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薩勒尼塔納0-5國米:新戰術淺嘗輒止,練反擊兩種方式

意甲聯賽第18輪,國際米蘭客場挑戰薩勒尼塔納。上半場,佩裏西奇和鄧弗里斯建功,下半場,桑切斯、勞塔羅和加利亞爾迪尼進球,藍黑軍團客場5-0大勝。國米取得聯賽六連勝以及連續五場零封,在積分榜上繼續領跑。

0-5

雙方實力差距較大,國米贏得非常輕鬆,但也起到了演練進攻套路的目的。

【首發陣容】

由於對手實力不強,小因扎吉繼續輪換陣容。防線鐵人什克終於得到輪休,丹布首發出場;鋒線上,上輪休息一整場的哲科回到首發,搭檔桑切斯,而勞塔羅替補待命。

小因扎吉的輪換,並不像我們玩遊戲時,遇到弱隊直接派上11個替補,板凳上全坐預備隊小將,直接給主力放假休息,而是每場比賽輪換2-3名球員,幾場比賽下來,讓絕大部分人都得到輪休,加上每場都用滿5個換人名額,合理分配球員的體能和出場時間。

踢完18輪之後,除了門將漢達,只有B羅首發了18場,但只有11次踢滿全場;首發16次以上,出場時間超過1200分鐘的還有什克、巴雷拉、佩奇和巴斯托尼四人;哲科、恰爾汗、德弗賴、勞塔羅四人的出場時間超過1000分鐘,以上10人都是絕對主力。右翼衛達米安出場12次933分鐘,鄧弗里斯出場15次739分鐘,算是分享一個位置。其他出場較多的替補還有迪馬爾科17場、科雷亞12場、桑切斯、比達爾、貝西諾都是11場、佳麗9場、丹布7場、森西8場。

放眼整個意甲,B羅也只排在出場時間第17,什克24,巴雷拉39,佩奇66,巴斯69,這還是在國米多踢一輪的情況下,等本輪剩下的比賽全部踢完,國米球員的排名還要大幅下降,預計B羅將降到30名以後,什克40名以後,巴雷拉60名以後,佩奇和巴斯更是掉到90名左右。意甲20個隊,平均每隊有4-5名球員的出場時間要超過佩奇和巴斯,說明國米主力球員的體能消耗已經至少降到了意甲球隊的平均水平,小因扎吉已經在國米打造出了非常合理有效的輪換機制,在密集的賽程中最大限度的讓球員得到休息。

首發及評分

薩勒尼塔納,上次踢意甲已經是98-99賽季的事情了,加圖索、迪瓦約、迪米凱萊以及國米名宿弗雷西都曾在這裏留下印跡。

上賽季薩勒尼塔納獲得意乙亞軍升級,但夏窗並沒有什麼大動作,免籤裏貝里和奧比,從降級的克羅託內租借了上賽季意甲打進20球的前鋒恩萬科沃,最大的一筆交易就是200萬從帕爾馬買了後衛加格里奧洛。

本賽季薩勒尼塔納僅勝2場,排名倒數第一,進球最少、丟球最多,近期四連敗八輪不勝,看起來降級已經不可避免。

薩勒尼塔納隊內也有不少國米元素,主力門將貝萊克、主力中場奧比、主力前鋒博納佐利都是國米青訓出品,還有20歲的替補前鋒韋爾加尼。其中本賽季頭號射手打入5球的博納佐利本場因傷缺陣,而貝萊克上輪被佛羅倫薩灌了四球之後剛剛丟掉主力位置。

【小因扎吉的新嘗試】

最近幾場比賽,小因扎吉在進攻端都排出了WW陣型,收到了不錯的效果,但本場比賽,由於壓力不大,小因扎吉又嘗試一種新的進攻套路。

B羅左中衛

之前的WW陣型,是B羅沉入後防線,與拖後中衛組成雙中衛,兩側邊中衛變成邊後衛助攻的模式。而本場比賽,B羅的落位卻是三中衛的左中衛。

左路進攻時,右中衛丹布,並沒有變成邊後衛助攻,而是繼續留在後場,保持三中衛的站位。中場就留恰爾汗一個人,與"左中衛"B羅形成傳控強側,負責在外圍控球,而原本的左中衛巴斯托尼,則是一直頂在左邊鋒位置,甚至有時候跟佩奇換位,來到禁區內充當左肋鋒。

