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多省“拼團”採購藥品:部分降幅63%,低於國採價 來源:第一財經

【導讀】 省際聯盟正成爲醫藥行業帶量採購不可忽視的採購主體,多省“拼團”砍價下,藥品耗材價格虛高的水分再度被擠壓。

藥品醫用耗材帶量採購正在走向常態化,除了國家層面牽頭的外,由地方發起的聯盟採購也正進行得如火如荼。

12月17日,河南省發佈採購文件,多省“拼團”組成省際聯盟,擬採購包括阿替洛爾、阿魏酸鈉等在內的38種藥品。與此同時,近日,第一財經記者從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獲悉,其近期將公佈省際聯盟集採中成藥、化學藥採購文件,首次把中成藥納入集採範圍,實現藥品採購主體全覆蓋、品種全覆蓋,爲藥品招標採購做出新的探索。

省際聯盟正成爲醫藥行業帶量採購不可忽視的採購主體,多省“拼團”砍價下,藥品耗材價格虛高的水分再度被擠壓。

藥品耗材再度降價

12月17日,河南省醫保局公佈了《豫晉蒙贛粵桂渝貴滇陝青寧新兵團十四省(區、市、兵團)藥品聯合帶量採購文件》(下稱《採購文件》),由河南、山西、內蒙古、江西、廣東等在內的13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組成省際聯盟,代表上述地區醫療機構開展藥品聯合帶量採購工作,擬採購包括阿替洛爾、阿魏酸鈉等在內的38種藥品。

上述《採購文件》顯示,此次採購週期自中選結果實際執行日起計算,原則上爲12個月,到期後可根據採購和供應等實際情況延長採購期限,原則上延長12個月。採購週期內,各中選企業須按照各品種中選價格統一供應聯盟地區。執行過程中,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的品種與此次省際聯盟集中採購存在交叉的,若中選企業相同,須以兩者相比的低價格供應聯盟地區,直至採購週期結束。若中選企業不同,仍執行省際聯盟中選結果,在此次省際聯盟採購週期結束後,執行國家中選結果。

這是省際聯盟進行醫藥帶量採購的一個縮影。

國家層面的帶量採購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啓動並續至今,截至目前,國家方面已先後組織開展了共六批七輪藥品採購,採購內容從化學藥擴展到生物藥。另外,高值醫用耗材方面,也先後將冠脈支架、人工關節這兩批耗材納入採購。國家帶量採購下,不少中標產品價格“腰斬”一半以上,伴隨着國家集採打響後,各省紛紛亦紛紛開始進行“團購”,尤其是從2020年起,進入密集期。

近日,在2021年(第七屆)中國藥品交易年會上,中國藥科大學國家藥物政策與醫藥產業經濟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教授邵蓉披露了近年來國內藥品耗材跨區域聯盟(集團)帶量採購情況。據其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11月,藥品跨區域聯盟採購有重慶等5省聯盟、陝西等11省聯盟、“六省二區”聯盟、京津冀“3+N”聯盟等17個聯盟,共覆蓋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牽頭省份包括四川、廣東、重慶、黑龍江等,參與聯盟次數最多的省份爲山西、海南、寧夏、新疆、青海,參與的聯盟數量達到10個。耗材方面,截至2021年11月,省際跨區域耗材採購聯盟就達到21個,共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多數聯盟選擇的藥品採購品種爲臨牀用量大、採購單價高且競爭較爲充分的藥品,同時部分聯盟針對特定的藥品進行採購,比如國採續約品種、短缺藥、中成藥、血液製品、基礎輸液等。”邵蓉說。

目前廣東省方面正在積極開展省際聯盟集團帶量採購,該省向來是國內藥品耗材重要銷售地區,米內網數據顯示,該省公立醫院終端化學藥品銷售總額曾一路上漲,並在2019年突破300億元。啓動省際聯盟的帶量採購,有望促成藥品耗材降價,進而降低患者醫療費負擔。

