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教育部:學校課後服務實現全覆蓋,將加強督辦各地落實經費保障

新京報訊(記者 馮琪)12月21日,教育部召開發佈會介紹“雙減”工作進展。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稱,各地各校課後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

選聘20餘萬社會人士參與學校課後服務

呂玉剛表示,據直報平臺摸底調查數據,有92.7%的學校開展了文藝體育類活動,88.3%的學校開展了閱讀類活動,87.3%的學校開展了科普、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課後服務吸引力顯著增強。

在課後服務工作中,廣大教師積極付出。數據顯示,有91.7%的教師參與提供了課後服務,同時還遴選聘用了20餘萬名符合條件的社會專業人士參與學校課後服務,基本滿足了學生不同學習需要,自願參加課後服務的學生比例由上學期的49.1%提高到目前的91.9%,有力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迴歸校園。

此外,在課後服務中,根據家長需要,各地各校還普遍提供了延時託管服務;此外,有2.1萬所學校積極探索開展了暑期託管服務,有302.6萬名學生參加暑期託管。

將以縣爲單位覈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

記者瞭解到,有學校反映在開展課後服務方面還存在師資、場地、經費等不足的問題。對此呂玉剛表示,各地學校的辦學條件不同,客觀上存在着一些差異。

關於師資不足問題,呂玉剛提出,學校內部要挖掘潛力,充分調動和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加積極參與做好課後服務工作;同時,按照國家編制標準,把學校空缺的編制、空缺的老師補齊、補到位。

“關於這件事,教育部和中央編辦已經做了溝通,達成了一致的意見,形成了文件。要依照國家中小學編制標準,以縣爲單位,覈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在這個基礎之上,進一步補充老師,有更多的老師來分擔課後服務工作。”呂玉剛稱。

此外,還可以採取在當地教育部門的統籌下學校之間調劑餘缺的方式,彌補師資不足。如有的學校老師承擔課後服務能力比較強、水平比較高,可以組織調劑,吸引、安排一些老師到薄弱學校支持課後服務工作。

另外,還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標準,經過教育部門和有關部門的合作,面向社會遴選一批有志願從事課後服務的專業人士,參與學校的課後服務工作,包括體育、文藝、科普等方面。

教育部將督辦各地落實經費保障機制事項

關於場地的問題,呂玉剛提出,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安排課後服務時必須從學校實際出發。

同時他提出要統籌安排,充分挖掘、利用好現有資源。此外他提出,學校周邊也有很多有益的社會資源,如博物館、展覽館、圖書館、科普基地、體育場館等。農村地區學校可以就近安排孩子們到農業示範基地、現代農業示範園等,豐富學生們的課後服務活動。

對於校內課後服務,經費問題也非常重要。中央“雙減”文件中明確提出要通過財政補貼、服務性收費或代收費來保障課後服務經費。對此呂玉剛明確,具體操作要由省裏來執行,由省裏制定相應標準。

“也可以兩條腿走路,既可以有財政補貼,也可以有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採取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的,要按照規範的程序明確收費標準。”呂玉剛表示,不管採取哪種方式,經費保障問題一定要解決,他也呼籲當前少數還未落實課後服務經費保障機制的地方,要抓緊落實,教育部將加強督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