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家文章:全球危機須各國協調一致應對

參考消息網12月17日報道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12月14日發表題爲《惡性危機》的文章,作者系英國《經濟學人》週刊前主編、全球大流行病後政策委員會主任比爾·埃莫特。文章指出,全球不僅陷入一場危機,而是四場危機。全文摘編如下:

在當前情況下,全球治理肯定會令人失望。

在一份新的報告《我們的全球狀況》中,我和我在全球大流行病後政策委員會的同事們將這些困難歸因於一個事實,即我們不僅陷入一場危機,而是四場危機。唯一的出路是承認全球公共衛生、氣候變化、公衆信任度以及地緣政治不穩定這四者之間的聯繫。這些問題是相互關聯的。將它們分割開來是行不通的。

環境壓力增加了人畜共患疾病傳播給人類併成爲流行病的可能性。然後,大流行病帶來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壓力會助長破壞社會團結的態度和行爲,使政府更難獲得公衆對強有力脫碳措施的支持。在某些國家和政治體系中,2008年金融危機的遺留問題和社交媒體的發展削弱了民衆對體制的信任和專業知識的權威性,大大提高了應對新危機的難度。

這種說法尤其適用於美國,因爲很多人期待美國的領導。信任危機在美國國內和世界舞臺上都削弱了美國,導致西方與中國的關係不斷惡化。按照反饋迴路的邏輯,大流行病和氣候變化引發的緊張局勢是世界上最嚴重的地緣政治危機的原因之一。然而,如果美國和中國既不接觸也不相互理解,無論是在抗擊疫情還是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都無法取得實質性進展。

同樣的問題在未能向較貧窮國家提供足夠的疫苗方面也很明顯,南部非洲出現奧密克戎新變異毒株後突出了這一現實。根據全球大流行病後政策委員會的疫苗接種分析報告,到2022年3月至5月,亞洲、歐洲和美國將有80%的人口接種疫苗,而大多數非洲國家要到2025年中期纔會達到這個比例。

鑑於中美兩國無可匹敵的資金和後勤資源,兩國合作可以彌合這一差距。遺憾的是,這種合作短期內不可能達成。

這是一幅黯淡的圖景,它預示的不是迫在眉睫的災難,而是持續的失望和脆弱性。面對這種局面,我們必須根據四項關鍵原則制定新的戰略。

第一個原則(也是最緊迫的任務)是讓所有人口接種疫苗,這樣我們就能加快從大流行病向更容易管理的地方性公共衛生問題轉變。無論是單獨行動還是集體行動,所有國家都必須把向非洲和其他落後地區提供疫苗作爲重中之重,並投入更多資源——醫療、財政、後勤和行政資源——支持疫苗接種計劃。消除由大流行病驅動的不確定性,可能也是建立信任和讓公衆支持長期氣候措施和其他雖然必要但代價高昂的“重建更好未來”政策的最可靠途徑。

第二個(也是更長期的)原則是承認美中對抗在全球事務中發揮着核心作用。這種對抗以及這兩個國家持續的重要性都不會因爲有人不喜歡而消失。因此,最緊迫的任務是確定一個議程並建立一個機制,以便這兩個超級大國就全球挑戰進行磋商和協作,即便它們同時在其他領域展開競爭。

第三個原則是,西方的信任和合法性危機需要得到更嚴肅的對待。西方國家在極端主義政治面前越來越脆弱,這不僅對這些國家構成威脅,也對全球穩定與安全構成威脅。在這方面,管理社交媒體,使這些平臺更負責任;通過新的參與形式重新恢復公民的責任感;擴大投資,以確保更平等的待遇和機會。

第四個原則比較務實。就像疫苗一樣,各國不能坐等適當的全球治理來提供解決方案。繼公私夥伴關係在創紀錄的時間內成功提供安全和高效的疫苗之後,要應對今天這些相互關聯的危機,需要有意願的各方聯合起來解決這些共同面對、不分國界的問題。

克服相互關聯的危機需要相互關聯、協調一致的應對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