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经营涉及的多个许可证被集中到一张“综合许可证”上,今年6月,北京市首张“一业一证”综合许可证在北京经开区发出。同期,医疗器械经销商、药店、超市/便利店等10个行业的“一业一证”改革也在北京经开区正式启动,创新的举措、良好的试点效果赢得了社会的赞誉。12月20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服务局、北京经开区联合召开优化市场准入专场新闻发布会,对优化市场准入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在会上记者了解到,“一业一证”改革实施意见,将在全市更大范围、更多区域实行。

过去想开家书店,可没现在这么容易。北京经开区行政审批局负责人在发布会上用“开书店”举了个例子。过去,想开一家书店,需要办理4个许可证;而“一业一证”改革后,仅需要办理一个综合许可证即可。过去,开书店至少要往政务服务大厅跑上4趟;而改革后,企业需要准备的审批材料可在线提前获知,一次性带齐材料即可前往现场办证,跑4次变成了跑1次。考虑到很多材料可以复用,以前办4个许可证,共需要企业提供39份申报材料,现在最少时只需要提交10份材料即可。过去,就算是一刻不耽误地按照审批时间进行办理,4个许可证到手也最少需要25.5天的时间;而现在,审批办理时间大大压缩,仅需要5个工作日即可拿证。“办证更加省时省力,企业的获得感显著提升。”

根据优化营商环境5.0版改革方案,北京经开区的“一业一证”试点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在宾馆、电影院、美容美发店等20个以上行业推行,并率先探索定制化服务,允许企业自主选择综合许可证所包含的行政许可事项。下一步,“一业一证”改革将在全市推行。

而“一业一证”改革只是北京经开区推出“一揽子”极简改革举措的其中一项。北京经开区在极简改革中率先开展告知承诺改革,实现“承诺就能办成事”。推出企业登记、人力资源服务等253个准入准营事项采取告知承诺方式办理。创新应用“数字时间戳”技术,实现“承诺即办、即办即得、限时核查、查后打印”,为破解信用监管和违诺撤证等难题提供经验。同时,率先落地备查制改革,实现“无感知审批”。

作为深化改革先行区,在营商环境改革5.0政策中,北京经开区成为了全市重点落实国家创新试点的区域,将担当创新改革的开路先锋。

行政审批局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北京经开区为了做好优化市场准入相关工作,早在2019年机构改革时就组建工作专班,系统研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形成《经开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成立北京市首个行政审批局。

为了简化流程,北京经开区印发实施《行政审批专用章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将原有66枚各部门审批用章替换为经开区行政审批专用章,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按照 “一集中、两分离、三提升”的原则,将行政许可及其关联事项分批逐步集中到行政审批局办理。截至目前,北京经开区行政审批局承办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740项,占比超过经开区事项数的50%,事项集中度全国领先。

在全面构建规范化审批体系中,北京经开区推动“最多签两次”改革,先后出台近40个文件和审批工作指引,实现“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减跑动次数”。开展高频事项全要素标准化梳理,做到一事项一手册、一指引、一视频,确保审批服务“有标准、可遵循,有制度、能管控,有记录、可追溯”,推动实现“谁审都一样”。

行政审批局负责人介绍,北京经开区还与市级办事平台对接,推动办件数据汇聚,实现“三个免于提交”,即通过信息共享获取的信息,企业可以免于提交;通过网络可以核验的信息,企业可以免于提交;审批部门及相关机构自己制作或保存、能够调查核实的信息,企业可以免于提交。目前,法人证书、身份证、驾驶证等176类证件实现电子化互联共享,申请人办事免于提交。掌上办、自助办、就近办持续扩容,271个事项实现“指尖办”,102个事项实现自助办。构建区、街、社区+园区+银行网点“一刻钟政务服务圈”,提升政务服务可及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