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福布斯中國官方微信號

2021年是股權投資的“大年”。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國內股權投資市場募資總規模近1.3萬億元,同比上升50%。人民幣和美元基金1-9月的募資總額已超過2020全年。與此同時,前三季度的總投資金額超1萬億元,同比上升超過70%,增速同樣迅猛。 

今年也是新冠疫情爆發的第二年,全球科技領域經歷了變革與重塑。疫情助推下,雲計算市場超預期地奔向“集中化峯值”,同時科技風口已經轉向硬科技領域。在“雙碳”目標下,企業經營將面臨更多未知數。而新一輪創新週期中,市場正在尋找新的“價值”共識。 

2021年,福布斯中國再次對活躍於中國大陸市場的創業投資人進行獨立調研,從近200餘家創投機構中,評選出100位在過去5年取得良好業績的投資人。今年的評選結果仍然是中國創投市場馬太效應的體現,也是風險投資長尾效應的有趣表達。100位投資人的退出回報佔所有候選人總投資回報額的80%。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過去5年中,能夠接受市場週期考驗,並體現長期價值的項目存在稀缺性。 

今年,上榜創投人的平均年齡爲46歲,較去年呈現年輕化趨勢。以源碼資本創始合夥人曹毅、IDG資本合夥人連盟、高榕資本創始合夥人嶽斌等爲代表的中生代,已經成爲國內創投行業的中堅力量。隨着甘李藥業再鼎醫藥、康希諾、義翹神州等國內多家生物醫藥公司先後登陸資本市場,啓明創投主管合夥人梁頴宇躍升爲今年排名最高的女性投資人。但100位上榜者中,女性投資人仍屬少數。 

縱觀過去幾年的創投人榜單,明星項目向頭部機構集中的趨勢仍在延續。今年的100位上榜者中,近四成來自國內10家頭部創投機構。其中,紅杉中國共有7位投資人上榜,拔得頭籌。另一方面,長三角、大灣區和京津冀三地仍是大部分上榜機構的投資首選。 

隨着快手、滴滴、京東物流等老牌獨角獸最終衝向IPO, PingCap等聚焦底層關鍵技術及細分領域的科技初創企業正逐漸成爲新一波寵兒。半導體、智能製造、新材料、AI製藥等硬科技領域項目越來越受到市場追捧。各行各業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浪潮中,一個順應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國策、科技主導的創業新時代已經到來。

沈南鵬,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夥人

今天,中國的創業者體現出越來越強的科技濃度。從雲服務、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科技,到AI製藥、合成生物、腦機接口等醫療領域,再到芯片半導體、新材料、航空航天等硬核創新,包括在交通、消費、能源等傳統領域,越多來越多的創業公司都更具深科技的底色。這將給整個創業生態帶來許多新變化,也將促使創業者和投資人對企業發展和價值創造有更多新思考與新實踐。

劉芹,五源資本創始合夥人

後疫情時期,資本市場的波動性會越來越大,投資的噪音也越來越大。五源將更加集中精力在那些顛覆性創新的變革者身上。變革者們致力於改變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或者改變一個行業的生產方式。我們可以看到當代年輕人越來越自信的文化表達正在重新定義消費行業,我們也看到人工智能、雲計算、半導體、生命科學等硬科技領域正在發生令人激動的重大變革。 

當前,整個市場正在從模式創新進入到以科技主導的時代,科技正史無前例的影響和塑造我們的產業、社會與生活,這也對創業者需要掌握的知識和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成功的企業家需要具備技術和商業的“雙核”特質,新一代的科技創業者,他們有非常強的技術能力、對技術趨勢的判斷和技術佈道者素養,在技術上扎得更深、更底層,學科更交叉。同時,他們也有非常強的商業化能力和協作能力,更開放、更具想象力,更全球協作。五源會持續尋找這樣的“雙核”創業者,識別那些稀缺的少數派,那些或許有巨大爭議但有能力改變市場格局的企業家,支持和陪伴他們,將顛覆性的創新和對未來的想象力塑造爲現實,創造這個時代更多的價值。

