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強調,要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在廣闊鄉村開闢新金融行動的新主場。建行北京昌平支行始終深入貫徹總分行的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堅定不移地堅持俯身彎腰、躬耕細作,把客戶做“小”,把服務做“精”,把總量做“大”,在鄉村振興探索中走出新路。

“裕農通”全面助農

“孩子年內要結婚了,得趁着雨季來之前趕緊把房子裝修好,但是去年疫情收入受了點影響,手頭兒有點緊張。” 今年開春兒,眼看着疫情好轉,農戶們開始着手翻建裝修自己的大瓦房,黑山寨村的胡大姐找到建行北京昌平支行的“裕農通”服務點尋求幫助。

坐落於昌平區延壽鎮的黑山寨村,地處燕山環抱,山水交錯、層巒疊嶂,茂林成蔭,堪稱京北後花園,獨特的地形地貌給予了它得天獨厚、資源豐饒的天然優勢。但隨着日子越過越好,村民們也有了新的困擾和需求。

在得知還有幾個農戶也遇到同樣的問題後,該行立即組織信用卡部舉辦宅基地農房裝修分期專場活動,幫助有需求的村民制定個性化的裝修分期方案,解決了村民農宅房屋裝修升級資金短缺問題,提升了村容村貌和村民幸福感,助力鄉村現代化建設。

“小度小度!建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是多少?”村裏劉會計在村委會衆人的注視下有些害羞的對着一臺“音箱”問道,“目前,建設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哈哈哈……”大家紛紛開心大笑起來!

這正是建行爲村裏“裕農通”服務點配備的專版“小度在家”智能屏音箱。劉會計表示,這個小傢伙真是不錯,既有教育、電商、視頻、娛樂之類豐富的日常內容,又能隨時提供利率與行情、金融知識普及、優惠活動及金融資訊查詢功能。“真的很智能、很方便,每天都會跟這個建行小夥伴聊一會”。專版“小度在家”提升了“裕農通”服務點智能化運營水平和村委會的智能金融互動能力,體現了建行金融科技賦能優勢,在潛移默化中向村民輸出了該行的品牌價值。

建行北京昌平支行以“裕農通”平臺爲橋樑和紐帶,以農戶真實需求爲落腳點,打通鄉村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着力解決鄉村發展中的痛點、難點,真正做到了裕農、惠農、助農,得到了廣大村民的認可, 2021年獲得了建行總行2020年度“裕農通”百佳縣支行榮譽稱號。

產品創新惠農

“春暖花開了,現在眼看着疫情好轉,大批市民開始來京郊旅遊,對慄蘑的消費量大增,已經供不應求,我們社員也準備擴大種植規模。”北京海疆慄蘑專業合作社張社長如是說道。但受到去年疫情的影響,社員們手頭的資金非常緊張,急需資金購買菌棒等生產材料,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

爲了將綠色金融服務向下穿透,解決合作社農戶的資金需求,建行北京昌平支行深入田間考察,經過與區農業農村局、延壽鎮政府、黑山寨村委會、經濟合作社、社員農戶不斷協商溝通,反覆推敲設計授信模型,終於在今年5月31日實現“昌農·慄蘑貸”成功落地,成爲所屬北京市分行第一個爲特色種植業量身定製的、針對農戶的鄉村振興綠色信貸產品。

“我們種了這麼多年慄蘑,第一次有銀行爲我們這些種植農戶發放專業貸款,而且還起名叫‘慄蘑貸’,這是對我們合作社、社員的極大鼓舞和認可!”張社長激動地說到。

該行同時積極幫助海疆慄蘑經濟合作社種植的慄蘑納入“裕農優品”電商渠道進行線上銷售,通過建行自有“善融商務”平臺和“建行裕農通”微信公衆號同步上線,助力特色農產品線上宣傳和銷售。

“裕農學堂”開課

自從有了“建行大學·裕農學堂”,王大媽和幾個老姐妹再也不用擔心被打電話的騙子忽悠;今年十歲的誠誠也不覺得等待爸爸媽媽回家的時間那麼漫長了,他喜歡利用放學後的時間到設立在村裏的“裕農學堂”翻閱建行的哥哥姐姐送來的書籍,扶着小臉趴在窗戶上盼着他們再來給自己補課,帶他一起做遊戲,給他講外面的新鮮事兒。

今年3月10日,建行北京昌平支行與區農業農村局領導一同到延壽鎮黑山寨村,爲區內第一個“裕農學堂”掛牌。同時在黑山寨村慄蘑專業合作社實地開展鄉村振興研討會,並就村民關心的金融知識、涉農貸款、反假反詐等內容進行了第一次授課。

在“裕農學堂”裏,建行的同事們細心的給村民們講解如何辨別假幣、防範電信詐騙,介紹數字貨幣、農戶特色貸款等金融知識,還聯合區農廣校的老師們教授農業種植技術,讓村民們足不出戶就能跟上鄉村振興、綠色金融的時代步伐。特別是對於村子裏的學齡兒童,該行團委特別組織了一支“小課桌”青年員工志願團隊,專門利用週末業餘時間無償給村裏的孩子們補習課業知識。

終身之計,莫如樹人;育人之本,莫如鑄魂。建行北京昌平支行以黨建爲引領,以“裕農學堂”爲載體,助力區域鄉村文化振興和組織振興,積極探索新金融教育實踐,送知識、技能和人才下鄉村,爲農田建設提供技術和業務支持,提升鄉村百姓知識水平。除黑山寨村外,該行已爲區內多家村鎮和小學建設“裕農學堂”,通過“扶智”挖掘金融需求,打造產教融合新模式,將相關知識向村民、孩子們進行普及,向鄉村輸送更多的金融服務和教育資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