臺戰略變成三維(戰略)了”;另一方面,將平臺做成“低代碼”甚至“零代碼”的平臺,最終賦能各個行業。劉慶峯稱,隨着與行業龍頭企業戰略合作的深入,“在本地市場上跟政府的戰略合作也加大了”。

第二,科大訊飛在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推出因材施教和疫情防控相關產品。

科大訊飛已經做了17年教育產品。“‘雙減’問題現在是全國各地從省長省委書記、市長市委書記,到教育局,都非常關注的。疫情防控也是這樣,科大訊飛能夠對法定傳染病44種,六大症候羣,呼吸、消化等等症候羣自動判斷、提前預警,這些屬於重大的、急迫的社會問題,而我們訊飛能解決這個問題。”劉慶峯說,“你需要告訴各地的主管部門,時間很緊,好東西要更快地推出去,所以需要更多的對外溝通和高規格高場次的推薦。”

第三,科大訊飛的企業賦能能力。

這是科大訊飛消費者產品從辦公、學習到行業應用的進一步延伸。隨着企業越來越多用到人工智能進行企業數字化轉型,“這些工作也使得我們要有更多的對外交流”。

新的戰略機遇、人工智能開放平臺2.0、企業級市場的快速機遇,加上行業中教育和醫療的重大社會需求,使得科大訊飛今年內部的戰略制定、外部的戰略合作都在加快。

目前,教育、智慧城市、開放平臺及消費者業務是科大訊飛的前三大營收,據2020年報,這三塊業務的營收貢獻比例超80%。劉慶峯表示,下一步,在現有科大訊飛主體業務快速發展的前提下,新增的來源將是醫療和養老。

重新定義邊界

劉慶峯欣賞谷歌,它以搜索引擎爲起點,不斷開拓邊界,成立了自動駕駛公司Waymo、生命科學公司Verily、谷歌風投等,“它有一種真正的內驅力創新,不僅僅是爲了商業的成功”。

或許是受谷歌母公司Alphabet“傘型”架構的啓發,當前,科大訊飛正在通過拆分子公司等方式,賦予重要業務以更大空間。

今年第二季度,科大訊飛發佈公告稱籌劃控股子公司安徽科大訊飛醫療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分拆上市。這意味着,科大訊飛的整體智慧醫療板塊將獨立上市融資。

與消費者事業羣一樣,訊飛醫療成立於2016年。科大訊飛財報顯示,其智慧醫療業務2019年和2020年收入分別爲1.85億元和3億元,2019年智慧醫療業務增速爲145%,2020年增速爲69.25%。

事實上,年初被微軟收購的Nuance,正是醫療業務撐起其50%以上的營收。目前,科大訊飛智慧醫療下含產品電子語音病歷、智醫助理等。

在2017年,科大訊飛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智醫助理”機器人曾以高分通過2017臨牀執業醫師綜合筆試評測。以安徽爲例,劉慶峯稱,在過去一年,“智醫助理”幫助修正了安徽全省97萬基層醫生的首次診斷意見,“減少了大量錯診、漏診”,目前該業務已在全國200多個區縣落地。

劉慶峯告訴《中國企業家》,科大訊飛智慧醫療的目的始終沒變,就是打造每個醫生的人工智能診療助理,每個人的人工智能健康助手。該業務下一步的突破方向,一是積累更多好的病歷,二是爲社區和家庭打造軟硬件一體化、具備“望聞聽切”、現場測試的會診機器人。因此,將智慧醫療整體分拆上市融資,科大訊飛依然對其絕對控股,可以讓其更好地設計激勵機制,引入更多的醫學人才。

除了智慧醫療,科大訊飛也在加大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的佈局。

劉慶峯表示,在當前的形勢下,“沒有軟硬一體化,沒有芯片核心算法的深度融合,沒有外圍的很多應用生態,訊飛自己的發展也會受到很多限制”。

9月27日,科大訊飛發佈公告稱,董事、副總裁胡鬱和陳濤因打造更完整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的需要,向公司董事會申請辭去相關職務。此後,胡鬱、陳濤分別擔任了聆思科技董事長和言知科技副董事長。

劉慶峯於2019年出資成立言知科技,這是一家人工智能應用創新領域投資控股公司,重點孵化培育人工智能方向的創業項目公司。他表示,言知科技的使命就是打造更加豐富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融合多項關鍵技術,幫助科大訊飛實現系統性創新,進而解析和解決重大社會問題。

“芯片是胡鬱的專長,也是他多年的心願。”劉慶峯告訴《中國企業家》。

2020年成立的聆思科技,專注於研發人工智能芯片及解決方案。今年科大訊飛“1024開發者節”上,聆思作爲生態合作伙伴推出了第一代聆思芯片。

在劉慶峯看來,語音的入口級芯片其實是一個通用技術,核心在於語言軟件能否在最小運算空間、最小耗電基礎上實現最好的效果;此外,產業定位是否準確、如何針對芯片的各種應用場景做深度裁減,纔是關鍵,“早一步晚一步並沒有那麼大的差別”。

如何應對未來挑戰?

劉慶峯有很多同學在華爲工作。華爲在產業上取得成功,給一幫年輕人提供了奮鬥的舞臺和機會。這讓他在早年特別欣賞華爲“以奮鬥者爲本的文化”。

1999年,中科大學生劉慶峯在內的6個學生開始行動,組成了18個人的創業團隊。在劉慶峯看來,22年前一起創業的那幫年輕人,堅守、喫苦、有責任感,“老黃牛”精神會更強。如今的年輕人,對於城市、工作崗位、生活的選擇更瀟灑、更自信,“千里馬”精神更充沛。

但這些“千里馬”也有“內卷”、“躺平”的時代困惑。在今年科大訊飛22週年司慶時,劉慶峯在全員內部信上談到了“內卷”的話題。

“我們強調一張一弛,文武持道。希望大家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訊飛的事業是要在長跑中取得勝利的。人工智能改變世界不是一蹴而就的。”此外,他反對在局部單點上沒有價值和創造的內卷。

打造技術創新的策源地,需要凝聚力量,體現公司以奮鬥者爲本的文化。

2021年,科大訊飛發佈的相關股權激勵,再次對業績考覈提出要求。要求爲以2020年營收爲基數,2021年~2023年營收增速分別不低於30%、60%、90%,即2021年~2023年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爲30%、23.08%、18.75%,高於公司2020年股權激勵計劃的業績考覈要求。

劉慶峯表示,目前在內部激勵機制上,大方向是讓員工與公司一起長期成長,讓真正有能力的人有收益。他希望,公司的管理能力、盈利能力不斷提升與加強,“以我們今天的盈利能力和我們的支付能力,還沒有辦法給更多我們特別想引進的優秀人才以匹配的待遇,這也是我們要努力的。”

2021年11月18日,中國正式成立反壟斷局。在過去一年,阿里巴巴美團等巨頭先後遭到反壟斷處罰,資本無序擴張受到嚴厲監管。

對此,劉慶峯也道出了自己的理解,國家唯有強化反壟斷,才能實質性促進共同富裕。平臺經濟的天然屬性是規模經濟和虹吸效應。在資本捲入和加持下,平臺經濟奉行贏者通喫和一家獨大的原則,使壟斷和不正當競爭問題日益凸顯。

但,封閉的帝國註定衰落,唯有生態生生不息。“我們要和生態夥伴定位互補、分利共繁榮。”劉慶峯最後強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