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報告:城鄉、地區間兒童健康水平差異較爲明顯

12月21日,國家統計局官網發佈《〈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終期統計監測報告》(簡稱《報告》)。

《報告》稱,爲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我國於2011年頒佈實施《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簡稱《綱要》)。近期,國家統計局根據《綱要》監測指標數據和相關資料,對《綱要》在健康、教育、福利、環境和法律保護等五個領域的實施情況進行了終期統計監測。

結果顯示:十年間,《綱要》主要目標如期實現,兒童健康狀況持續改善,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福利水平穩步提升,成長髮展環境進一步優化,保護兒童的法規體系和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但兒童發展的城鄉區域差距依然明顯,相關領域兒童權益保障工作仍需加強。

《報告》披露了《綱要》實施中存在的兩個主要問題:城鄉、地區間兒童健康水平差異較爲明顯,兒童之家建設有待加強。

城鄉、地區間兒童健康水平方面,2010年以來,我國兒童健康水平明顯提升,但是城鄉、地區間不平衡的問題仍然存在。2020年,農村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爲6.2‰和8.9‰,高於城市3.6‰和4.4‰的水平。分地區來看,西部地區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爲7.9‰和10.6‰,高於中部地區4.7‰和6.6‰的水平、東部地區2.7‰和4.1‰的水平。

兒童之家建設方面,近年來,全國各地大力推進城鄉社區兒童之家建設,兒童之家數量大幅增加,但距《綱要》目標仍有差距。截至2020年底,全國建有兒童之家(或兒童中心)32.1萬個,未實現《綱要》目標。中西部地區兒童之家建設相對滯後問題較爲明顯,部分地區建有兒童之家的社區佔比偏低,個別省份不到10%。

在《綱要》中,“兒童與健康”部分提出了14個主要目標:嚴重多發致殘的出生缺陷發生率逐步下降,減少出生缺陷所致殘疾;嬰兒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控制在10‰和13‰以下。降低流動人口中嬰兒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減少兒童傷害所致死亡和殘疾。18歲以下兒童傷害死亡率以2010年爲基數下降1/6;控制兒童常見疾病和艾滋病、梅毒、結核病、乙肝等重大傳染性疾病;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疫苗接種率以鄉(鎮)爲單位達到95%以上;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以縣爲單位降低到1‰以下;低出生體重發生率控制在4%以下;0-6個月嬰兒純母乳餵養率達到50%以上;5歲以下兒童貧血患病率控制在12%以下,中小學生貧血患病率以2010年爲基數下降1/3;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控制在7%以下,低體重率降低到5%以下;提高中小學生《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率。控制中小學生視力不良、齲齒、超重/肥胖、營養不良發生率;降低兒童心理行爲問題發生率和兒童精神疾病患病率;提高適齡兒童性與生殖健康知識普及率;減少環境污染對兒童的傷害。

而“兒童與社會環境”提出的10個主要目標中,包括“90%以上的城鄉社區建設1所爲兒童及其家庭提供遊戲、娛樂、教育、衛生、社會心理支持和轉介等服務的兒童之家”。

責任編輯:王俊 圖片編輯:金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