B羅繼續留在左中衛位置

經過幾輪傳倒,回傳門將漢達之後又傳上來,B羅還是在這個位置,就說明這不是臨時的補位,而是一種固定的進攻套路。丹布壓上去助攻,但在後場倒腳時又很快退回來站住右中衛,也能證明這個戰術。

這種站位是316,與WW戰術的區別就在於巴雷拉的位置。WW戰術中,巴雷拉與桑切斯一起出任中鋒身後的內鋒,負責經營肋部區域。而在316站位中,巴雷拉的位置更靠後靠邊,負責拉開寬度。

此時的站位是B羅和德芙、丹布組成三中衛,恰爾汗中場,巴斯托尼和巴雷拉站兩側邊線拉開寬度,而兩名邊翼衛內收去當肋鋒,與雙前鋒組成四人鋒線。

這種站位的好處是集中了B羅和恰爾汗兩個控球強點,在主攻側外圍負責傳控,加強了控制力,而防守端保證了有兩名正牌後衛留在後場。

巴雷拉回中衛

當球轉移到右路時,巴雷拉回到右中衛的位置上接球,把丹布頂到右邊衛參與進攻,左路巴斯托尼回到左中衛,B羅則快速從後防線頂上中場。只有強側邊中衛壓上助攻,弱側的邊中衛則留在後場。

剛開場時的站位是最能體現主教練戰術意圖的,但因爲十分鐘就取得進球,場上形勢發生變化,可供觀察的時間太少,不好說這到底是一種新的戰術套路或者僅僅是球員的跑位更靈活導致的變化。但本場比賽,每名球員的活動範圍確實是比平時要大,位置更加靈活。

【鄧弗里斯】

說到位置靈活,前幾場的巴斯托尼就是一個典型,作爲左中衛,長期當左邊鋒甚至左肋鋒使,甚至在運動戰中還出現在過右中場甚至中鋒的位置上。

對卡利亞里,巴斯多次出現在右中場位置

小因扎吉與孔蒂最大的區別就是跑位靈活。

孔蒂的戰術嚴肅死板,一板一眼,球員的每一步跑位都必須按照他的要求。每名球員在什麼情況下該站什麼位置,與周圍隊友相互距離是多少,都拿尺子量過,分毫不能差。

這樣的戰術在防守端會非常嚴密,形成一個整體,密不透風,不需要球員靠個人能力去搶斷就能完成防守。但是在進攻端,沒有一對一爆破能力的情況下,就很難撕開對方防線。只能收回來打反擊,用更少的人數去面對更大的空間,才能製造機會。所以孔蒂非常依賴盧卡庫和阿什拉夫的個人能力。

而小因扎吉的戰術中,每個人都能壓上,身後總有人補位,而且上去之後位置也不固定,哪裏有機會就往哪裏跑。

說得俗一點就是靠球員的個人意識和觀察力,自由尋找空間。說得高端一點就叫無招勝有招,任何招式套路,都可能被對手研究透,一旦我自己都不知道下一步往哪兒跑,那後衛就根本沒法預判做出防守,更不可能提前佈置針對性防守策略。

每名球員都有自己的踢球思路和跑位習慣,對方左後衛專門研究了達米安的跑位,結果上來的是鄧弗里斯,就算熬夜把鄧弗里斯的跑位習慣也研究透了,結果鄧弗里斯不跟你左後衛玩,直接去衝你右中衛了,你還怎麼玩?

發揮每名球員的不同特點,讓每個球員都能在一個大框架內揚長避短、自由發揮,這就是小因扎吉敢於不斷輪換的原因。而孔蒂必須把每名球員都打磨成六邊形螺絲,但凡一點棱角沒磨平,放進機器裏就會出問題,所以他不敢動主力陣容。

鄧弗里斯橫向跑位前插

看看鄧弗里斯這次跑位,從右邊鋒位置一直橫向移動,壓着越位線,跑到了左肋鋒的位置完成前插。

這樣的跑位方式在孔蒂時代也有,但那是頭號反擊手阿什拉夫的特權,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孔蒂麾下擁有這樣跑位的權力。

而在小因扎吉的戰術中,鄧弗里斯一橫移,巴雷拉立刻填補了他的位置,往右路插。雖然隊友沒傳導致巴雷拉攤手抱怨停在原地,但身後的丹布接過紅旗繼續前插,巴雷拉就補丹布的位置留在外圍,也不影響大局。

