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漢文帝霸陵被發現,可能揭開哪些歷史謎底?|沸騰

▲江村大墓1號發掘點(2019年5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圖/新華社

12月14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線上會議,聚焦甘肅、河南、陝西三個重要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會上公佈了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爲漢文帝霸陵。隨後,“漢文帝霸陵被發現”的話題便開始登上社交媒體熱搜。

其實,白鹿原江村大墓的考古發掘早已開始。2017年,根據漢文帝霸陵保護工作的需要,陝西省的考古工作人員即對位於霸陵區域的江村大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江村大墓因2001年被盜的西漢黑陶俑進入學界視野。那麼,這一次確認江村大墓爲漢文帝霸陵可能會揭開哪些歷史的謎底呢?

可能完善漢文帝的帝王形象

漢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比較賢明的君王,史學家對其的褒揚遠遠多於批評。然而,文帝繼承帝位是否合理合法卻頗多疑點。

高祖駕崩之後,惠帝即位;惠帝駕崩之後,少帝即位。但少帝之後,並非是少帝的兒子即位,而是少帝的叔叔代王劉恆(即後來的漢文帝)即位,這其中大有玄機。

少帝是呂后的親孫子,是呂產、呂澤的親外甥,從政治立場來說是屬於呂黨。諸呂之亂被消滅後,以周勃、陳平爲首的功臣集團害怕少帝長大之後爲呂氏翻案,便污衊少帝非惠帝子。呂思勉先生就曾指出:少帝不是劉氏子,是誅滅呂氏後臨時所說的。因爲,只有說他非劉氏子,才能完全否定他繼承皇位的合法性。

就算要廢黜少帝,按照中國古代“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原則,高祖劉邦的親弟弟楚元王劉交、劉邦的嫡長孫齊王劉襄都可以繼承皇位,尤其是齊王劉襄,在平定“諸呂之亂”中建有大功,最有資格承繼大統。再退一步看,當時淮南王劉長與代王劉恆都是庶出,爲什麼是劉恆最後繼承了皇位呢?

代王劉恆最終能夠即位,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代王的實力最弱小,舅舅薄昭“謹良”,不會成爲第二個“諸呂”。如果代王入主未央宮,那麼,以代王爲首的權力集團是沒有實力與功臣集團爭權的,因此,代王最終爲功臣集團所看中,成爲大漢天子。可以看出,劉恆之所以能夠即位,是西漢王朝各種政治勢力博弈之後的結果。

從確定的霸陵位置來看,文帝並沒有入葬咸陽原祖陵區,沒有選擇葬在父親劉邦的身邊,而且將墓葬建在方便出入的大道旁,似乎有遠眺代國之意,由此是否可以窺見其心境:一來是對父親劉邦感情淡薄,二來是對代國有眷念之情,也似乎是對外表明自己是以代國的王直接繼承大統的,本不是太子。

漢文帝是否薄葬之謎

史書記載,文帝節省民力,重視民生,即位以來,秉持“躬行節儉”的作風,史載“宮室苑囿狗馬車騎服御無所增益”,日常生活,極爲簡樸,史載其“常衣綈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幃帳不得文繡,以示敦樸,爲天下先”。儉樸,這是歷來史學家對漢文帝的印象,也是對其稱道之處。

漢文帝不僅生前節儉,死後同樣力行節儉。《史記·孝文本紀》記載,漢文帝“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爲飾,不治墳,欲爲省,毋煩民。”漢文帝的遺詔也說“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明確表明在其死後,不可大興土木,更改霸陵山川。

霸陵薄葬,在喪葬史上傳爲千古佳話,也成爲帝王節儉的典範。不過,對於霸陵是否真的堅持了薄葬原則,例如其中是否確實只是以陶器隨葬,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

兩漢之際,赤眉軍入關中,曾經有發掘漢帝諸陵,取其寶貨的行爲。據說只有霸陵和杜陵得以保全,就是因其薄葬。可是,《晉書》又明確記載,西晉末年霸陵和杜陵遭到盜掘,而盜墓者“多獲珍寶”。清代學者黃汝成便認爲霸陵曾經三次被盜掘。顧炎武則指出:“蓋自春秋列國以來,厚葬之俗,雖以孝文之明達儉約,且猶不能盡除,而史策所書未必皆爲實錄也。”根據後來霸陵也曾經出土珍寶之器的傳說,有人甚至疑心漢文帝霸陵薄葬只是一種政治宣傳。

現在,隨着霸陵的發現以及墓中隨葬品的出土,我們或可通過其等級和數量,確定文帝是否薄葬,以瞭解其爲政爲人。另外,考古界對霸陵的墓葬形制也有爭論,一種觀點認爲其爲崖墓,另一種觀點認爲其爲豎穴土(石)壙墓。這些謎團或許也可以在霸陵的發掘中找到答案。

文帝之母薄氏如何安葬之謎

文帝之母薄氏,先是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王之一的西魏王曹豹的寵妃,曹豹被曹參打敗以後,劉邦“見薄姬有色,詔內後宮”。劉邦駕崩之後,呂后虐殺了戚夫人以及劉邦生前所寵愛的妃子。但薄姬卻倖免於難,劉恆母子皆得以保全。這一方面是由於薄姬不受寵,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她不爭寵,懂得明哲保身。

文帝即位後,薄氏被尊爲皇太后。當時,劉邦已葬長陵。古代有“夫妻一體”“生死相恤,墳墓相從”的觀念和葬俗,西漢也有嬪妃祔葬帝陵的制度性規定,更何況劉邦嬪妃已有戚夫人、傅夫人等陪葬長陵。因此,按常理,薄氏應該入葬長陵。

然而,呂后此前已作爲正妻與高祖合葬,長陵不可能出現兩座皇后陵墓,薄氏欲葬長陵,只能以嬪妃的身份祔葬。這樣,其墓葬規制將大大降低。這明顯貶低了已被尊爲皇太后的薄氏。不說別的,僅從情感上來講,文帝都是絕對不能接受的。更何況,這不僅關乎薄氏本人的終極地位問題,甚至會影響到文帝承繼漢室的正當合法性。

文帝霸陵離開咸陽原祖陵區,另擇新址。其母薄氏則以“近孝文皇帝霸陵”爲由,順理成章在霸陵附近以皇太后之禮營建陵墓。於是,薄氏喪葬禮儀問題迎刃而解。從確定的霸陵位置江村大墓來看,和之前的霸陵位置鳳凰嘴相比,霸陵與薄氏的南陵非常近,可見文帝與其母的感情。

總之,隨着霸陵的確定和出土文物的面世,我們對西漢中晚期帝王陵墓制度當有更深刻的認識,對西漢初期的政治和歷史也當有更確切的瞭解和體認。

特約撰稿人 | 趙清源(媒體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