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互聯網電商企業,被曝技術部裁員80%?股價年內大跌近8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互聯網“寒冬”還在繼續,昔日的“獨角獸”蘑菇街(MOGU.US)被曝大量裁員。

12月22日,據媒體報道,多位脈脈用戶爆料,電商平臺蘑菇街計劃裁員,其中技術部門將裁掉80%,整體大概裁員30%。爆料稱,蘑菇街技術部門調整後只留下三十餘人,運維部門僅剩3人,產品崗則僅剩2人。對此,有接近蘑菇街的知情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確認,裁員是屬實的,主要爲技術團隊,具體比例不確定。

據悉,去年4月蘑菇街就曾裁員14%,人數高達140人。

實際上,蘑菇街這家小而美企業的困境,也是電商紅海中衆多腰部企業的縮影。在直播電商流量紅利不再、合規化運營大背景之下,如何在競爭高度激烈的電商賽道找準自己的定位,也將是“蘑菇街們”面臨的最大的生存困境。

時隔一年半,蘑菇街再度裁員

據界面新聞,一位知情人士向界面新聞透露,裁員情況屬實,整體裁員比例大約在30%左右,但技術部門裁員比例超過一半,並沒有達到80%。一位賬號認證爲“蘑菇街java工程師”的脈脈用戶表示,“技術部縮水70%是有的”。

此外,有離職員工告訴記者,上週公司已經開始通知員工走賠償程序,而在本週一,蘑菇街的一批老高管和HR建立了工作推薦羣,羣名爲“mogu-互幫互助”。羣內被裁員人士中不少是“技術大佬”。

圖片來源:受訪對象 界面新聞

另據財聯社22日報道,根據離職員工的爆料,蘑菇街此次裁員有N+1或N+1.5倍賠償。之所以對技術部門“動刀子”,張強(化名)向記者透露,此前蘑菇街整體上雲,核心技術外包,因此對技術人員的團隊規模有所調整。但技術部門裁員可能會影響修復能力等。

在張強看來,蘑菇街目前資金鍊並沒有外界所言那麼緊張,裁員的根本原因,還是基於團隊和行業現狀所做的應對。

這與2020年4月的蘑菇街裁員的背景相似。

彼時,蘑菇街創始人陳琪在內部信中表示裁員是正常的業務結構調整,是爲了更加聚焦直播電商、優化掉非核心業務的人員。

至於裁員原因,陳琪在之前的內部信中強調:

蘑菇街目前聚焦電商直播業務,公司業務驅動力由流量採購驅動轉向運營活動驅動。因此,因爲歷史原因,公司有部分業務模塊與核心業務偏離,無法交付明顯客戶價值;新冠疫情對時尚消費市場打擊巨大,消費者購買力以及商品供應鏈均受到嚴重影響。公司經營面臨巨大挑戰,需要聚攏資源,開源節流。

作爲一家上市公司,有爲股東創造利潤的責任。

事實上,去年的裁員,陳琪還向員工承諾盡力提供高於常規補償方案;也會爲員工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包括合作獵頭爲員工推薦工作機會以及通過“蘑菇家”爲離職員工解決具體困難等。

據蘑菇街張強透露,在該輪裁員結束後,高管曾表示蘑菇街將邁入穩定期,不會再大規模裁員。但在今年12月裁員之前,蘑菇街還是經歷了幾此小規模的裁員。

對於蘑菇街,陳先生認爲,根本在於蘑菇街在被淘寶切斷鏈接後,始終未能找到符合自身發展的定位。

連年虧損,股價跌近80%

實際上,蘑菇街遭遇的發展困境,也是電商紅海中衆多腰部企業的縮影。

據瞭解,蘑菇街是一個專注於時尚女性消費者的電子商務網站,成立於2010年,公司創始團隊來自阿里系,最初以女性購物分享及導購社區著稱。最初依靠分享穿搭等爲淘寶導流,從中賺取流量或廣告費用。據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蘑菇街每天能達到超5000萬的瀏覽量,到了2013年,蘑菇街的日均瀏覽量突破7000萬,用戶數突破兩億,並且蘑菇街的交易轉化率高達6%,而淘寶剛剛突破四億月活。一時間,蘑菇街成爲杭州炙手可熱的獨角獸企業。

