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五大關鍵詞!盤點2021稅收熱點事件

作者:陳益刊   

  從頻上熱搜的明星、網紅查稅,到牽動不少人的房地產稅試點將啓,再到萬億級減稅降費政策落地,不少稅收熱點事件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備受關注。

回顧即將過去的2021年,“稅”是繞不過去的一個熱點字眼。

今年中央發文進一步深化稅收徵管制度改革,全球稅改也動作頻頻,稅收已成爲國家治理乃至全球治理的一個重要抓手。

此外,從頻上熱搜的明星、網紅查稅,到牽動不少人的房地產稅試點將啓,再到萬億級減稅降費政策落地,不少稅收熱點事件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備受關注。

稅收徵管改革深化

稅務部門直接服務幾千萬企業納稅人、數億自然人納稅人和十億多繳費人,稅收徵管十分關鍵。

今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稅收徵管改革的意見》,對深化稅收徵管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表示,這將推動稅收徵管迎來繼2015年國稅地稅“合作”、2018年國稅地稅“合併”之後的第三次變革,其特徵可概括爲“合成”,即建成以稅收大數據爲驅動力的具有高集成功能、高安全性能、高應用效能的智慧稅務,實現稅收徵管業務流程、制度規範、信息技術、數據要素、崗責體系的一體化融合升級,推動稅收更好服務國家治理現代化。

減稅降費將再破萬億

對億萬市場主體來說,他們最關心的是減稅減費,這不僅意味着企業能拿到真金白銀,有時甚至關係着企業存亡。

前些年的鉅額減稅降費對地方財政造成一定衝擊,中國狹義上的宏觀稅負已經在全球處於低水平,因此“十四五”時期中央明確保持宏觀稅負總體穩定,這意味着一般情況下不會再出現動輒2萬億元以上的大規模減稅降費。

但今年減稅降費規模卻超出市場預期,這跟下半年以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家微調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有關。根據稅務總局數據,僅前三季度新增減稅降費就達到9101億元。接受第一財經採訪的專家普遍預計,全年減稅降費將超過1萬億元元,這遠高於年初官方預計的7000多億元規模。

當然今年減稅降費針對性強,減稅目標羣體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製造業等。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明年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而且重點支持對象仍是中小微企業、個體戶、製造業等。

不難預計,明年減稅降費依然是社會關注一大熱點。

房地產稅試點將啓

早在2013年中央就提出開展房地產稅立法,由於房地產稅將對個人住房徵稅,一舉一動總是受到老百姓關注。

10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區開展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這意味着房地產稅將率先在部分地方開展試點,邁出開徵第一步。

目前,財政部、稅務總局正在起草房地產稅試點辦法(草案),老百姓關心的房地產稅稅率、減免稅優惠等將在這一辦法中揭曉。試點城市將根據這一辦法,制定當地具體實施細則。

多位專家告訴第一財經,房地產稅試點情況,將爲房地產稅立法提供經驗,更好地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工作。房地產稅還可以引導住房合理消費和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真正落實“房住不炒”目標。

明星、網紅查稅風波

如果說今年哪件稅收事件最受老百姓關注,稅務部門對明星網紅查稅必屬其一。

一些高收入者通過“五花八門”的手法偷逃稅,引起社會不滿,在文化娛樂行業中這一問題相對突出。對此稅務部門加強文娛領域從業人員稅收管理,明星、網紅查稅、補稅成關鍵詞。

近期的一個典型案例,就是杭州市稅務局披露的網紅雪梨(原名朱宸慧)和林珊珊偷逃稅案例,兩人的偷逃稅手法是將從有關企業獲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綜合所得收入,轉換爲個人獨資企業的經營所得,從而實現偷逃稅款。

根據稅務部門公開信息,雪梨因此被判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並擬處1倍罰款共計6555.31萬元。在天價罰單下,年底迎來一波明星、網紅補稅潮。

明星、網紅查稅事件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即高收入者稅費徵管在不斷加強。稅務總局也公開表態,將持續加強對高風險行業和個人的稅收監管,嚴厲打擊隱瞞高收入未如實申報納稅等各類涉稅違法犯罪行爲,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全球稅改啓動

近些年不僅國內稅改動作頻頻,全球稅制改革也箭在弦上。

數字經濟時代,包括跨國科技巨頭等偷逃稅愈演愈烈,傳統的國際稅制亟待改革。爲了加強國際稅收合作,打擊跨國企業逃避稅,包括中國在內的136個國家和地區就國際稅收制度重大改革達成共識,這一共識體現在經合組織(OECD)發佈的《關於應對經濟數字化稅收挑戰雙支柱方案的聲明》(下稱《聲明》)中,因此全球稅改方案也被稱爲“雙支柱”方案,該方案已經獲得G20羅馬峯會覈准。

《聲明》中支柱一的核心內容,是突破現行國際稅收規則中關於物理存在的限制條件,向市場國重新分配大型跨國企業的利潤和徵稅權,以確保相關跨國企業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更加公平地承擔全球納稅義務。

OECD測算,支柱一預計影響全球規模最大且最具營利性的約100家跨國企業集團,每年將超過1250億美元的利潤重新分配給市場國。

《聲明》中支柱二的核心內容,通過建立全球最低稅制度,打擊跨國企業逃避稅,併爲企業所得稅稅率競爭劃定15%底線。

據OECD測算,全球最低稅稅率爲15%,預計每年在全球範圍內增加1500億美元的企業所得稅收入。

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新國際稅收規則適應了人類經濟活動方式的新變化,有利於緩解跨國公司的跨境所得稅在國與國之間分配不平衡的問題,有利於遏制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有利於維護各國人民利益,對於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上述《聲明》所附實施計劃表示,雙支柱方案擬在2022年推進立法,2023年生效執行。

除此之外,今年還有不少稅收熱點事件頗受關注。比如,今年契稅法實施後,買房契稅優惠政策繼續執行;印花稅法獲通過,炒股交稅優惠政策也延續;國務院正推動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以降低家庭育兒成本;國家明確稅務部門徵管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等,土地收入徵管將更加規範高效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