梁頴宇,啓明創投主管合夥人

對於未來的投資方向,梁頴宇表示會持續看好新藥研發、器械、診斷、服務等領域的發展機會。GDP的增長、政府的政策利好、中國家庭收入的提高都成爲人們追求更高生命質量的“基石”,而人口老齡化及癌症、心臟病等疾病的發生率,也要求醫療健康行業企業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與之相匹配。而啓明創投也會一如既往的關注科技和消費領域的投資機會,包括半導體、人工智能在具體行業的應用例如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以及企業服務、先進製造等。消費行業則將重點關注新商業、新社交和社區等賽道,捕捉新用戶、新技術、新交互方式、新內容分發形式。梁頴宇相信未來中國將有一大批擁有全球領導者地位的龍頭企業發展起來,中國的創新、中國的技術將不再是跟從者或模仿者的角色,而是超越者和引領者。

張震,高榕資本創始合夥人

未來幾年,我們仍將繼續深耕新消費、新技術、企業服務和醫療健康等領域,去尋找和投資創新企業。

消費領域,在共同富裕政策的推動下,中等收入人羣的擴大將帶來消費的提質擴容,加之中國人口代際特徵的不斷變化、中國積累的供應鏈優勢等,都將繼續催生消費領域湧現優秀企業。除了諸如完美日記、元氣森林等本土品牌崛起,消費品牌和供應鏈出海亦將在全球化市場中嶄露頭角。今天的消費創業壁壘也越來越高,考驗能否與數字化技術結合起來、成爲消費科技的基礎設施。

我們始終認爲技術的創新是推動社會和生產方式變革的重要原動力。我們希望陪伴新技術領域的企業去探索和實驗,助力科技創新和瓶頸突破。其中除了投資芯片、機器人等硬科技之外;也關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碳中和相關技術的創新應用和如何爲人們創造美好生活。

在目前的新發展階段,要求產業補鏈強鏈、進行轉型升級,企業服務方向的投資未來可期。高榕重點關注新管理實踐、新技術架構、新價值鏈等方向的投資機遇。例如雲原生作爲面向未來的新技術架構,將成爲新一代企業服務基礎設施等。近期隨着北交所開市引發對專精特新企業的關注,專精特新就是各細分產業鏈上的龍頭,鼓勵專精特新發展,目的就在於孕育新價值鏈、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醫療健康領域也同樣處於科技創新不斷湧現的階段。在技術突破、需求升級、產業鏈創新、監管機制完善等多重因素利好下,未來10年中國本土的醫療創新將迎來大發展期。在投資醫療健康領域時,我們會關注醫療與科技的結合,例如AI如何助力藥物發現等。此外,我們重視創新醫療器械及診斷、創新藥與前沿生物技術等方向的投資,並已經在過去的幾年時間內投資了數十家醫療領域創新企業。

周逵,紅杉中國合夥人

作爲創新金融服務的提供者,我們要服務好創業者,幫助創新企業茁壯成長,並走和諧發展的道路。創投機構是最具活力的創新經濟的動力源之一,需要爲社會的全面進步創造和貢獻自己的價值。

倪澤望,深創投董事長

“野蠻生長”週期結束、嚴監管週期到來的背景之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國策下,“向硬科技再出發”的投資主線日益清晰。對於中國經濟發展趨勢,倪澤望的解讀爲:一是在北交所開市和堅持“房住不炒”基調的背景之下,我國股權投資將迎來大時代,居民儲蓄和房產投資將持續“搬家”,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形成科技—資本—人才間的良性互動。二是疫情常態化之下,全球供應鏈協同不暢預計仍將持續,因此我們仍然需要着力“補鏈延鏈固鏈”,在信息科技、智能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着力強化科技創新,提升產業鏈韌性,以維護我國產業安全。三是在“雙碳”戰略和能耗“雙控”的背景之下,風光氫能、新能源汽車和以儲能爲代表的新型電力系統等綠色投資方向將持續受到關注。

