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老舊小區改造建設和諧宜居美麗家園

——訪區住建委黨組書記、主任張世芳

樓體保溫、飛線入地、設施修繕

……

近年來

爲了提高居民生活質量

北京將老舊小區改造

作爲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加以推進

讓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重煥新生

居民的獲得感愈發強烈

海淀融媒:老舊小區作爲民生改善的綜合體,從十二五時期至今,海淀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果?

張世芳:“十二五”以來,海淀區累計完成老舊小區透水磚鋪裝59萬平方米;安裝了82套雨水收集系統,年累計蓄水量37.2萬方;規劃停車位2.13萬個;改造補植綠化面積84.5萬平方米;道路鋪裝157.6萬平方米;各類專業管線改造92.1萬延米;完善消防設施7700處。樓體抗震和節能保溫效果明顯,室內溫度提高3—5度,改造平均節能約15%—20%。截至2021年底,海淀區累計列入改造計劃老舊小區385個,面積約1152.14萬平方米;已完工366個小區,面積約1077.94萬平方米,共惠及居民約16.5萬戶。

海淀融媒:大多數老舊小區存在設施設備陳舊、功能配套不全、給排水管道堵塞、小區環境髒亂差的情況,那麼,老舊小區具體改造內容有哪些?又如何對改造後的老舊小區進行管理呢?

張世芳: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內容採用菜單式,分爲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例如,通過樓本體節能改造和修繕,解決了冬季室溫低的問題;實施上下水改造,解決了管道漏水、堵塞等問題;增設樓梯間和單元門扶手、無障礙坡道等,改善了老年人的出行條件。通過樓內線纜規整和架空線入地、室外管道改造,排除了“飛線”“蜘蛛網”等安全隱患,解決了小區雨污分流和整體排水問題;通過公共區域整治和道路重新規劃鋪設,增加了休閒居民活動空間,緩解了居民出行和停車難題。老舊小區改造符合人民羣衆改善居住條件、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也能給居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改好更要管好”更是小區長效治理的目標。長效管理是健全老舊小區治理體系的重要方式之一,海淀區在綜合整治項目前,要求物業就和實施主體簽訂長效管理協議,約定物業公司在前期調研、方案設計、方案論證、項目實施全過程參與改造,提出合理化建議。改造完成後會積極協調配合施工方做好保駕維修服務,避免改後失管現象。

改造前&改造後

海淀融媒: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十四五”期間,海淀區老舊小區改造有哪些推進計劃?什麼樣的老舊小區能納入改造?

張世芳:據國務院和北京市統一要求,海淀區“十四五”時期,要加快推進市區屬產權的2000年底前建成的約647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支持配合中央單位約782.8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同時和中央單位對接完成121.4萬平方米混合產權老舊小區改造,具體實施方式將以“申報制”和“任務制”相結合。海淀中央單位、高校、大院大所較多,老舊小區產權歸屬比較複雜,對政策契合度的要求更高。根據國務院整體要求,目前老舊小區改造範圍爲2000年底之前建成的需改造的老舊小區。在區級層面,具體流程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則,由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組織申報,根據小區實際情況(符合改造範圍,完成業委會或物管會組建),在徵求小區居民意見(有改造意願、願意配合改造、願意承擔物業服務費用)後進行上報。

主持人:姚蓉

文字:姚蓉

視頻製作:佟煜

攝像/攝影:高政

編輯:韓金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