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冠華 系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安全倉儲與科技司司長

實踐證明,應用科技創新成果,能夠有效減少糧食損失,爲深入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糧食“產購儲加銷”協同保障提供有力支撐。不久前,中辦國辦印發《糧食節約行動方案》,明確了減少糧食損失浪費的任務,更需要科技創新支撐將節糧減損工作引向深入。

科技創新降低糧食儲運損失

“四合一”新技術成爲國有糧食儲備企業倉房標配。在廣大糧食科技工作者多年努力下,以機械通風、穀物冷卻、環流燻蒸、糧情測控爲主的“四合一”新技術有效降低了糧食儲備過程中的損失,並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目前已廣泛應用於糧食儲備倉房。

低氧儲糧技術保障糧食質量穩定。“十五”期間,我國開展了二氧化碳儲藏技術應用及倉庫改造示範。“十一五”期間開發推廣了更加經濟的氮氣儲糧技術,並在國家糧食儲備庫廣泛應用。目前二氧化碳儲糧技術、氮氣儲糧技術、氮氣和二氧化碳局部處理技術、局部通風技術日臻成熟,並廣泛應用於我國糧食儲備倉庫。通過科學管理,國有大型糧庫能夠將儲糧週期內糧食綜合損耗率降至1%以內。

新技術成果爲糧食運輸環節降耗提供支撐。開發應用鐵水聯運接卸技術、糧食鐵路運輸專用車皮和專用散糧車、液壓糧車卸車裝置,新建火車卸糧接收系統、卸車平臺、散糧自動秤、除塵系統、糧食作業罩棚等,推廣淺圓倉智能進倉布糧裝置和機械化出倉裝置、“北糧南運”高水分糧食品質監測控制技術,有效減少運輸環節的糧食損耗。

技術創新進一步夯實糧食儲藏減損基礎。“十二五”以來,糧食科研機構聚焦糧堆溫、溼、熱變化規律,創新應用了橫向通風技術、惰性粉氣溶膠處置等儲糧“四合一”升級新技術,在進一步減少糧食損失的同時,與高效糧食物流進行技術銜接。地源熱泵、水源熱泵等技術已應用於控溫儲糧,爲糧食安全儲藏提供有力保障。倉房隔熱材料、防護工藝、密封材料,以及新型糧倉頂棚設計等,爲延緩儲糧質量劣變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手段。氣體傳感器、高清攝像設備、專用害蟲傳感器,爲減少糧食損失提供了信息化支持。

科技創新支撐適度加工減少糧食損耗

針對糧食加工過精過細問題,國家科技計劃圍繞大宗面製品、米制品和油料適度加工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及示範,突破綠色加工、適度精煉技術、高附加值製造技術以及質量安全控制等多項關鍵技術,助力解決我國糧油過度加工導致的營養素流失、蛋白質功能損傷等問題。

一是大宗米制品適度加工研究。主要研發適度加工及製品營養性、關鍵新技術成套裝備、分類評價方法,建立適度加工品質評價及在線控制指標、方法體系及技術標準。開發全穀物糙米及米制食品的穩定化、營養保全及食用品質改良加工新技術與成套裝備。創制糙米米粉(線)、營養大米、專用米等加工關鍵技術和自動化、連續化生產成套設備,以及稻米加工副產物的食品化利用成套新技術裝備與新模式。

二是大宗面製品適度加工研究。建立面食適度加工控制體系,開發了全麥粉穩定化、營養保全及食用品質改良加工新技術與裝備,構建全穀物食品加工品質評價指標與方法體系。研發半乾麪條、營養掛麪、早餐穀物製品加工關鍵技術和生產設備,推進加工副產物的食品化利用新技術與新模式創新。

三是大宗油料適度加工研究。以大豆菜籽花生等大宗油料爲主要研究對象,系統研究原料精選與穩定化、新型溶劑浸出、酶法生物制油、酶法脫膠脫酸、混合油精煉、工業分子蒸餾精煉、高功能性增值產品綠色製造等精準化、穩態化關鍵技術與大型智能化裝備。

四是加工副產物技術研究。開發油脂加工副產物綠色多元化利用集成模式,爲提高糧食利用效率開闢了新途徑,米糠、豆粕、大豆蛋白、大米蛋白利用率進一步提高,澱粉糖、氨基酸、檸檬酸、無水葡萄糖以及生物基材料等技術開發和應用,爲糧食合理利用提供瞭解決方案。

深入開展科技創新,爲節糧減損提供有力支撐

節糧減損是個系統工程,涉及糧食流通各個環節,需要全鏈條佈局,圍繞優糧優產、優糧優購、優糧優儲、優糧優加、優糧優銷“五優聯動”,推進糧食“產購儲加銷”全鏈條協同發力,以科技創新成果應用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服務糧食流通減損技術需求。圍繞糧食收購、儲藏、物流、加工、綜合利用等環節的減損技術需求,聚焦關鍵環節,持續加強儲糧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倉型的研發試驗和適用性研究,開發農戶安全儲糧新技術和新裝具,積極開發低溫儲糧技術和儲糧新藥劑。持續推進多參數、多功能糧情測控系統技術研究,強化糧倉氣密和保溫隔熱等關鍵技術應用,積極推廣糧庫倉頂太陽能光伏板、新型輻射製冷材料,推進糧食清理技術和綠色環保烘乾技術研究。推廣糧食物流多式聯運技術,探索糧食物流追溯技術應用。推廣糧油適度加工技術和裝備。積極開展糧油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和高值利用技術研究,挖掘米糠、麩皮、玉米芯等糧油加工副產物生產有機原料的潛力。

二是服務糧食減損標準制修訂。以科技創新支撐構建節糧減損標準體系,將節糧減損理念融入標準。積極開展糧食儲藏、物流、加工等領域節糧減損標準涉及的技術研究開發,爲相關標準制修訂提供可靠數據支持。在節糧減損技術研究中,增加標準成果考覈指標,促進技術成果轉化爲應用標準。通過宣傳引導,促進糧食流通主體應用節糧減損技術標準,推進糧食產業向綠色、高效、節約方面邁進。

三是服務人民營養健康需要。更好適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營養健康糧油產品,不僅是落實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減少糧食損失浪費的重要措施。在加強糧食生產、儲備、流通能力和節糧減損能力建設的同時,更需要深入開展營養健康技術研發。通過加強營養健康糧油生產技術研究開發,爲人民提供營養可口的糧油產品,不斷滿足人民健康消費需求。積極開展愛糧節糧和營養健康宣傳教育,大力傳播節糧減損和科學消費的理念,積極營造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良好氛圍。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