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員 田中全 

2020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決定自2021年1月起,開展爲期一年的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一年期限將至,不少網站和App初步完成適老化改造,取得階段性成效。

但同時必須看到,面對老年人的“數字鴻溝”,我國目前的App適老化改造工作仍嫌不足,甚至出現一些新問題:部分企業推出的適老版App缺乏誠信、暗藏套路,廣告植入別出花樣;部分設置過於敷衍;操作難度不減反增……一些互聯網企業推出的App適老化改造成了迫於政策壓力的敷衍之作,最終適老變成坑老。

——廣告植入套路繁多。部分App在進行適老化改造後,廣告投入依然嚴重。一些改造後的適老版App雖然簡化了界面,但簡化不了“牛皮癬廣告”,仍能見到廣告內容和誘導類按鍵。特別是在新聞、視頻等信息流中,有的適老版App每隔幾條內容便會出現一條廣告,用戶點擊即會跳轉到另一頁面,存在欺騙誤導用戶下載、違規處理個人信息、網絡詐騙等行爲。

——界面設置徒有其表。適老化改造,關鍵要素之一是調整字體,解決老年人羣體因視力退化影響閱讀的問題。然而,部分App首頁字體經過調整後適宜老年人閱讀,但點進二級界面後,界面的佈置、字體與正常版一樣。此外,老年人羣體更傾向說方言,但部分App缺乏方言語音識別功能,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成本,增加了老年人羣體使用社交軟件交流的難度。

——操作難度不減反增。老年羣體記憶力衰退,適老版App減少非必要操作方可提供便捷。然而,部分適老版App的具體操作依然與原版一樣,步驟不減,操作要求繁多,導致老年人望而卻步。甚至有適老版App打着適老的幌子,在原有操作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無實際效果的操作步驟。

科技進步理應普惠大衆,老年人“觸網”不應“落單”。做好App適老化改造,幫助老年人適應數字化生存方式,是社會尊老敬老的體現,也是互聯網企業應盡的社會義務。目前,部分App適老化改造之所以停留在表面,主要原因在於相關公司難以從中獲利,部分企業動力不足。

對此,企業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擺正利益關係。對產品適老化的改造,企業應視其爲產品完善的必要之舉。企業應以社會意見爲導向,用產品技術解決社會問題,而不是以單純的商業利益爲導向進行產品開發。

App適老化改造中出現的停滯現象和新生亂象,亟須引起監管部門重視。監管部門可以設置黑名單制度,對打着適老化改造幌子牟利的App進行處罰。此外,有關部門還可開辦適老版App培訓班,組織社區服務人員、志願服務組織、老年大學等社會力量,幫助老年羣體更快適應各種成熟優良的適老版App。

來源:《半月談》2021年第23期 原標題《適老版App,敷衍之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