當然,鄧弗里斯要製造威脅,還是靠桑切斯的傳球來帶動。

鄧弗里斯前插射門

注意看這次鄧弗里斯的跑位,在桑切斯接球之前,他就已經啓動前插,說明兩人已經形成默契,他知道桑切斯會往這裏傳。

達米安的受傷讓鄧弗里斯順利上位,一旦讓小因扎吉形成只有桑切斯能帶得動鄧弗里斯的印象,那麼桑切斯的出場時間也會大幅提升。

桑切斯與鄧弗里斯配合

這次鄧弗里斯邊路拿球時,桑切斯特意從人羣中跑出來,專門接應他,而鄧弗里斯也知道桑切斯的意圖,傳球之後沒有停頓,立刻前插。

最能體現自由度的還是鄧弗里斯的進球。

鄧弗里斯進球

從這個角度看,此球的最大功臣是哲科,他的一次弧線反跑製造了空當,帶動了B羅的直塞,纔有了這次進球。

但換個角度看。

鄧弗里斯的位置

在B羅傳球之前,鄧弗里斯一直在越位位置上散步,這是一個邊翼衛該乾的事兒嗎?

這個球的起源是國米獲得的一次中線附近的任意球,由於角度原因鄧弗里斯一直沒在鏡頭中出現,猜測他應該是做了一次無球前插,想讓隊友直接長傳打身後,但是隊友沒有傳,所以纔會在越位位置上。這種情況下,他沒有回到自己的邊翼衛位置,而是留在鋒線上散步,等着下一次進攻,就能看出小因扎吉的安排--在進攻時鄧弗里斯就不是邊翼衛,而是一名純粹的前鋒--右肋鋒。

注意看畫面下方前插的巴雷拉,在鄧弗里斯當前鋒的時候,負責在右翼衛位置拉寬度的正是巴雷拉。

當初荷蘭人德波爾認爲意甲戰術死板,不夠自由,慘遭失敗。如今又一個荷蘭人鄧弗里斯來到意甲,遇到了風格自由的小因扎吉,終於有了騰飛的機會。不難想象,如果鄧弗里斯爲孔蒂效力,光是上戰術課,背誦各種情況下的跑位要求,就足以讓他腦血管爆裂,長期住院了。

【防守反擊】

跟上一場的卡利亞里一樣,本來就沒有抱贏球希望的薩勒尼塔納在丟球之後放下了包袱,陣型前壓,給了國米非常多的反擊機會。

國米的反擊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直接長傳打身後。

德弗賴長傳,佩奇前插頭球擺渡,哲科單刀倒地

丹布後場長傳

巴斯托尼後場長傳

注意前插到中鋒位置的居然是右中衛丹布,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B羅後場長傳

本場比賽,直接起長傳打身後的次數並不少,但成功的極少。

因爲鋒線上哲科和桑切斯速度都慢,這種衝身後的球根本追不上,按理說哲科有身高,可以讓他頭球擺渡啊。

由於哲科移動慢,球速快的他跑不到位,球速慢的後衛有足夠的時間在身後糾纏干擾,除非是球速又快又能準確找到哲科頭頂,這對於長傳來說要求太高了。

所以國米的長傳只能斜着打,用鄧弗里斯和佩奇的速度去衝擊,但比分領先之後,國米的陣型沒有那麼激進,兩名邊翼衛不能保證次次頂到最前線,所以長傳反擊戰術沒有太好的效果。

國米的反擊更多是通過腳下配合打出來的。

恰爾汗做球,桑切斯直塞鄧弗里斯

經過中場球員的過渡,縮短了傳球距離,提升了成功率。

哲科分球,桑切斯帶球反擊

最先趕到的是巴雷拉,接着是哲科、B羅和鄧弗里斯。

桑切斯轉移造反擊,佩奇傳中

禁區內是哲科和B羅。

B羅和恰爾汗連續兩腳出球造反擊

奈何鋒線二老速度實在是太慢,兩次單刀機會硬是用速度給跑沒了。

國米第三球

這次反擊非常典型,全程只有三個人蔘與,除了鋒線二老,就是恰爾汗,他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首先是恰爾汗後場出球,桑切斯接球轉身擺脫,然後分給了前插的恰爾汗,恰爾汗帶球推進,分給哲科,哲科原地轉身,再傳給前插的恰爾汗,恰爾汗不停球直接做給桑切斯射門。

在這一過程中,桑切斯和哲科的兩次拿球都是原地動作,沒有帶球,也就沒有暴露速度弱點,整個過程中帶球、推進、前插接應的動作全部由恰爾汗來完成,恰爾汗雖然速度也不快,但好在年輕能跑,他在此球中的作用,B羅和巴雷拉都能替代。

