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陽光催收

11月24日,花唄發佈公告稱,將啓動品牌隔離,使其成爲重慶螞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專屬消費信貸品牌,專注於由銀行等金融機構全額出資的中小額消費信貸,服務類型更新爲“信用購”。此舉表明了消費金融行業在規範、理性發展的路上又進一步,同時也預示着2021年年末中國消費金融數字化翻開了新篇章。

2021年以來,隨着蘇銀凱基消費金融、螞蟻消費金融和唯品富邦消費金融3家消費金融公司的開業,消費金融行業從2010年的首批4家試點公司逐漸擴容至30家。據零壹智庫統計,在已開業的30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有21家消費金融公司披露了上半年業績數據。本文將從總資產、營業收入、淨利潤三個指標綜合展現各家的業績質量和結果。

從2010年第一家消費金融公司開業至今,整個消費金融行業已經走過十二年曆程。回首過往,不忘初心,爲了展現我國消費金融行業的最新發展趨勢與經營格局,零壹智庫擬在2022年初發布《消費金融行業發展報告(2021)》,歡迎行業人士共同交流溝通。

一、資產規模PK:招聯消費金融穩居榜首,小米消費金融同比增長超兩倍

從資產規模來看,根據已披露的數據,2021年上半年20家消費金融公司平均總資產規模爲257億元,較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6.7%。

其中,招聯、馬上、興業、中銀、捷信、中郵、杭銀7家消費金融公司高於平均水平,且排名前7的公司總資產規模達3782.8億元,較2020年上半年的3042.7億元增長24.3%,佔20家總資產規模的73.6%。

截至2021年上半年,資產規模最大的招聯消費金融總資產爲1298.4億元,以斷層式優勢穩居榜首,是唯一一家總資產規模突破千億的消費金融公司。位列亞軍和季軍的分別爲馬上消費金融和興業消費金融,總資產分別爲570.2億元、520.7億元。而捷信消費金融和中銀消費金融在經歷業績下滑後,總資產規模排名上跌落至第四名和第五名,其中,捷信消費金融總資產爲377.5億元,較2020年上半年同期的877.82億元縮水57%。

1:2021年上半年消費金融公司總資產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零壹智庫

注:

1、在資產情況方面,披露上半年業績的消費金融公司中,僅華融消費金融未進行披露。

2、在營收情況方面,披露上半年業績的消費金融公司中,捷信、華融、哈銀、尚城、小米、陽光6家消費金融公司未進行披露。

3、在淨利潤方面,披露上半年業績的消費金融公司中,中原、盛銀2家消費金融公司未進行披露。(下同)

從資產的同比增幅來看,截至2021年上半年,在17家可比公司中,蘇寧、捷信和盛銀3家消費金融公司的總資產出現下滑情況,其中蘇寧下滑幅度最大,達69.19%。

在增速較快的消費金融公司中,小米消費金融表現最爲亮眼,在開業一年時間內,實現了210.39%的同比增長。除此以外,以杭銀、哈銀和興業爲代表的多家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資產擴張速度領跑同業。其中,杭銀消費金融資產達271.5億元,較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長56.5%;哈銀消費金融和興業消費金融資產的同比增速也達到了50%左右,分別爲55.51%、49.49%。

2:2021年上半年消費金融公司總資產同比增(減)幅情況(單位:%)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零壹智庫

二.營業收入PK:前五家營收合計佔比超75%,大部分消金公司增速放緩

從營業收入來看,招聯消費金融憑藉着高達73.9億元的領先優勢,排名第一。2021年上半年,15家消費金融公司的平均營業收入爲17.8億元,其中招聯、馬上、興業、中郵和中銀5家消費金融公司在平均規模之上,且前5家營業收入合計佔15家的77.7%。湖北、北銀、晉商、蘇寧消費金融2021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均不足4億元。

3:2021年上半年消費金融公司營業收入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零壹智庫

從營收的同比增幅來看,大部分公司營業收入保持增長態勢,同時增速有所放緩。其中,盛銀、錦程與興業3家消費金融公司的增速均超過了30%。而杭銀、長銀五八消費金融由2020年上半年224.50%、214.79%的同比增速在2021年上半年放緩至14.8%、12.7%,高速發展後增速趨於穩定。

