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报告:城乡、地区间儿童健康水平差异较为明显

12月21日,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简称《报告》)。

《报告》称,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我国于2011年颁布实施《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简称《纲要》)。近期,国家统计局根据《纲要》监测指标数据和相关资料,对《纲要》在健康、教育、福利、环境和法律保护等五个领域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终期统计监测。

结果显示:十年间,《纲要》主要目标如期实现,儿童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福利水平稳步提升,成长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保护儿童的法规体系和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但儿童发展的城乡区域差距依然明显,相关领域儿童权益保障工作仍需加强。

《报告》披露了《纲要》实施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城乡、地区间儿童健康水平差异较为明显,儿童之家建设有待加强。

城乡、地区间儿童健康水平方面,2010年以来,我国儿童健康水平明显提升,但是城乡、地区间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2020年,农村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6.2‰和8.9‰,高于城市3.6‰和4.4‰的水平。分地区来看,西部地区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7.9‰和10.6‰,高于中部地区4.7‰和6.6‰的水平、东部地区2.7‰和4.1‰的水平。

儿童之家建设方面,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儿童之家建设,儿童之家数量大幅增加,但距《纲要》目标仍有差距。截至2020年底,全国建有儿童之家(或儿童中心)32.1万个,未实现《纲要》目标。中西部地区儿童之家建设相对滞后问题较为明显,部分地区建有儿童之家的社区占比偏低,个别省份不到10%。

在《纲要》中,“儿童与健康”部分提出了14个主要目标:严重多发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下降,减少出生缺陷所致残疾;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和13‰以下。降低流动人口中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减少儿童伤害所致死亡和残疾。18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6;控制儿童常见疾病和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县为单位降低到1‰以下;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2%以下,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3;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低体重率降低到5%以下;提高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超重/肥胖、营养不良发生率;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提高适龄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减少环境污染对儿童的伤害。

而“儿童与社会环境”提出的10个主要目标中,包括“90%以上的城乡社区建设1所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服务的儿童之家”。

责任编辑:王俊 图片编辑:金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