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今年6月末,境外主體持有境內人民幣股票、債券、貸款及存款等金融資產金額合計突破10萬億元,同比增長42.8%

□ 展望明年全球市場,對於人民幣資產的前景,外資機構依然紛紛投下“贊成票”,尤其人民幣債券更是被看好,預計2022 年將有4500億元人民幣流入人民幣債券市場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球疫情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預期漸起……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人民幣資產仍憑藉高收益、獨立性、安全性等優勢“乘風而起”,廣受境外投資者青睞。

10萬億元的規模關口早已突破。央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境外主體持有境內人民幣股票、債券、貸款及存款等金融資產金額合計突破10萬億元,同比增長42.8%。

外資機構看好人民幣資產的熱情持續高漲。展望明年全球市場,對於人民幣資產的前景,外資機構依然紛紛投下“贊成票”,尤其人民幣債券更是被看好。

關注綠色減碳等投資主題

綜合各機構觀點來看,“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不確定性突出”“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轉向”等,將成爲影響當下及未來一段時間全球金融市場的關鍵因素。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發布的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2021年全球經濟有望持續復甦但勢頭放緩。

“2022年將是全球多家央行的貨幣政策收緊之年。”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Joe Perry對記者表示,比如,美聯儲預計將於明年3月結束縮表,並在明年加息3次;英國央行今年12月已意外加息25個基點,市場預計明年2月英國將再次加息。

在此背景下,全球投資者積極開拓市場、尋求確定性的收益。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亞洲區首席投資總監範卓雲表示,市場對通脹、全球主要經濟體政策收緊以及疫情的擔憂,將在未來數月內令市場波動持續。“我們對全球股票持偏高比重配置,並偏好亞洲、美國和歐洲股票。並且,我們增持全球高收益債券、新興市場及亞洲美元債券以尋找息差機會。”

“綠色”“減碳”等是市場關注的重要投資主題。範卓雲認爲,投資者應關注宏觀趨勢及長期策略性投資目標,避免讓短期“市場噪音”和政策不確定性影響長期投資部署。比如,全球減碳轉型和數字化變革,這些趨勢將創造更多新的科創行業和增長機遇。

人民幣資產有望吸引資金趨勢性流入

要在“市場噪音”和不確定性中掘金,並非易事。在衆多外資機構眼裏,中國市場被普遍看好,預計中國經濟穩步恢復,人民幣資產有望吸引資金趨勢性流入。其中,人民幣債券尤其被青睞。

股票市場方面,摩根士丹利明確表示看好A股,理由在於個人養老金計劃加速落地,以及更多離岸對沖工具推出,將推動國內和國際長期機構參與其中。

“對長線投資者而言,2022年是開始投資中國股市的好時機。”富達國際亞洲股票投資總監繆子美認爲,投資者可關注與中國下一階段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行業,比如,高端製造、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軟件、大衆消費,以及新一代醫療保健等行業。

人民幣債券市場的投資機遇也得到更多投資者的認可。“2022年,儘管全球市場依然存在大量不確定因素,人民幣債券市場仍將是全球投資者進行多元化投資時的有利選擇。”德意志銀行集團大中華區宏觀策略主管劉立男認爲,由於中美十年期國債的利差長期維持在145基點左右的高位,全球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持有比例相對較低,且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深入,全球投資者仍將持續加碼人民幣資產。

滙豐環球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北亞投資總監何偉華認爲,亞洲債券市場提供了具備吸引力的收益機會,相對發達市場同級別債券提供的息差更可觀,因而更偏好於投資中國國企發行的優質債券等。

劉立男預計,2022 年將有4500億元人民幣流入人民幣債券市場,主要來自於全球外匯儲備管理機構及主動型資產管理公司。

而國際投資者對於人民幣資產的配置需求,也有望推動人民幣在國際舞臺發揮更重要的角色。摩根士丹利研究部預測,貿易加權人民幣可能長期保持波動中升值的趨勢,預計到2030年,人民幣有望成爲僅次於美元和歐元的第三大儲備貨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