蘇寧、湖北、晉商3家消費金融公司均出現了營業收入下滑的情況,分別同比下降58.1%、38.9%、10.7%。

4:2021年上半年消費金融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減)幅情況(單位:%)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零壹智庫

三.淨利潤PK:總利潤規模超過50.7億元,前五家合計佔比超85%

從淨利潤來看,2021年上半年19家消費金融公司總體淨利潤規模達50.7億元,平均淨利潤爲2.67億元。其中,有5家公司高於平均淨利潤水平,其總利潤爲43.3億元,佔19家淨利潤規模的85.4%。

此外,除未披露淨利潤數據的中原消費金融、盛銀消費金融兩家公司外,19家公司僅陽光消費金融、蘇寧消費金融和小米消費金融3家公司呈現虧損,其他16家消費金融公司全部實現盈利。招聯、興業2家頭部消費金融公司的淨利潤突破10億元,分別達到15.42億元、10.24億元。

5:2021年上半年消費金融公司淨利潤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零壹智庫

從淨利增幅來看,在15家消費金融公司之中,大部分公司實現了淨利潤的增長。其中實現同比增長的有12家,同比下降有3家。中小規模公司淨利潤水平大幅提高,中郵、湖北2家消費金融公司均實現了超過10倍的增長速度,分別同比增長1514.3%和1286.6%。

捷信消費金融在2021年上半年扭虧爲盈,淨利潤從2020年上半年同比減少的93.3%轉變爲315.1%的同比增長。另一方面,蘇寧、晉商、長銀五八3家消費金融公司淨利潤較2020上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6:2021年消費金融公司淨利潤同比增(減)幅情況(單位:%)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零壹智庫

四、監管收緊,行業增速明顯放緩

我國消費金融行業發展至成熟階段,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1)》,截至2020年末,國內消費金融公司資產規模首次突破5000億元,同比增長5.18%;貸款餘額同比增長4.34%。與之相比,2019年的資產規模和貸款餘額同比增速分別是28.67%和30.5%,行業增速明顯放緩。

同時,2021年消費金融行業面臨的監管進一步趨嚴。今年8月,多地監管部門要求轄內消費金融公司將個人貸款利率全面控制在24%以內,並設置了過渡期進行調整,直接導致了消費金融行業的利潤空間被壓縮。

在此之前,針對醫美貸亂象,2021年6月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於規範醫療美容相關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倡議》,要求金融機構不與任何不法醫療美容機構開展合作,不向任何不法醫療美容機構客戶提供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隨着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及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落地,培訓領域貸款的監管力度加強,與應試教育相關的培訓貸也受到了衝擊,業務明顯縮量。

五、小結

整體來看,與去年受疫情衝擊影響相比,2021年上半年消費金融行業業績升溫明顯,多數消費金融公司盈利較上年同期增長,但行業兩極分化明顯,僅5家頭部公司的淨利潤佔比就達到了85%。與此同時,銀行控股系消費金融公司的崛起趨勢更加明顯,相比之下,一些老牌消費金融公司因規模收縮在業績上被後來者趕超。

在總資產、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水平上,招聯消費金融均位列第一,優勢明顯;馬上消費金融在資產規模及營業收入規模上均排名第二;興業消費金融在資產規模及營業收入規模上均排名第三,在淨利潤規模上排名第二;中郵消費金融在淨利規模上排名第三。

在資產增速上,小米消費金融以210.39%的增速位居領先;在營收增速上,盛銀消費金融排名第一,錦程、興業消費金融緊隨其後,三者均超過了30%;在淨利增速上,中郵消費金融以1514.3%的增速位於第一名,湖北消費金融以1286.6%位列第二,二者均實現了同比十倍以上的增長。

目前,在監管趨嚴、利率下行的情況下,消費金融公司的當務之急是在降低成本和息費的同時,橫向拓展業務空間,以此在存量市場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表7:總資產、營業收入、淨利潤及其增速排名前三甲

資料來源:零壹智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