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今天(22日)對外公開一批督察典型案例,曝光了多地大面積毀林、破壞水產種質資源和生態環境等問題。

據正在黑龍江省開展督察的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通報,中國龍江森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森工集團)下屬沾河林業局有限公司(原沾河林業局,下稱沾河公司)管理區內自2016年以來,毀林種參面積1.6萬餘畝,違規在防火隔離帶種參面積1.1萬餘畝,小興安嶺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小興安嶺位於黑龍江省北部,是重要的河流發源地,是東北天然生態屏障,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沾河公司爲森工集團子公司,管理區地處小興安嶺北麓,總面積1126.9萬畝,其中天然林843.9萬畝,人工林38.3萬畝,管理區內有2002年成立的黑龍江山口省級自然保護區(下稱山口保護區)和2009年成立的黑龍江大沾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下稱大沾河保護區)。

督察組介紹,森林法規定,禁止毀林開墾及其他毀壞林木和林地的行爲;自然保護區的林木,禁止採伐。但督察發現,沾河公司長期違規將林地出租用於人蔘種植,致使大量林木被砍伐,生態破壞嚴重。2016年以來,毀林種參面積多達16342畝。其中,山口保護區內毀林面積約2729畝,核心區1718畝、緩衝區316畝、實驗區695畝。

因森林防火需要,2010年沾河公司在沾河至綏棱、通北公司邊界修建100公里長,200米寬的大界線森林防火隔離帶。2012年,沾河公司將防火隔離帶3萬餘畝林地違規出租給某人蔘協會用於人蔘種植,違反了《黑龍江省森林防火條例》相關要求。

2018年5月,沾河公司與人蔘協會解除合同,但並未將涉及的林地收回,反而於同年9月繼續將林地違規出租用於人蔘種植,出讓期到2031年,知法違法。截至督察進駐,防火隔離帶內仍有10523畝在圃參地。

正在貴州省開展督察的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通報,黔南州羅甸縣蒙江壩王河特有魚類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下稱蒙江壩王河保護區)內違法建設、非法捕撈問題突出,嚴重影響保護魚類及其生存環境。

蒙江壩王河保護區位於珠江流域貴州省黔南州羅甸縣境內,是2009年12月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設立的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爲斑鱯,其他保護對象包括南方白甲魚、多耙光脣魚、大鱗細齒塘鱧等。2021年2月,斑鱯被列爲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區分爲蒙江段和壩王河段,總面積1277公頃,其中核心區503公頃、實驗區774公頃。

國家《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在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從事修建水利工程、建閘築壩等工程建設的,應編制對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影響專題論證報告,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審查並出具意見。

督察組介紹,2016年3月以來,羅甸縣未開展專題論證即在蒙江壩王河保護區實驗區內違規推動並實施八吝大壩工程,對壩王河進行人工截流蓄水。

現場督察發現,該工程已基本建成,且未設置過魚設施,魚類遷移、洄游通道被完全阻隔;同時造成核心區內1.3千米、實驗區內9.8千米天然河道及其毗鄰陸域被淹沒,導致喜流水生境的斑鱯等魚類棲息繁衍空間遭到嚴重破壞。2019年至2020年水域生態監測結果顯示,保護區內斑鱯尾數佔比超過10%,但在壩王河段未採集到斑鱯活體標本。未取得相關手續的上立亭水電站也已完成主體工程,且未建設過魚設施,對斑鱯等魚類生境造成嚴重影響。

督察還發現,羅甸縣蒙江壩王河保護區內非法捕撈食用野生河魚現象十分猖獗,“禁漁令”未得到有效執行。前期暗查發現,保護區核心區內手撒網、電魚、地籠等非法捕撈行爲比較普遍。現場督察發現,當地採用遮蓋塗抹餐館招牌上“野生”“河魚”字樣的方式敷衍應付,督察組隨機抽查保護區附近餐館發現,仍然存在非法經營野生河魚的問題。

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寧夏督察時也發現,“十三五”以來,中衛市中寧縣礦產開發利用方式粗放,資源利用率低等問題並未得到有效解決,對自然資源造成破壞,對脆弱的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督察發現,中寧縣鐵溝陶瓷黏土礦(下稱銅鐵溝礦)成立於2010年,礦業權面積僅6.9畝,越界開採達182畝,超礦業權面積26.4倍;同時還違反採礦許可證關於開採深度爲3—10米的規定,將礦業權外面積爲30多畝的山體整體推平,實際開採深度達35米左右,嚴重破壞山體自然地貌;中寧縣平塘湖溝白土崗子石料廠;成立於2006年,礦業權面積爲16.65畝,越界開採約207畝,超礦業權面積12.4倍。

北部山區“攤大餅”式大量違規佔用生態脆弱的土地堆放石料和裝備。銅鐵溝礦在未向地方有關部門申請辦理用地手續的情況下,非法佔地約249畝堆存物料,嚴重破壞當地脆弱的天然牧草地生態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