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邵文

“數字經濟≠虛擬經濟,實體經濟離不開數字科技,”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李培根在論述數字經濟與實體產業關係時表示,“軟能力增強硬能力,數字科技賦能實體經濟。”

李培根院士近日於湖北襄陽舉行的“襄十隨神”數字工業創新發展論壇上作出以上表述。李培根院士表示,數字科技影響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數字經濟最重要的還是面向實體產業。工業軟件、數據驅動是實體產業的基本需求,數字化供應鏈對於實體產業很重要,要通過數字技術提升實體產業的硬實力。

“襄十隨神”數字工業創新發展論壇以“數字賦能工業 智造引領未來 協同區域發展”爲主題,旨在搭建數字工業、智能製造技術交流平臺,助力“襄十隨神”製造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襄十隨神”是指襄陽、十堰、隨州、神農架城市羣。“

目前,產業界已經迎來了軟件定義世界(SDX,software defined anything),數據驅動未來的新趨勢。李培根院士表示,回溯到100年前的1900年代,“電”對經濟社會的改變,如今原子世界正與比特世界展開深度交叉融合,形成人類更易洞察的數據世界。

此前,大衆汽車CEO Herbert Diess也表示,在不遠的將來,汽車將成爲一個軟件產品,大衆也將會成爲一家軟件驅動的公司。

事實上,汽車行業已經開始踐行這一理念。李培根院士舉例:自動駕駛及無人駕駛給汽車增加了諸多新的功能,幾乎所有的新功能都是靠軟件“定義”的。汽車中一般都有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電子控制器單元,這是汽車的“行車電腦”;EMS(Engine Mangement System),這是發動機管理系統,主要控制發動機的噴油、點火、扭矩分配等功能;TCU(Transmision Control Unit)自動變速箱控制單元;:博世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用於穩定控制,可以使車輛在各種狀況下保持最佳的穩定性,如在轉向過度或轉向不足的情形下;日產車輛行駛動力學調整VDC(Vehicle Dynamic Control );豐田的車輛穩定控制系統VSC(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

李培根說,此外,汽車中的娛樂、語音控制、汽車與手機的交互、遠程解鎖、輔助駕駛、AR導航、自動泊車、……,背後全是軟件支撐。

軟件定義硬件能力在人機協同下的重型工件高精度裝配中也有應用。李培根舉了三一北京樁機的例子。

三一北京樁機通過手柄控制機器人完成大重量工件的柔性裝配,減少人工作業負荷。機器人的動作感觸(視覺、力覺、觸覺、聽覺等)通過手柄實時反饋,操作者根據反饋實現裝配過程精準控制。機器人自動學習熟練工操作技能。通過記憶人員操作,反覆修正訓練,並識別多次作業的差異,分析最優裝配方式,最終實現機器人自動裝配作業。而且,企業可以通過機器人實現新老員工的技能傳承,先由熟練工訓練機器人,再由機器人訓練新員工,完成經驗技能傳承。

李培根院士還分享了航空軟件定義硬件的一個例子。羅羅公司開始製造世界上最大的航空發動機。UltraFan是羅羅公司“智能發動機”願景的一部分,每個風扇葉片都有一個數字孿生數據模型,可以存儲真實的測試數據,從而使工程師可以預測使用中的性能。UltraFan試驗檯Testbed 80耗資9000萬英鎊,可從10000多個參數中獲取數據,能以每秒200000個樣本的速度檢測出最小振動。

在當天的論壇上,襄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鄧卓海表示,襄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中國汽車工業、軍工企業的聚集地和鄂、豫、陝、渝毗鄰地區技術、人才最密集地區。目前已形成“一大支柱,六大集羣”的發展格局”。高新區堅持把數字賦能作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積極推動工業互聯網,深入推進“企業登雲”,促進工業經濟由“製造”向“智造”轉變,不斷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

西門子集團工業軟件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梁乃明表示,作爲工業4.0和智能製造的世界領軍企業,西門子是全球最大的工業軟件公司,憑藉在工業領域170餘年的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幫助全球各種規模企業實施業務轉型,同時開發了創新產品和服務。在德中兩國政府“工業4.0”國際合作的大背景下,湖北省政府在《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湖北省實施方案(2019-2021年)》、《中國製造2025湖北行動綱要》等省級戰略政策多次提出要順應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支持傳統產業及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與升級,實現襄陽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襄陽智能製造發展。

襄陽數字工業創新中心則在主論壇上正式揭牌。該中心由襄陽高新區與西門子和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共同建設。作爲襄陽市重要項目之一,襄陽數字工業創新中心積極響應“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通過新型研發機構的運營模式,引入全球最新的數字化創新產品與解決方案,匯聚專家院士資源、行業知識與專業業務實踐,結合襄陽在產業、人才等方面的優勢資源,支持“襄十隨神”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更好的服務漢江流域製造業,助力漢江流域智能製造健康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