利用鋒線二老的腳下技術,吸引防守球員後把球分出,讓更年輕的球員去承擔跑動,同時規避一對一過人的弱項,利用傳跑配合完成過人。這樣揚長避短的反擊套路,是值得小因扎吉仔細研究,並在之後的比賽中發揚光大的。

歐冠抽到利物浦,且不說小因扎吉一定會回收防守,但考慮到如果取得比分領先,肯定是需要收回來打防守反擊的。

既然是防守,速度快的佩奇和鄧弗里斯就不太可能頂在前面,那麼,在進攻球員都缺乏速度的情況下,如何打出反擊,就是小因扎吉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需要重點演練的戰術。

至於最後兩球,並不算是反擊,只是對方防線已經被打崩了的後果。

勞塔羅打進第四球

佳麗打進第五球

【重點球員】

恰爾漢奧盧兩次助攻,賽後再次當選爲單場最佳球員。

恰爾汗活動區域

在小因扎吉的戰術中,恰爾汗承擔的責任越來越重,在WW戰術中,他是連接前後的陣眼,在316戰術中,他也是連接3和6的那個1。巴雷拉前頂、拉邊,B羅後退、沉入防線,在近期的戰術中,中場經常只剩恰爾汗一人。B羅負責後場梳理出球,恰爾汗負責中場組織、連接鋒線,一前一後雙核心戰術的成型,是國米近期運轉流暢、成績出色的主要原因。

在71分鐘B羅下場之前,B羅觸球109次、傳球90次,恰爾汗觸球93次、傳球82次,而第三名的德弗賴觸球67次、傳球60次,拉開了檔次上的差距,雙核名副其實。B羅下場之後,恰爾汗甚至改打了後腰,這是小因扎吉對他防守態度和技術能力的肯定。

本場國米共20次助隊友形成射門的關鍵傳球,恰爾汗一人就佔了9次,雖然其中大部分來自於定位球,但定位球能發這麼好也是本事,也能實實在在帶來進球,這個數據應該是本賽季國米球員的單場記錄。

而且除了最後一傳,把球從中場傳到禁區附近製造威脅的倒數第二、第三傳,恰爾汗也是全隊最高。

最近7場聯賽,恰爾汗5球6助,3次評分全場最高,2場第二,1場第三,1場第四。在賽季平均分上,恰爾汗也以7.53分高居全隊第一,大幅領先於二三位巴雷拉的7.23和勞塔羅的7.21分。

甚至在整個意甲聯賽,恰爾汗也憑藉最近幾場的連續高分,超過了羅馬的佩萊格里尼和尤文的迪巴拉,升至首位。

按評分來講,恰爾汗不單是意甲月度最佳、國米隊內最佳,甚至不是意甲最佳中場,而是本賽季到目前爲止的意甲最佳球員。

說完恰爾汗,說說巴雷拉。

喫到紅牌之後,巴雷拉收斂了一場,本場又故態復萌。

除了恢復攤手抱怨隊友的本色以外,心中總是憋着一股氣,跟對手跟裁判較勁。

巴雷拉剷球喫牌

這種球很顯然是連人帶球一起鏟的報復動作,根本就不是洗牌。

犯規後不服裁判

肢體動作非常過激。

被撞倒

這次被撞倒之後明顯發怒,爬起來就想打人,幸好他立刻想起了那張紅牌的教訓,迅速收了動作。

對皇馬那張紅牌有沒有用?確實有,要不然他這次起身以後肯定要跟對方衝突。但用處有多大?真難說,巴雷拉的成長,道阻且長。

【結語】

數據統計

本場又是一場壓倒性勝利,打得對手早早放棄了比賽。

從戰術角度來講,前10分鐘演練了新的316戰術,與左右平衡的WW戰術不同,316更加強調主攻側的控制,但由於時間太短,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在比分領先後,演練了長傳打身後與快速腳下配合兩種反擊套路,都有一定的戰術價值。

小因扎吉

歐冠抽到利物浦,從某種角度來講也不是壞事。如果能戰而勝之,則放眼歐洲,再無懼意;如果失敗,則認清差距,早早回來單線爭冠。

最大的懸念在於,小因扎吉會選擇對攻還是防反。從過往的性格來看,小因扎吉選擇對攻的可能性更大,但畢竟從來沒遇到過這麼強大的對手。究竟如何選擇,或許會從接下來兩個月的聯賽中看出端倪。

不管戰術怎麼選,不管對手是誰,我是國際米蘭,幹就完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