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方面對第一財經記者介紹稱,在廣東省醫保局指導下,於2020~2021年間總共成功組織5次省際聯盟集團帶量採購,涵蓋冠脈球囊、人工晶狀體、頭孢氨苄藥品等5大類20小類3052個醫藥產品,平均降幅63%,全省年節約採購費用35.7億元。

從目前採購情況來看,部分藥品耗材歷經省際聯盟“砍價”後,價格再度低於國家集中帶量採購價格,換言之,這些產品價格虛高的成分再度被擠壓。

11月24日,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也順利完成了首批廣東13省聯盟阿莫西林等45個國家集採到期藥品集團帶量採購實施工作,在國家集採降價的基礎上平均再降27.5%,最高降50%,中選產品降價成效顯著,集採成果擴大到整個聯盟區6億多人羣,按照聯盟地區年度需求量測算,預計首年節約採購費用8億多元。

“總體來說,聯盟集採既滿足了醫療機構和患者用藥需求,又使生產企業有穩定的產銷預期,實現了需求有保障、價格有梯度、市場有競爭、用戶有選擇,達到患者、醫院和企業多方共贏。”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方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集採加快提升醫藥行業集中度

在2021年(第七屆)中國藥品交易年會上,廣東省醫療保障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處處長陳小玲表示,從歷史看藥品招標採購制度的初心,旨在防範公立醫院採購腐敗、適應當時藥品價格管理的需求,建立新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

從整個醫藥行業看,集採對醫藥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深遠影響,行業集中度進程明顯加快。

暨南大學南方藥物經濟學研究所所長蔣傑表示,帶量採購可以理解爲大型“團購”,明確採購量,同時低價者中標,帶量採購可以通過企業間的市場化競價,起到以量換價的作用,降低採購藥品的價格,帶量採購打破了舊有利益格局,仿製藥替代作用明顯,但也促進了仿製藥行業內部的整合。

“帶量採購對醫藥行業的影響,短期是利空,長期是利好。從長期看,帶量採購是爲了鼓勵行業創新。”蔣傑表示,借鑑日本醫藥產業發展,早在1970年代,日本有超過3000家醫藥企業,近10萬個品種,此後日本政府痛下決心,通過多輪一致性評價,招標改革、集中採購、市場準入等各種手段,最終讓行業集中度大幅度提升,如今很多創新藥企業位列全球製藥工業20強。

“日本前後用了將近40年時間改革,到現在整個日本僅有300家制藥企業,具體形成的格局是:主要製藥企業僅剩下30家,還有少量仿製藥企業,另外200多家是以研發爲主的創新性研發企業。帶量採購通過加速對仿製藥的收網、騰籠換鳥,最終引導了創新藥企業與仿製藥企業的分離。”蔣傑說。

中國大冢製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苗巖認爲,帶量採購對藥品生產企業的影響,分開來看,不參與的企業,會丟失60%至80%公立醫療機構的市場。參與的企業,又分爲兩種,未中標的話,不僅丟失60%至80%公立醫療機構的市場,而且還會損失“一致性評價”的投入;中標的話,以較低中標價獲得大部分市場,市場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上升,規模效應促使生產成本降低,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降低。

“帶量採購下,藥企研發投入比率沒有明顯變化,但生產企業利潤率下降還是比較明顯的,集採前,2010年到2018年,化學制藥企業平均利潤率從未低於19%,且處於正常波動狀態;集採後,2019年,化學制藥企業平均利潤率同比下降幅度超過50%,這亦可以說明,帶量採購雖能降低企業成本,但是企業中標價下降幅度遠遠大於成本降幅。”苗巖表示,帶量採購已形成常態化制度,採購節奏加快,大品種逐步被納入採購。帶量採購給生產企業帶來的思考是,一是要保證藥品質量,加大科研投入;二是要優化產品結構,提升規模化產能,開發適合臨牀需要的新品。作爲製藥企業,要適時調整戰略,拓展多元化市場,以增強自身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

(作者:林志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