整體上,深創投仍將緊跟國家戰略,持續深耕深創投所擅長的硬科技領域。 

徐新,今日資本創始人

風險投資的本質,就是投資變化。我覺得:未來10年最大的變化,就是算法會顛覆很多行業,從跨境電商,到機器人;從電動車,到自動駕駛;從產品設計,到價格定位;從內容營銷,到門店的私域流量,算法己經浸透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以後的創始人分兩種:懂算法的和不懂算法的。那些懂算法的新一代創始人,對於傳統創始人來說,可能形成降維打擊。他們懂得用算法和數據驅動決策,全方位提高效率,他們不懂供應鏈,但學習能力超強,又能喫苦耐勞睡倉庫,顛覆行業的通常是外行!

未來的挑戰是:市場上的熱錢很多,長錢很少!所以我們今日資本,打造了一個28 年的長青基金!我們要做的是:找到那些坡很長雪很厚,創始人很牛的賽道,不斷加倉,長期持有,幫助新一代的創始人,打造偉大的公司,享受時間的複利!

李驍軍,IDG資本合夥人

這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從人工智能到元宇宙,從半導體到機器人,新的方向在不斷湧現,這也是快速創新的時代。

作爲投資者,我們需要持續對新事物保持敏感,挖掘更精準的洞察、理解技術和市場變化所帶來的機遇,更深刻和清晰地認識自己所關注的產品和服務是否有區分度的創新。我們堅持研究驅動,信仰科技的力量,助力賦能未來企業高質量發展。同時,我們也要持續磨練出一支更有戰鬥力、有共同價值觀、能長期走在一起的戰鬥隊伍;並與優秀的創業者們成爲長期合作伙伴,共同伴隨成長。

始終堅持才能獲得最終驗證,在積累經驗的同時,也要時刻打破自己的經驗。永遠追求創新,永遠保持進步。

許達來,順爲資本創始合夥人、CEO

“2021年依舊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同時也是給予創業公司充分思考並調整策略和節奏的一年。在寒冬白雪皚皚之下,必然蘊含着生機。再一次熬過2021資本寒冬的創業公司,在做好調整與儲備後,必然會迎來轉機與發展。”

對於當下經濟技術發展與形勢,我認爲,硬科技與智能製造推動的技術革新,企業服務領域帶來的效率變革,品牌爆發與新消費觀念帶來的消費浪潮,依然是引領未來發展的三大驅動力:發展硬科技與智能製造,是實現國內產業升級的必然路徑。在技術層面,堅持科技領域創新,使國內低附加值製造業升級至高附加值,是順勢而爲。在人才層面,世界範圍內的人工智能領域的領軍人物,有許多都是中國人或華裔;國內的優質工程師也在實現飛躍式成長。優秀的創始團隊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因此順爲長期看好在技術與人才雙重革新作用下的硬科技與智能製造領域。

關於企業服務領域,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優秀的企業會主動尋求自變:追求更高的效率、最大程度實現降本增效、伴隨着這一舉措將會催生企業服務領域的巨大機會。順爲團隊早在2018年便開始佈局大消費領域。目前,中國具備相當完善的供應鏈和巨大的市場,且所生產的產品質量也已經達到世界級水平。中國的消費品牌必然存在巨大的發展機會,實現突圍。 

應文祿,毅達資本董事長、創始合夥人

當前中國的產業環境可以用“三期疊加”來形容:進口替代的轉換期、產業提檔升級的加速期和科技創新的爆發期。國內營商環境的改變,以及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相繼推出所帶來的資本助推,也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海外人才和團隊回國創業,這種對人才的虹吸效應,推動中國的科技創新進入爆發期。

注:排名參考近五年來投資人的退出額度,包括2016.10.15-2021.10.15 被投企業上市、被併購後的退出額度,以及被投項目發展狀況。候選投資人涉足投資項目的時間長短也是影響排名的重要因素。越早進入投資項目,越能代表該投資人的判斷力和眼光。

相關文章