2016年,蘑菇街與騰訊投資的美麗說合併成立美麗聯合集團,同年,蘑菇街佈局直播,之後被競爭對手趕超。2018年12月,蘑菇街赴美成功上市,證券代碼爲“MOGU”。

但上市之後,蘑菇街難逃虧損。2019年至今,蘑菇街處於連年虧損的狀態,其中2019財年總營收爲10.74億元,虧損額爲5億元;到2020財年的總營收降至8.35億元,同比下降了22.24%,虧損額則進一步擴大到22.38億元;2021財年的總營收再次下跌,爲4.82億元,同比下降了42.25%,虧損額收窄至3.28億元。

今年八月,根據2022財年第一季度,蘑菇街總營收降至9196.8萬,同比下降了30.57%。虧損額收窄至9549.7萬元。

此外,官方數據顯示,其活躍用戶數量僅超過3000萬。

股價方面,截至23日收盤,蘑菇街每股報0.43美元,今年以來股價跌近80%,最新市值爲5000萬美元。

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騰訊依舊是公司最大股東,持股比例爲18.4%。創始人陳琪持股比例爲12.1%。

轉型直播電商

但留給蘑菇街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雖然一直虧損,但蘑菇街也在不斷嘗試新領域。從海淘到品牌特賣,到社區分享,再到社交電商、垂類電商,在接連錯過好幾個風口之後,蘑菇街最終選擇轉戰直播電商。2019年,蘑菇街確立了“all in直播”的戰略方向。

在過去的幾年裏,蘑菇街極度依賴直播電商。2021財年全年,蘑菇街的直播GMV佔平臺總GMV的比重達78.5%,蘑菇街創始人兼CEO陳琪當時表示,這意味着蘑菇街完成了業務的轉型,實質上成爲一家直播電商公司。

2022財年第一季度數據,蘑菇街平臺總GMV爲28.64億元,其中直播GMV達26.00億元,同比增長14.7%,環比增長15.8%。蘑菇街直播GMV在平臺總GMV中的佔比已增至90.8%。

財報顯示,直播帶來的佣金收入逐步成爲蘑菇街主要營收來源。2022財年第一季度,蘑菇街總收入爲9196.8萬,其中佣金收入爲6510.7萬,佣金收入對總營收的貢獻率達70.79%。

然而,熱鬧的直播業務並沒有給公司帶來營收的增長。2017~2021財年(上年4月1日~當年3月31日),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爲11.10億、9.73億、10.74億、8.35億、4.82億元,整體呈下滑態勢;淨虧損分別爲9.39億、5.58億、4.86億、22.24億、3.28億元。

在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的情況下,公司減少了研發投入。2017~2021財年,公司研發支出分別爲4.18億、2.89億、2.36億、1.71億、1.03億元。

顯然,由於直播電商的資源與流量一直在向頭部集中,而中腰部的企業分蛋糕的難度越來越大。

另外,從垂直品類出身的蘑菇街,始終面臨着人羣小衆難出圈的問題。這也意味着,蘑菇街難以從外部獲得流量。此外,即便是在蘑菇街內部,依然存在依賴頭部主播的情況。

而此時行業的現狀,對於蘑菇街也十分不利。在薇婭、雪梨、林珊珊等頭部大主播相繼因稅務問題被封禁後,直播電商環境出現較大變動。

隨着稅務監管部門對於直播帶貨行業的稅務情況監管的持續進行,以及仍未披露的部分信息,公衆對於主播的信任也在不斷降低,業內也開始反思直播電商的弊端……

據財聯社,隨着直播電商嚴監管的到來,蘑菇街仍未形成壁壘。在張強(化名)看來,去年裁員後,雖然陳琪曾提出盈利目標,還要在盈利基礎上做的更好。但今年卻再次迎來裁員潮,顯然,單純依靠直播這個賽道,蘑菇街離盈利依舊很遠,或許留給蘑菇街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